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2.理解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即长方体的长、宽、高)决定这个长方形的大小。3.会识别长方体或正方体,并能量出它们的长、宽、高或棱长。4.能初步分析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结构关系:正方体属于一种特殊的长方体。5.能通过对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实物、模型的观察、比较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的几何特征。逐步形成空间观念。二、实现教学目标的建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是学习它们的表面积  相似文献   

2.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意义: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计算方法: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就是求6个面的面积的和。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宽×高×2+长×高×2,或者(长×宽+宽×高+长×高)×2,用字母表示:S长方体:(ab+bh+ah)×2;正方体的表面积=...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目标(一)认识与记忆1.能根据长方体、正方体的模型或直观图指出它的面、棱、顶点和长、宽、高。2.能说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3.记住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记住其计算方法。4.记住体积和容积的意义。5.能记住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6.记住常用的体积单位、容积单位和有关的进率。(二)理解1.能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2.能说出长方体。正方体的异同,懂得正方体  相似文献   

4.
如图所示,分别作棱长为a,b,c(不妨设a≥b≥c)的正方体AB,CD,EF,在正方体AB内截取长、宽、高分别为a,b,c的长方体BG;又在正方体CD和正方体AB的剩余部分内截取长、宽、高分别为a,b,c的长方体CH;在正方体AB的一条棱QR上截取  相似文献   

5.
丢失的面积     
活动内容:拼接长方体、正方体时表面积的变化问题。活动准备:棱长3厘米的正方体玩具积木12个,长4厘米、宽3厘米、高1厘米的长方体2个(可用萝卜切成)。活动过程:一、面积会丢失五.计算:①一个棱长3厘米的正方体的表面积。②二个棱长3厘米的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和。2.操作:把三个校长3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计算:先求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再求出它的表面积。3.比较:二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与长方体表面积哪个大?大多少?4.讨论:长方体本身就是用正方体拼成,为什么表面积会不相等呢?为什么正好是相差18平方厘米呢…  相似文献   

6.
今天的数学课上,吴老师让我们自己动手,用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拼摆出各种长方体和正方体,并边摆速记录所用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摆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和大正方体的棱长。我们小组通过操作  相似文献   

7.
学生初接触几何概念,教师可先让学生课下动手做模型,如在讲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前,老师先给学生看一组长方体、正方体模型,并让学生参照书上的图样用硬纸做:(1)一个长2厘米、宽3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2)长、宽都等于4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3)制作棱长是2厘米的正方体。同时布置思考题:(1)长方体或者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什么?(2)六个面中,上下两个  相似文献   

8.
[引题]X老师教学"正方体的认识",为了使学生能建立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这一概念,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课件出示了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并提出问题:怎样才能使这个长方体变成一个正方体?一名学生立即举手作答:"只要在6厘米处割下1厘米,补给4厘米,这样就变成正方体了."第二生紧接着解释:"这样一来,长、宽、高都变成了5厘米,所以长方体就变成了一个正方体."  相似文献   

9.
1.讲清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由来。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由来,是“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为讲清这一问题,我们可用教具或学具中的一百个小立方块,让学生摆出各种不同的长方体,并从它们的长、宽、高的数量,与立方体实际块数的关系中,去发现长方体的体积,就是该长力体长、宽、高的乘积。正方体体积公式的由来,则应在学生理解长方体体积公式的基础上,发挥知识的迁移作用,启发学生自己寻找出来,然后,再从小立方块的拼摆中去加以验证。这样,学生对于长方体和正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复习课时,一位教师通过巧妙诱导,使原本极为普通的一道习题成为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的好素材,给人以颇为深刻的启示。题目是这样的: 把一个六面都涂上颜色的正方体木块,切成27块大小相等的小正方体木块(如下图)。请数出其中: (1)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几块?(2)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几块? (3)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几块?  相似文献   

11.
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求法之后,教材作了这样的概括:因为长方体的底面积可以由“长×宽”得到,正方体的底面积可以由“棱长×棱长”得到,所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也可以用底面积乘以高来计算。这就使  相似文献   

12.
[题目]把体积相等的三个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三个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和减少了64平方厘米。求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分析与解]要求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般需要知道它的长、宽、高,但题中只告诉我们“把体积相等的三个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长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数学课本在分别讲了“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后,又将其统一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这一统一,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而且好处有三: 一是能启发、诱导学生计算出底面是三角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过程】一、知识勾连——抓住衔接点,感知模型师:我们之前学习了哪些图形的体积?生:长方体和正方体。师: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相关知识,你们还记得哪些?生: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关,正方体的体积与边长有关。生: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的体积=边长×边长×边长。  相似文献   

15.
看实际取舍     
用一块长8分米、宽6分米、高5分米的长方体木料,锯成棱长为2分米的正方体模型,最多能锯多少个? 你可能会这样想:先求长方体木料的体积,再求正方体模型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0-11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7.
[题目]一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 把它的六个面全涂上色,然后把它切成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问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没涂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几块?  相似文献   

18.
片段一: 师:前几天我们学习了怎样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那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跟什么有关? 生:长方体的表面积跟它的长、宽、高有关。  相似文献   

19.
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小学数学第八册“长方体和正方体”一章的难点。这是因为求长方体表面积时,要把长方体中的长、宽、高分别看成是各个面的长和宽。由于学生空间观念薄弱,计算时容易  相似文献   

20.
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培养学生空间观念、促进思维发展的思考题:从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上,截去一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有怎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