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丽芬 《考试周刊》2012,(55):158-159
为了考察团体积极心理辅导对相关医学新生总体幸福感的影响。本文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刚入学的2011级相关医学新生中抽取1个班,进行团体积极心理辅导及前后总体幸福感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团体辅导的干预效果显著(〈0.01),各个因子平均得分均有显著的提高,除了在H(对健康的担心)这一因子中存在显著差异,其他因子都存在非常显著差异。团体积极心理辅导对相关医学新生总体幸福感的提高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中生正处于自我概念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此时期对其自我概念进行干预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采用团体辅导对普通高中高一学生的自我概念进行干预。根据自愿参与的原则,筛选了30名自我概念较为消极的学生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15名学生连续实施八次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团体辅导,而对照组不作干预。干预结束两周后,进行后测调查并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团体辅导能有效促进普通高中高一学生的积极自我概念。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积极心理理论指导下的团体辅导对提高大学生自信水平的效果。通过海报宣传招募、面谈、筛选,采用设计的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方案,对13名大学生(实验组)进行7周团体训练,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前测后测比较。结果:1)实验组后测PEI得分与前测有显著差异(P0.05),而对照组后测与前测不存在显著差异;2)实验组后测与对照组后测得分存在显著差异。结论:1)积极心理团体训练期间可以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提升自信水平;2)团体心理辅导要考虑长期效果,注重后期生活中自信的锻炼与培养并进行追踪回访评估。  相似文献   

4.
幸福感的研究一开始就具有两种倾向:以快乐论为哲学基础的主观幸福感和以实现论为哲学基础的心理幸福感.主观幸福感是过去一段时间幸福感测量的主流理论,心理幸福感、社会幸福感的出现和发展动摇了主观幸福感的垄断地位,使得当前幸福感的研究由侧重主观体验和感受向追求自我实现以及社会存在价值对人存在价值的意义转变.幸福感研究一直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主题,幸福感研究的上述趋势促进了积极心理学从关注情感体验的幸福观向关注人生丰盈蓬勃发展的幸福观转变.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积极心理团辅在提高本土心理资本水平和提升职业幸福感上的有效性,课题组采用《中小学班主任职业幸福感问卷》和《本土心理资本量表》两个问卷,对实验组、对照组成员进行前后测、追踪测试的干预研究.结果显示:在前测实验中,两组成员的本土心理资本水平和职业幸福感没有明显差异;在后测实验中,实验组成员的本土心理资本整体水平得到...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化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环境下,人才作为核心资源,彼此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面对愈加复杂的学习生活环境,当代大学生承接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可以说困难始终伴随其左右,其在整个处理过程中的情绪态度表现,直接影响了最终成败,这也正是逆商的基本要义。积极心理干预团辅作为一种有效的大学生逆商干预形式,通过对幸福的追求来提升学生潜力,并激励他们积极应对困境。本文基于积极心理干预团辅对大学生逆商干预的影响分析,就其实践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7.
从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入手,探讨了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旨在帮助大学生自信快乐的学习,幸福阳光地生活。  相似文献   

8.
9.
师范生群体是未来教师的主体,他们的心理素质、道德品质、精神面貌和幸福感指数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国家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师范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范生承受的学习压力、专业压力、就业压力、经济压力和社会压力不断增加,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极大地影响了师范生的身心健康。文章选择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对师范生的主观幸福感进行探讨和研究。根据对首师大和北师大主观幸福感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了影响当代师范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探讨了提升师范生主观幸福感的途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回顾了积极心理干预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研究情况,从干预活动的开发、干预活动的效果及持续时间,到影响干预活动的变量等方面综述了三个著名的干预活动:“描述未来理想自我”“记述感恩事件”和“帮助他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使用积极心理干预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积极心理取向的团体咨询更加关注和重视成员在团体中发展和完善自我,在团体中培养成员的各种积极情感、积极人格和积极品质,关注成员自身的积极因素,通过不断地激发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而使成员真正成为一个健康并生活幸福的人。  相似文献   

12.
以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理论阐释等方法,梳理当前大学生幸福感的现状,指出家庭状况、社会支持、人格、自尊、自我效能、应对方式、人际关系等不同程度影响大学生的幸福感,主张建立发展性为主,弥补性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形成长效机制,转变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塑造健康人格品质,同时创新工作形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以此增强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培育,以期形成系统全面的调查、评估、干预主观幸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团体心理辅导对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以团体辅导的形式对50名初中生进行心理干预,得出结论: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根据该结论提出相关建议: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需要,安排有针对性的年级活动;常规心理健康课可以采用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其他文化课也可以借鉴团体心理辅导的上课模式,培养学生各项积极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首先以《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的调查为基础,筛选出适应不良的100名大学新生,并分为两个相同的组别即实验组与对照组。然后对实验组被试进行团体辅导,对照组被试不做辅导。结果显示团体辅导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人际关系(T=2.85,P<0.01)、校园适应(T=2.07,P<0.05)与总体满意度(T=1.97,P<0.05)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被试辅导前与辅导后相比,在人际关系(T=1.78,P<0.05),校园适应(T=2.07,P<0.05)、择业适应(T=2.92,P<0.01)、总体满意度(T=1.52,P<0.05)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促进智障学生积极人格发展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以一个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为例,详细分析了积极人格辅导方案设计的要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积极人格辅导方案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验研究尝试把积极心理学理念融入大学生生命教育中,构建积极生命教育的体验教学模式,并对教育效果进行追踪实验,以探讨该教育模式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为有效开展高校生命教育提供参考。实验结果发现,积极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对大学生幸福感的提升具有显著性效果。通过课程的学习,大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澄清了生命的价值,因而能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关照自己的情绪,甚至在实验结束后的几个月里自己的生活仍受到持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对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具体介绍了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在理论基础、研究取向及对工作绩效影响方面的一致性;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存在相关关系、因果关系以及心理资本作为调节变量与中介变量影响主观幸福感;文章最后指出了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在内涵结构、相互关系、领域划分以及本土化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来自高校的调查显示,每年新生入学后,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出现一些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症状。本文主要将大学新生普遍存在的适应性问题进行归纳,并分析形成的原因,对帮助新生渡过适应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和竞争的激烈,当代大学生面临着人生中恋爱、学习、就业、交友等众多重要问题,这些问题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诸多的心理压力.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减缓压力、走向幸福生活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文章主张借用积极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并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作为探索缓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以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品质,帮助他们实现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大学生群体中积极心理学对团体辅导的影响和运用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法了解积极心理学在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影响,以及相关的运用研究。结果: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中运用较广,且对大学生的自我幸福感与人际交往都具有很好的干预效果。结论: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团体辅导对维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