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窦娥是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中的女主人公.窦娥因为不嫁恶棍张驴儿,张驴儿想出了一计要毒死窦娥婆婆相逼成亲,结果弄巧成拙却毒死自已的父亲,张驴儿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诬陷窦是凶手,妄图再次逼婚.窦娥在公堂上誓死不招,最后为免婆婆受毒打而屈招被斩.  相似文献   

2.
关汉卿在他的著名杂剧《窦娥冤》中安排了这样的情节:流氓张驴儿想用药毒死蔡婆婆,没想到反害了自己的父亲;张驴儿到官府诬告窦娥,窦娥被判成死罪,临刑时,窦娥指天发下了“血飞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三桩誓愿,结果都应验了。  相似文献   

3.
《窦娥冤》中,窦娥处于戏剧冲突的核心地位,与四类对象——张驴儿父子、婆婆、官府、天地——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这四类对象,有仇敌张驴儿父子、官府,也有代表公正公平的天地,还有窦娥的亲人。为什么窦娥  相似文献   

4.
关汉卿与莎士比亚,是跨越时空的两位戏剧创作大师。比较阅读其代表作品《窦娥冤》(以下简称《窦》)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以下简称《罗》),我们就会惊讶地发现,二者在诸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最为突出的是,两位巨匠都遵照了对立统一的艺术法则。一、不同人物思想性格的比照在《窦》剧中,以窦娥为代表的真善美和张驴儿为代表的假恶丑,不可调和地对立起来。窦娥,善良厚道,孝顺长辈,恪守人伦之道,为保护年老体弱的婆婆被屈打成招,赴刑场绕道后街,作鬼魂又叮嘱父亲照顾孤苦的婆婆等一系列情节,便是对她性格本质的最好注脚。张驴儿父子,是强梁逞凶…  相似文献   

5.
在《窦娥冤》一剧的教学中,大家主要把关注的目光投向窦娥、张驴儿父子以及贪官桃杌等人,对蔡婆关注往往不够。《教师教学用书》将蔡婆形象概括为"胆小、怕事、糊涂",这无外是因为剧中她面对张驴儿父子的胁迫时先畏惧"勒杀",后又反过来劝窦娥"不若连你也招了女婿",最终引发一连串事件使窦娥的人生变成悲剧。这种对蔡婆的看法有些太过于简单化。在授课时,有学生在课堂上提问:"为什么蔡婆先是差点被勒死,后来  相似文献   

6.
《窦娥冤》是元代伟大的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元人杂剧中最有代表性的悲剧。全剧共四折一楔子,故事渊源于《汉书·于定国传》中“东海孝妇”。主要情节是写一个贫穷读书人窦天章的女儿窦端云(后改名叫窦娥)短暂一生的不幸遭遇。窦娥三岁亡母,七岁便被其父窦天章送到蔡婆家做了童养媳,成为高利贷的抵债品和换取其父“应举之费”的交换品。十七岁成婚,婚后两年多丧夫守寡,从此过着悲苦的寡居生活。蔡婆出外讨债,赛卢医为谋财赖帐在郊外将她勒死,地痞张驴儿父子乘机救了蔡婆,以此赖在她家。张驴儿见窦娥貌美,要强逼她为妻,窦娥坚决不从。张驴儿设下毒  相似文献   

7.
在指导学生阅读《感天动地窦娥冤》全文时,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窦娥答应张驴儿的求婚,不仅可以免去“一杖下,一道雪,一层皮”的严刑拷打,而且还能保全性命。她为什么要拒绝张驴儿的求婚?在遭受酷刑时去刑场的途中以及临刑之前,她都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这到底是为什么?我思索了一会儿,做了以下的回答。第一、与窦娥的守节意识有关窦娥与张驴儿父子的冲突,主要是守节的传统道德同蹂躏节操、鄙夷贞洁的不道德行为的冲突。窦娥的身世十分悲苦:三岁死了娘,七岁时父亲因无钱偿还高利贷被抵押给债主蔡婆做了童养媳,随后父亲得到蔡婆资助进…  相似文献   

8.
朱永新 《天津教育》2007,(10):20-21
《新周刊》上有一篇文章叫《有一种毒药叫成功》,说“现代社会有三粒毒药:消费主义、性自由和成功学……三粒毒药中,以成功学危害最巨——它以教育之名,行‘毒’化社会气氛、‘毒’化人心、破坏多元价值观之实”。  相似文献   

9.
《窦娥冤》作为元杂剧的优秀代表作之一,历来以酣畅淋漓的曲词和窦娥这一充满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为人激赏。“比窦娥还冤”也成为一种民间话语,表达着深似大海的冤屈之隋。但是,静下心来想,窦娥到底冤在何处呢?就是因为她并未下毒药死“公公”,却被张驴儿告上官府,做了不清不白的冤死鬼吗?如果真是这样,  相似文献   

10.
杂剧《窦娥冤》的主要戏剧冲突并非官府与窦娥之间的压迫与反压迫,而是窦娥与张驴儿父子及蔡婆婆“三人同盟”之间的守志与夺志;《窦》剧虽然在客观上描绘了一幅极端黑暗的社会图景,但其意图并非以窦娥的被害来批判和否定当下的制度,而主要是通过描述寡妇(蔡婆)再醮和逼迫寡妇(窦娥)改志的“乱纲常”行为造成的严重灾难来表明对妇女贞节问题的态度——关注和期望。窦娥悲剧得以形成,与其说是阶级的压迫,不如说是男权法律的不公与漏洞。  相似文献   

11.
窦娥冤     
窦娥3岁丧母,7岁抵债做了蔡婆的童养媳。成婚不久丈夫去世。一天,蔡婆外出讨债,赛卢医想谋财害命,勒死蔡婆,被地痞张驴儿父子相救,他们趁机闯入蔡家,威逼婆媳二人嫁给他们父子。窦娥坚决不从。张驴儿打算毒死蔡婆,不料却毒死了自己的父亲。他诬陷窦娥投毒。公堂之上,酷刑没有使窦娥屈服,但为了年迈的婆婆免受刑罚之苦,她含冤服罪。临刑前,窦娥发下三桩誓愿:若死得冤,让血全溅在上悬的白练上,让六月飞雪遮尸首,让楚州大旱三年。三桩誓愿全实现了。三年后,窦娥父亲做了官,窦娥的冤魂要求父亲为她报仇,终使冤情得以昭雪。  相似文献   

12.
1997年的高考语文试题中有这样一道文化常识考试题:“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剧中人物分别由生、____、____、____四种角色行当扮演。通常说的‘末’,归入‘生’中。”考生在作答时很容易答出“旦、净、丑”。因为在初中教材《社戏》,高中教材《窦娥冤》的注释中都先后出现这类知识。然而,对“生、旦、  相似文献   

13.
正《中学语文教学》2012年第11期上刊登了《〈窦娥冤〉桃杌是贪官还是昏官?》(以下简称"昏文")一文,作者认为"桃杌是思维简单、方法单一、行事草率、漠视生命的昏官恶吏,而非‘贪图钱财’的贪官"。笔者实在佩服作者的大胆,然而却为其求证过程过程感到遗憾。胡适先生早就告诫我们,做学问应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昏文似乎忘了这一点。笔者反复阅读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中的《窦娥冤》文本,又读了一点元代历史和关汉卿的  相似文献   

14.
‘豆腐西施’一词,早在清人张南庄所作的《何典》申已经出现。该书第八回说,有一位叫臭花娘的漂亮姑娘,因为色相而遭到识宝太师的女婿色鬼的侵扰,并由此牵连到另一个年轻的漂亮女子,她叫做‘豆腐西施’,虽不能与臭花娘并笃齐驱,却也算得数一数二的美人了。一九二六年,刘半农先生在校勘出版《何典》时,曾请鲁迅先生为之作序,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故乡》一文中的‘豆腐西施’一词,是渊源于张南庄的《何典》的。尽管《何典》是一部谈魔说鬼的章回小说,但它‘谈鬼物正象人间’(鲁迅语),因此  相似文献   

15.
昨晚一个研究生发来电子邮件问学:"石老师:《近思录》后有朱子评语,‘四子,六经之阶梯。《近思录》,四子之阶梯。’‘四子’是什么意思?是《四书》吗?没有标书名号,可见不是书名。我在网上查了,很多学者都说这句话中的‘四子’不是指《四书》,而是指宋代的周、张、二程四子。一个师兄告诉我,《哲学研究》有一篇文章说‘四子’并非是指《四书》,是说《近思录》是读周、张、二程之书的入门读物。记得  相似文献   

16.
脑筋急转弯     
《好同学》2004,(7)
有一对恋人,因为不能在一起而决定喝毒药殉情,毒药要两元一瓶,可是他们身上一共只有两元钱,而一瓶毒药只能毒死一个人,稀释后就没有效果了,可是当警察发现他们两个人的时候,两人确实是被毒死的,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7.
Latest Hot Disc     
怀抱勇敢的梦想,张韶涵带给大家包含"音乐升级"、‘MV 升级’、‘造型升级’的第五张全新专辑《Ang 5.0》。这张专辑以达威张韶涵新的5种新 image 为目标,以‘女神·阿西娜’司掌智慧  相似文献   

18.
张老师上课,叫学生把《木兰诗))齐读一遍之后,便提问了:“‘唧唧’是什么意思’? “织机声!”学生齐声答道。“不!‘唧唧’是鸟叫声。庸朝诗人王维《青雀歌》写道:‘犹胜黄雀争上下,唧唧空仓复若何……”。下节课张老师因公出差,李老师来代课,齐读课文后也提问道:“‘唧唧’是何意?”“鸟叫声!”学生齐声答道。“不!‘唧唧’是虫  相似文献   

19.
<正>"老师,油菜花与青菜花一样吗?"、"老师,我发现这张电码信息表上写‘●●●●●’表示数字‘5’和用‘●●●●●’表示‘。’是一样的,这不是要混淆吗?"这是我前阶段上《油菜花开了》(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和《信息的传递和保存》(苏科版社自然六年级下册)时,学生当堂提出的问题,诸如此类的问题,在我的课堂随记本上还有许许多多。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自然》学科改名为《科学》,从《自然》到《科学》,名称改了,许多相应的领域也作了较大调整。但对我们而言,优化科学  相似文献   

20.
小楼凄月:李重光用凄月演绎生命绝唱清人陈廷焯评《虞美人》词:“一声恸歌,如闻哀猿,呜咽缠绵,满纸血泪。”(《云韵集》卷一)据宋代王铚《默记》卷上:“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太宗闻之大怒。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发之,遂被祸。”亡国之君李煜最终被宋太宗以牵机药毒死,李煜相伴着一轮凄月,演绎了风流君主的人生绝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