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集宁师专学报》2017,(2):90-94
生活场所的学习(Lifeplace learning)是近年来西方学习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虽然其概念还存在争议,但所有的定义都强调了这种学习代表着一种来自学习者的动机和兴趣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对环境的利用来提升自己。它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补充,而非是对传统校园学习的替代,它代表着一种自由学习和选择来实现学习的理想。深入探讨生活场所学习的意义与过程,对于反思和改进中国教育具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2.
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学习。如今,富有时代感的主题教育如环境教育、价值观教育等都可以不断渗透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3.
论体验学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体验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从体验和反思中获得进步的学习方式。他萌芽于20世纪初期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关注生活体验的人文科学研究的转型时期。他是一种主要以设定目标、体验情境、观察反思、抽象概括、行动应用等环节为过程,并具有情境性、行动性、反思性、感悟性和主体性特征,使学习者无论学习预定主题内容还是针对解决问题都能获得更好发展的学习。他还有着与传统学习不同的理念和要求。  相似文献   

4.
网络互动教学模式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每时每刻面对的情景都具有即时性,需要教师去解决、去探究,对学生而言,学习是一个由未知走向已知的过程,即探究的过程。教育起源于交往活动,这种互动包括认知、情感、实践活动的互动,互动本身就是一种交往活动。互动教学模式指的是教师引导学生从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中选择研究主题,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学习)的情境,运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多维互动的教学关系,使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获得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的教育模式。在互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探索者,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每时每刻面对的情景都具有即时性,需要教师去解决、去探究,对学生而言,学习是一个由未知走向已知的过程,即探究的过程。教育起源于交往活动,这种互动包括认知、情感、实践活动的互动,互动本身就是一种交往活动。互动教学模式指的是教师引导学生从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中选择研究主题,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学习)的情境,运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多维互动的教学关系,使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获得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的教育模式。在互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探索者,学习方式是发现式学习,目的是学生建构性地获取知识;它具有主体性、开放性、合作性、建构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正>在很多中小学教师对教育科研"乘兴而去,败兴而归"时,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和理解教育科研,并思考有效教育科研的思想和方法。"教育科研"是一种简说,完整的说法是"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是什么呢?其实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教育科学的研究,也就是对教育科学的研究;一种是教育的科学研究,也就是对教育进行科学研究。就中小学教师参与的教育科研,我以为,理解成"教育科学的研究"更合理和具有实践意义。而从"教育的科学研究"到"教育科学的研究"需要"祛魅"和"返魅"。魅本意为传说中  相似文献   

7.
课堂观察是一种对课堂行为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具有观察的针对性、评价的实证性、教师参与的广泛性等特点,其研究目标是改善学生课堂学习,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过程中的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课堂性质、课堂文化等构成课堂观察的观察维度,其研究结果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诊断、对教师教学研究的推进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开展了为期一年多的课堂观察的学习与实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相似文献   

8.
对于教育科学,客观性及实证研究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方法论。实证方法是提升教育科学研究科学性的重要途径,也是评价教育科学研究科学性的重要标准和寻求教育科学学科自信的重要基础。然而,就教育科学研究的现实而言,缺少的不仅是作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实证技术,更是缺少作为对实证方法科学理解的"方法论";不仅缺少作为教育科学研究客观化的"科学手段",更缺少作为对教育科学研究深刻把握的"科学态度"。教育科学要想真正获得尊严和自信,不能仅仅局限于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更不能沉眠于技术和方法的游戏之中而不能自拔,真正让教育科学获得尊严和自信的,应当是教育科学面对教育现象和实践问题时所具有的诠释能力和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9.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我们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并通过改革传统的教学、考核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掌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知识与技能,并在实践中有意识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从科学研究的本质、人类学习的本质和科学教育现实的视角看,建立在建构主义的基本思想上的科学探究性学习,实际上是一种回归科学和儿童本性的教育追求。  相似文献   

11.
12.
杜威教育哲学输入和影响中国的过程,就其本质而言是中国化的过程。文化自由主义者对杜威教育哲学不遗余力的宣传,以及它内含的科学与民主精神,是其能够顺利中国化的前提。反思性、整合性和多样中的一致性是杜威教育哲学在中国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征。这种中国化实质上是一种外在的、形式上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3.
侯琳 《成人教育》2012,32(6):52-53
文章通过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和对社区科普教育活动的分析,探究社区科普教育对培养公民科学素质的意义和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社区科普教育发展的建议和策略,希望能对广大社区科普教育工作者有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14.
Scientific research is usually presented as the driver that provides progress and meaning to the academic ecosystem. Higher education on the other hand, is typically imagined as something that naturally follows scientific research. In the academic ecosystem, education often retains a more marginalized position tha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 many of the predominant accounts of the academic ecosystem it is even neglected. As a result, higher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ends to be treated as duty work that retracts resources away from research. In response to such accounts the present article proposes an alternative perspective in which higher education can assume a proactive role that affects institutions’ research. The article presents a case that demonstrates how social scientists at the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 in response to new demands for autonomous economy within Danish universities, invented the controversial, yet successful, ‘Design and Innovation’ engineering program. Design and Innovation’s controversial curricular composition brought together: creativity, social awareness, and product innovation and heralded the salvation for the declining status of engineering in Danish higher education. The article contributes to contemporary discussions on transformations within the university system by illustrating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as a transformative practice whereby the value and purpose of scientific disciplines get rearticulated in conversation with contemporary understandings of social needs.  相似文献   

15.
布卢姆的分类学开创了教育目标分类学研究的先河,影响了20世纪的教育。在当代教育体系中,"分类而教"已成为教学设计者的共识。2001修订版的布氏分类学沿袭了1956版的基本思路,对各要素进行了重新思考,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有着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是布氏分类的重大发展。而与2001修订版产生于同期的马扎诺分类,则以更为独特的视角,从人的行为模式出发,以人的意识控制程度作为依据,将人类学习活动的自我、元认知、认知和知识四大系统纳入一个统一的系统,构筑了一种层次分明而又合为一体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新分类力图打破布氏分类的"框架"局限,致力于"理论"的构建。他的分类理论反映了信息社会主流的知识观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追求统一的心理学基础,提升了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元认知的地位与作用,并把"自我"作为教育目标分类的最高层次,具有开拓性的意义,突破了以往教育目标分类"要素模式"的局限,丰富了分类学研究的内涵,体现了对原有的"布氏框架"的超越。  相似文献   

16.
儿童绘画学习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绘画是儿童表达情绪、情感和理解事物的一种方式,它反映着儿童对周围世界的认识程度,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绘画特点与他们的心理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儿童绘画教学指导的实践经验和儿童美术教育理论的指导,分析儿童绘画与儿童的心理发展之间的关系,探索可以促进儿童绘画水平提高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旨在培养合格的"人"和"公民"。实施通识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基本工作能力,提高学生职业胜任力中的鉴别性特征。强化通识教育办学思想、把握胜任力科学内涵、做好通识教育顶层设计、加强课程改革与管理、重视师资培训是实施通识教育,提高学生职业胜任力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情感作为"催化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仅影响个体的思想品德内化,而且是道德理论外化为道德行为的关键因素.考察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的地位及功能,对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度重视和加强研究生德育工作,把研究生德育工作纳入和谐社会的视野,坚持以和谐思维审视研究生德育并引领其创新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创建和谐的研究生德育工作,需明确和谐理念对该项工作的积极意义和要求,认清当前研究生德育工作中的不和谐因素,理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当前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当前,学界对于"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命题所涉及到的"怎样的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成为怎样的研究者"以及"教师怎样成为研究者"等三个具体问题并无一致性结论。教育科研工作的性质以及教师队伍的特点决定了不是每个教师都能成为研究者,而教育工作本身也并不要求每个教师都应该成为研究者。教师的研究有其特定的属性,具备内在动机、时间精力和多元能力是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基础。同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自身需要学会借鉴和模仿,掌握科研成果发表的技巧,并培养自己健康的科研工作心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