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农村超生寄养儿童是一个需要特殊关注的群体。他们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光明正大地生活,而是东躲西藏。最重要的是他们不能和亲生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爱抚,严重的亲情饥渴使他们性格冷漠、孤僻、内向,社会适应能力较差。不少超生的孩子还长期受到社会歧视,这些不良因素给他们的成长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对其人格形成、个性培养尤其不利。因此对这类儿童进行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超生寄养儿童是指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出生的被安置在祖辈、亲戚、邻居等家里抚养的儿童,包括正在被寄养的和有寄养经历的儿童。早期的亲子分离给超生寄养儿童带来严重的心理伤害,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本文就超生寄养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及成因作简单的剖析,希望更多的人来关心超生寄养儿童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超生寄养儿童是指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出生的曾经被安置在祖辈、亲戚等家里抚养的儿童。寄养经历影响其亲子依恋关系。依恋是儿童和主要照料者之间的一种亲密情感联结,早期依恋的性质深刻地影响着成年之后的人际关系和精神健康。本文通过描述儿童依恋类型及依恋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寄养儿童的心理问题形成的内部原因。  相似文献   

4.
寄养孤残儿童的特殊教育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调查上海市64户寄养孤残儿童的家庭就特殊教育状况.结果表明城乡家长在寄养儿童的教育方式、教育安置、期望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城市与农村的寄养家庭获得了相同的社会支持;非正式社会支持越高和儿童寄养的年龄越小,越有利于寄养儿童和寄养父母建立良好的替代亲子关系.被寄养孤残儿童教育是特殊教育的新领域,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员参与和支持.  相似文献   

5.
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大军向城市转移的同时,有相当比例的农民工子女因种种原因不得不长期留守农村,寄养在非直系亲属家庭或其他养育机构生活,成为农村寄养儿童。本研究以寄养儿童占到学生总数12.76%的G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为调研样本,描述农村寄养儿童现象,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教育政策应对,对类似经济结构的地区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做法。  相似文献   

7.
寄养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工作繁忙或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超生而被安置在亲戚朋友家及社会托养机构中的儿童.寄养儿童现象存在的隐患和问题主要有:儿童易出现消极心理情绪、缺少沟通导致亲子关系淡漠、缺乏有效监督而导致儿童出现行为偏差等.文章对寄养现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对策:加大婚育前教育宣传力度,遏止养而不教;尽可能选择合适的寄养家庭;父母应与孩子建立稳定的感情联系,增加沟通和交流;代养人应处理好与寄养儿童的关系,负起教育责任.  相似文献   

8.
安德鲁·布雷治身负一项使命:建立健全的寄养儿童保护机制。“我叫安德鲁·布里吉,是你的律师。”我对面前这个面色苍白.体格瘦弱.看起来大概13岁左右的小男孩说。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80后独生子女为人父为人母,工作环境竞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或因为工作压力大,或因为逃避养育责任等选择把孩子交给保姆或孩子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甚至其他亲戚代为抚养,这种代为抚养的儿童称为“城市寄养儿童”。和完整家庭的孩子相比,寄养儿童的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完整的,尤其在心理情感、教育内容和教育观念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提前建立抚养人和寄养儿童的感情、强化抚养人的家庭功能以及强化学校对寄养儿童的教育与关怀是解决城市寄养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家庭寄养对孤残儿童社会适应行为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孤残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发展或多或少地有所滞后或者缺陷,在社会适应行为发展上尤为突出。寄养儿童在寄养家庭中得到了情感满足、需要满足、行为支持、心理健康发展。家庭寄养对孤残儿童的适应行为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父母出外打工的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亲子交流,处于代养的环境下,容易引发各种心理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努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2.
美国每年有大量的儿童进入寄养系统,然而这些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令人担忧的。本文就美国寄养儿童教育问题、主要原因、解决策略等几方面进行了概述,同时对我国寄养儿童的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调查流动和留守儿童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探讨两类儿童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和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使用问卷法测查了3416名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和农村普通儿童,发现(1)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和普通儿童的网络成瘾倾向比率分别为12.99%、6.83%和6.82%。(2)初中女生的网络成瘾得分显著高于小学女生,男女流动儿童的网络成瘾得分均显著大于对应性别的留守儿童和农村普通儿童。(3)留守与流动儿童的网络成瘾倾向组与非网络成瘾倾向组相比,均存在较差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4)留守和流动儿童中网络成瘾倾向组的心理健康状况比普通儿童的网络成瘾倾向组更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MHT量表对安徽省农村117名儿童进行调查,以考察留守和年级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发现:(1)3分标准与8分检出标准差异显著,表明双基线健康检出标准有很好的实际作用,低分标准可用于预防筛查,高分标准可用作临床诊断的参考;(2)农村留守儿童的对人焦虑、冲动倾向、孤独感及恐怖倾向检出率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表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较非留守儿童严峻;(3)非留守儿童孤独感显著高于留守儿童;(4)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恐怖倾向和身体症状上年级差异显著,并且7年级得分最高,总体呈N趋势变化,表明7年级心理问题最严重;(5)除冲动倾向外,学习焦虑等各因素女生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表明女生心理健康问题相对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缺失,更加凸显了学校教育问题。边远山区由于社会文化劣势,留守儿童生存状况呈现出特殊状态。调查显示,教师与留守儿童之间缺乏认同感与亲密感。教师角色认同有助于儿童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情感体验,从而引导儿童良好个性的培育和健康心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研究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与《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223名听觉障碍儿童进行了测试,探讨听觉障碍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听觉障碍学生的心理问题的检出率由高到低分别是恐怖倾向、身体症状、对人焦虑和冲动倾向;性别、障碍程度和城、乡环境因素中,仅性别因素在心理健康方面产生了显著差异;听觉障碍学生自我意识水平发展的高低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焦虑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自我意识中的焦虑和合群两个因子对心理健康的总焦虑程度有较强的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17.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正逐渐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家庭教育亲情缺失、学校教育安全缺失和社会教育空白是产生"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政府、学校、家庭与社区联手形成合力是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王亚宁 《科教导刊》2021,(2):185-186
留守儿童是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弱势群体,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水平比较低,留守儿童之所以会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导致.本文先分析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接着分析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此更好的促进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593名农村儿童(其中留守儿童367名)为研究对象,采用学生主观幸福感调查问卷和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为: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并对心理健康具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现代城市化的进程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使农村一大批年轻父母外出务工的同时,涌现出一大批留守幼儿。因此,留守幼儿和其外出务工父母间的亲子关系也成了日益热门的研究课题。文章阐述了留守幼儿与外出务工父母间的亲子关系问题,并分析出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亲子间交流的不足所导致的,同时还提出了如何使留守幼儿与外出务工父母之间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调试对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