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上海文广与湖南广电的传媒体制改革为例,分析广电"制播分离制"的意义、实质及其困境,指出制播分离应该是整体转制的缓冲和过渡阶段,我国广电体制的改革走向是立足公共服务,形成以国家、社会、市场机制为互补的多元化制度格局.  相似文献   

2.
被命名的改革:2008年以来广电制播分离的政策与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距离2008年广电制播分离改革启动已有两年.作为改革的副产品,未来国有广电行业(第一行动集团)将诞生一批上市公司.国有广电媒体改革实践已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作为改革方案的参与者,从政策出发点及利益相关者角度重新还原和解读2008年启动的制播分离改革.可以更好地理解固有广电媒体的转企改制何以被命名为"制播分离".这也将提升我们对于固有媒体后续改革举措的认知.  相似文献   

3.
任陇婵 《声屏世界》2014,(10):13-15
<正>年初以来,一些省级广电纷纷出台有关制播分离的改革举措,业内喊了十多年的制播分离再度成为媒介热词和业界焦点。虽然本轮广电改革都是战略性、全局性的谋篇布局,涉及到产业结构调整、机构改革、主体重塑、机制创新等各方面,但媒体和业界学人还是不约而同地拈出"制播分离"这个老词儿,也算八九不离十地切中了本轮改革的重点,并试图通过改革的"增量"赋予其新  相似文献   

4.
当制播分离成为广电改革的基本制度选择,并将“转企改制、培育市场新主体”作为其重要改革目标之时,作为现代企业制度核心内容的广电机构治理结构的改革与创新就成为制播分离改革顺利推进的关键所在.本文对制播分离改革过程中,我国广电机构所形成的内生型与外延式这两种不同治理结构改革模式及其成因予以分析,并在剖析当前广电机构政煤不分、事企不分、权责不清、制衡机制缺失以及市场治理机制赢弱等治理困境的基础上,提出广电机构治理结构改革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上海文广的制播分离改革标志着全国广电系统制播分离的开始.从新制度经济学来看,制度变迁争创新的发生乃至最终实现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国家行为、组织和活动家行为,意识形态作用和路径依赖现象.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广播电视业的制播分离改革中,还存在着诸多矛盾:如到底是"企宣分离"还是"制播分离"、播出机构与内容生产商不对等的市场地位、制播分离与节目本土化的矛盾、制播分离和节目直播的矛盾等.如何在制度和具体操作层面上解决问题,是制播分离改革顺利推进卞去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这段时间,制播分离又成为业内热议的话题.2009年,上海广电走出制播分离的第一步;同年,广电总局和中央电视台在泉州举办制播分离论坛,第二轮制播分离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中国电视业的制插分离于2000年前后首次提出,10年来,这个为彻底改革中国电视业制作与播出这一核心业务关系的设想,到如今似乎仍是纸上愿景.想要真正付诸实施,现在看来还只能是"雾里看花",有点"想说爱你不容易"的味道.  相似文献   

8.
陆虹 《新闻爱好者》2012,(15):27-28
10年前广电集团化、网台分离等热词曾在广播影视领域掀起千层浪后又退出历史舞台。唯独"制播分离"这个概念,10年间风风雨雨、起承转合,如今不仅向纵深维度细化,也扩张到资本市场、宏观管理等范畴。从经济学视角考量,制播分离的实质是资源配置方式的重组与整合。无论是制播分离、制播分立还是制播分制,理想的目标旨在选择相对高效的资源利用方案,实现媒介内容资源和渠道平台资源的优化配置。业界对制播分离的思考不再仅仅立足经济全球化、传播一体化、媒体多元化大环境变化下制播分离模式和策略的研究,而也开始关注制播分离对广电行业偏中观宏观的市场效应。  相似文献   

9.
制播分离在国内广电行业不是个新话题.随着广电行业的不断改革发展,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广电行业面临着诸多政策利好,广电行业对制播分离的理解更深了一步.  相似文献   

10.
制播运作制度的演变轨迹 1.制播合一走向分化,制播分离范围廓清.我国广播电视业诞生伊始采用制播合一的运作体制.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助力电视事业的变革,制播一体逐渐走向分化.长期的自制自播导致节目内容缺乏新意,生产成本过高加速了制播合一制度的衰落.制播分离模式应运而生.最初,制播分离是由政府推动,以政策为引导,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对新闻及严肃性节目不实行制播分离,而其他节目可以实行开放式运作,由社会制作机构来完成.社会广播影视制作主体主要负责生产通用性节目,如娱乐类、体育类等意识形态性质不强的节目.  相似文献   

11.
2014年,各大广电媒体纷纷启动了新一轮制播分离改革,央视剥离原1套和9套节目制作班底成立了"央视创造"和"央视纪录"两个全资子公司;SMG整合大小文广打造上千亿值传媒集团;湖南广电剥离可经营性资产和芒果传媒组建新的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影视业掀起了并购热潮,据Wind数据,截至2014年9月,国内共发生63起影视公司并购案,涉及资金近550亿元。这一系列改革举措旨在打破广电媒体的"事业符咒"。各种并购行为虽属产业领域,也给广电媒体的治理结构及制度带来了一些突破性变化。  相似文献   

12.
制播分离与中国广播电视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上海文广集团开始的制播分离改革拉开了中国广电改革的帷幕。本文界定了制播分离的内涵,分析了改革的背景,并归纳了国内制播分离的四种模式,同时论述了广电制播分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而阐明了广电业目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3.
当代广播电视节目生产机制的选择与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广播电视更多的受到政府规制的影响。同样是制播分离,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诠释和运作方式。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的节目制作向市场化演进,经济规制、效率优先原则占据上风。与之相比,中国广电节目市场化举步维艰,节目社会化过程复杂,主要表现在政府与广电产业制播环节间不均衡的关系结构。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强顶层设计的背景下,2014年中国广播电视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在两台合并方面,由传统广播媒体和电视媒体向综合性广电媒体转型;在台网联动方面,由传统广电平台向全媒体视听平台转型;在制播分离方面,由外部制播分离向内部制播分离转型。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指出,要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  相似文献   

15.
我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是创新广播电视制播体制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广播电视发展的必然选择.但在改革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节目制作的问题、社会制作公司生存的问题、政府规制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在人事、节目知识版权、节目质量评估机制、制播模式、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创新.本文从我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发展的概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等三个方面来论述我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陈共德 《视听界》2010,(1):30-33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我国广电部门正大力推进制播分离改革。这对做大做强广播电视媒体、繁荣广播电视内容制作市场、拓展现代媒体产业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制播分离,是近年来广电媒体内部机制改革中备受热议的一个话题。电视节目制作市场化进展有目共睹,其产量及交易已颇具规模,且方兴未艾。广播界虽然也不乏社会化的节目制作公司,但限于广播节目的特点,总体上仍是雷声大、雨点小。电台节目制播到底能否分离,又如何实现分离?北京电台通过一年来的探索,为人们初步找到了答案。  相似文献   

18.
朱春阳 《视听界》2007,(5):53-58
作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广播电视更多的受到政府规制的影响。同样是制播分离,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诠释和运作方式。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的节目制作向市场化演进,经济规制.效率优先原则占据上风。与之相比,中国广电节目市场化举步维艰,节目社会化过程复杂,主要表现在政府与广电产业制播环节间不均衡的关系结构。  相似文献   

19.
谢明辉 《传媒》2011,(6):45-48
2010年2月8日,宁夏广播电视总台与上海广播电视台开始合办宁夏卫视,开创了体制内电视媒体跨区域深度合作的先河,同时也是西部地区广电媒体实施制播分离改革的先行实践。那么,宁夏本土受众如何看待这  相似文献   

20.
"分离"或是"分制"?——对广电制播分离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产业规律来说,中国广播电视改革的方向,不应该是分而更应该是合,更准确地说,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整合而不是简单的行政性捆合。因而中国广电改革的制播分离的目的,显然不是优化产业结构,而是为了转变广电市场运行机制的一种探索。当前,制播分离改革最主要的是怎样在转制上下功夫,而不是非要把制作和播出拆开,制播分离作为改革突破口,其实分离不应该是关键词,分制才是关键词。分制也不是用制播来划界而是以可市场经营来划界,而真正的分制改革,则是电视台借助电视播出的节目资源通过企业的市场运作,使其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