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劳务输出是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积极开发劳动力资源、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种重大战略决策.甘南自治州卓尼县的剩余劳动力较多,收入增长困难,当地政府把劳务输出作为强县富民的重要措施,但在劳务输出迅速发展中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采取一系列对策来提高劳务输出工作.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指出我国当前居民收入分配突出特点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这些特点对宏观调控政策效力发挥产生的系列影响,并从调节收入差距,杜绝两极分化,增强消费能力,扩大消费需求;努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扩张需求总量;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经济秩序,扩大社会生产;坚持反对平均主义和适时缩小收入差距,营造扩大内需的良好政策环境等四个方面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具体调节措施,以为我国迅速理顺社会收入分配关系,合理调节收入差距并对宏观调控政策手段的实施形成积极的正面影响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元朝建立后,统治者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和巩固国家政权,开始在文化教育领域大力推行"遵用汉法"的文教政策和教育措施.尽管这些文教政策和教育措施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制定与颁行,对于促进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对于各民族之间文化与教育的交流和融合以及缓解民族矛盾、维护民族团结却都发挥了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南海自古以来就属于我国。近年来南海主权开始成为各国争抢的目标。南海问题的妥善解决在多方面对我国营造周边安全环境、实现和平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南海地区历史和环境、资源等特点,以南海争端为主,分析了南海对我国重要的战略、经济和安全作用,探讨了中国南海地缘战略及处理南海问题的政策和措施,分析、展望了南海问题的未来走向。研究南海地区的地缘战略环境不仅对正确判断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有益,而且能为制定国家对外政策、国防战略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5.
劳务输出是有效提高人的素质,增加农民收入,积累建设资金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产业。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持续增长,全国现有农村富余劳动力1.5亿,无论东南沿海,还是中西部地区,都把劳务输出当作本地区一项重要产业来抓,各地争相扩大规模、打造品牌,而且输入地对输出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据资料显示,在北京、深圳、苏州、武汉等城市接收民工的单位中,  相似文献   

6.
在简要介绍梯度理论的基础上,从体制、政策、服务和综合环境四个方面对河北与京津体育产业发展的梯度差进行分析.指出:三地在体育产业管理体制方面同样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的弊端,河北完全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体制改革上先于京津、优于京津;在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方面,河北较为落后,在经济政策和职业体育政策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河北在高层次体育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上处于劣势,市场服务力度不足,但劳务输出优势明显,可以有选择性地进行产业和要素的转移;河北省自然资源丰富,区位和交通便利,在发展环京津体育产业方面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国际船员劳务市场的现状,分析了中国船员外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为面向国际劳务市场而改革航海教育、提高船员质量的措施。指出推行船员代理制是改革现有船员外派管理体制的关键。应把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将中国建成世界船员劳务输出大国,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建国初期失业的原因,回顾了党和政府为解决失业问题采取的措施,提出了政策和措施要适应现实情况和长远发展,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扩大社会就业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浅谈如何加强和改进劳务输出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胜利油田劳务输出产生的背景、社会意义和现状以及新<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面临的现实问题,对加强和改进劳务输出管理从管理和就业理念、规范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当前我们面临的就业严峻形势,并阐明了只有通过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就业机制、提高劳动者素质、搞好劳务输出等措施才可以解决我国的劳动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1.
对大学开展劳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图书馆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参与图书馆服务活动是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大学生劳动课图书馆服务,可以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能力,更好的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  相似文献   

12.
2012年,上海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60%,达到"服务经济"的国际标准。采用shiftshare方法对2002—2011年上海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变动进行分解,结果表明:"结构奖赏"和"结构负担"效应并存,且"奖赏"强于"负担";服务业内部结构转换有助于提升产业总体劳动生产率,但力度有限;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主要来源于内部各行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而市场化改革是其主要推动力;内部劳动生产率增长最快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而公共服务业内部增长效应偏低;在生产性服务业中金融业内部劳动生产率增长最快。因此,上海应加速市场化改革以推动服务业各行业按自身规律协调发展,而不能刻意追求片面性的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3.
采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模型)对1997年以来中国加入WTO前后两个不同时期的服务贸易出口增长成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世界市场服务需求的扩大和中国服务产品竞争力的提高是导致中国服务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而长期以来,世界服务进口结构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中国服务出口的增长;另外,中国服务出口结构与世界服务进口结构的交互变化对于中国服务出口增长的贡献不大,但中国加入WTO后表现出明显增长的态势。我国在改善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同时,还应打破服务行业垄断或者在一定程度上引入竞争,提高其行业效率,这样才能使我国的服务出口更具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劳动密集程度与出口程度具有正相关性,但到达“刘易斯转折点”(2004年左右)后,随着普通工人工资的上涨,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出口方面的表现逐渐受到削弱。采用2000—2008年我国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数据分阶段、分类型测算其出口份额和资本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刘易斯转折点”之后,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份额显著下降,其中劳动力成本占比越高的企业受到的冲击越大;同时,制造业企业也逐渐采用资本替代劳动的方式进行产业升级,以应对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根据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东部地区应逐步发展高端产业,中西部地区应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同时进一步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分工日益深化,越来越多的公司采取服务外包这一新兴商业模式.金砖四国作为新兴经济的代表和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在承接服务外包上大有作为.目前,金砖四国中,印度承接服务外包的实力最强,中国其次,俄罗斯和巴西稍弱,四国都应该针对各自在服务外包承接上的劣势采取一定的措施,大力培养从事外包产业的专业人才,并建立起促进外包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对中国来讲,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改善商业环境;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供应结构;有重点地开拓国际服务发包国的市场;并加快科研成果的市场化和产业化.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聚是影响知识创造和传播的一种重要环境因素,会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产生影响.采用中国270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动态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方法考察制造业集聚和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对城市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多样化集聚的作用比专业化集聚更突出;服务业(整体)集聚对城市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不显著,其中仅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出口产品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专业化集聚的影响比多样化集聚更明显,而消费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不显著.应积极引导企业进行合理的空间集聚,在制造业集聚中鼓励多样化集聚,并引导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同集聚,以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张磊 《职大学报》2006,(4):28-32
在WTO自由贸易体制下,形式多样的新型非关税壁垒应运而生。因此,国际劳工标准问题成为近年来南北贸易的争论焦点之一。本文主要从国际劳工标准的本体论、发展论和应对论三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全面阐述,着重提出尽管将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挂钩不具有合理性,但是在发达国家的积极推动下,这是大势所趋。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应当在据理力争的同时积极应对,在未来的WTO新规则中赢得主动。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世界银行提供的中国微观企业调查数据,基于企业异质性视角研究法律服务(以律师服务衡量)与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行为(包括出口选择和出口概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法律服务对出口的影响表现为“倒 U 型+U 型”,即我国法律服务数量的增长对企业的出口先是具有正向影响,达到第一个临界值后则表现为负向影响,而达到第二个临界点后又表现为正向影响;法律服务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显著,而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目前,我国法律服务质量本身决定了其对企业出口影响的方向,低质量的法律服务增长并不能促进企业出口,只有高质量的法律服务增长才能促进企业出口增长。应加大律师教育培训力度,并在“互联网+法律”视阀下创新法律服务方式方法,推进法律服务转型升级,进而促进制造业企业出口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9.
运用劳动法律理论分析了我国运动员劳动关系法律调整现状,认为举国体制下的运动员劳动关系模式难以适应发展了的社会现实,行业自治惯例排斥法律对运动员劳动关系的调整,运动员的职业特征使普通劳动法律规则在竞技体育领域难以适用,这些原因造成了我国现行劳动法律调整运动员劳动关系的困境。针对劳动法律难以有效规制运动员劳动关系这一问题提出了基本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20.
当前,劳动关系在劳动合同、工资收入和社会保险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发展,本文提出了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深化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加强社会保险工作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