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建军 《大观周刊》2011,(51):155-155
2008年3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上课的铃声骤然响起,我依然像往常一样.迈着缓缓的步子平静地步入教室。没想到.待我喊了声“上课”之后.回应我的不再是往日那句机械平淡的“老师好”了.而是饱含深情的一句久违的祝福:“老师,生日快乐!”我感动得连声道谢。转身一看黑板,上面赫然写着“李老师,祝您生日快乐”一排大字……  相似文献   

2.
从一封信想到的人民日报记者部副主任卢小飞9月24日下午,我收到一封信,打开一看,是老党员平杰三同志写的。信中说:“送来的照片已经收到,您在党的十五大开幕及闭幕式上对我的关照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并祝您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大成绩。”这是一封短信,但拿在手里...  相似文献   

3.
我生长在江苏常州,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却似乎从未真正亲近过比常州更大的江南的山水草木.捧读了《蓝调江南》以后,我却深刻地认识了这一片我本该最熟悉的魅力之土.  相似文献   

4.
8月20日是我的生日。在我度过的生日中,大多平淡无奇,荡不起半点涟漪。然而,我绝没有想到,我的第53个生日,居然那么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从那时起,每到自己的生日,我就自然而然地回想起过第53个生日的情景。那一年,我随中国新闻代表团出访民主德国。 8月19日,我们代表团一行6人,离开世界博览中心莱比锡市来到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德累斯顿。次日清晨,正当我完成洗盥,准备去进早餐时,突然传来“笃笃”的敲门声,我们的翻译、民主德国外交部秘书伊伯尔特同志,微笑着走进房内。他手上拿着一束鲜花,没等我向他问候,便用流畅的中国话说:“陆同志,祝您生日愉快!”我心中一怔,继而恍然大悟。真的,今天是我的生日,我自己居然忘得一干二净!  相似文献   

5.
儿子十岁那年的"六.一"儿童节,我送给他一份特殊的礼物--我小学阶段留下的二份珍贵档案(一首诗、一张成绩单).在这之前,我曾问过他:"六.一"最想得到什么?他毫不犹豫地说:"我想得到礼物;不过最重要的还是过得开心".听了这些话,看着眼前泛黄的档案,还真叫我有点怅然.  相似文献   

6.
在人们的生活中经常被人思念的人,通常就是最熟悉、最亲近或者是最受崇敬的人.我的老上级金沙,就是新闻宣传战线上的一位良师益友.我和他在西藏高原相处十多年,他的言传身教,使我获益良多,长时期的耳濡目染,更使我受到许多深刻的教育.现在他虽然离开这个世界已经六年多,但他的优良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却依然深埋在人们的脑海里,以至于他的音容笑貌,一言一行,还时不时地让人怀念.  相似文献   

7.
财富如水     
我对财富最直观、最深刻的印象还是来自美国洛杉矶的扑克牌赌场.那时,我是一位发牌员,每天一上牌桌,除了阅牌无数、阅人无数外,便是面对一摞摞、一堆堆五颜六色的筹码.时间长了,就有一种错觉——那些固态的塑料筹码虽然摸上去硬硬的、沉沉的,很有质感,却似乎又是液态的,总在绿色的丝绒桌面上经久不息地流来淌去.  相似文献   

8.
最近,我参加了一位老朋友的儿子的婚礼.这引起了我对在毛主席办公室工作时的一段回忆.毛主席曾派我当"娘家人",去参加他女儿李讷的婚礼.这是我一生参加的最平凡却最有意义、最值得自豪、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婚礼.  相似文献   

9.
读者与编者     
赵总编辑: 您好!向您致十分亲切的问候,祝您工作顺利,祝杂志社兴旺发达。  相似文献   

10.
岁末年初,爆竹声声,除旧布新。照例,在纷至沓来的贺岁短信中,今年我又收到来自重庆登康(冷酸灵)牙膏有限公司韩泰军董事长的贺词,兹全录于下:"登康能坚持到今天,您是大贵人,祝您龙年大吉,幸福安康!"看着这平实中感情满溢的贺年短信,作  相似文献   

11.
我来当馆长     
2020年夏季最闷热的那天,我坐在县委会议厅的最后一排很有心情地享受着空调送出的冷风.我知道,满屋子的人尽管表现得都很平静,但没有人会比我有更好的心情.主席台上空荡荡的,只有一个麦克风孤独地伫立着.前排落座的县委、县政府、县人大的领导十四五个,每人都是一杆秤,舵名"档案馆长竞聘者"将像西瓜一样被他们秤个一五一十.  相似文献   

12.
新闻最具标志性的特性是什么?换言之,我们一看就知它是新闻而不是别的东西,那种新闻的标志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现场.我自己阅读中外新闻史,觉得对于新闻动力系统的描述有很多种,但一直隐含着一条线索未被足够认真地总结,它就是:新闻现场.CNN靠什么起家?第一次海湾战争的直播!传统媒体时代,战地记者是最能够产生媒体英雄的,这在于他们最大量地提供了战争现场.我做了20多年记者,还希望能够一直在一线做,我认为记者的起点,就是被丢到一个陌生的现场,比如矿难,比如火灾……不需要多,只要两三次这样的新闻采访,就像记者了.  相似文献   

13.
累并快乐着     
刘永喜 《今传媒》2007,(5):49-49
记得在毕业前的一次聚会上,当一位来自海南岛的同班同学听说我选择了新闻工作时,她竟不无幽默地说出了一句令我至今仍记忆犹新的话:"唉,祝贺你找到了一份最累的工作."当时,我对此颇觉诧异,百思不得其解,但由于年轻气盛,总觉得一切事物都很新鲜,故没有深究,而她却似笑非笑地看着我,不再言语.一晃7年过去了,这件事不幸被那位同学言中.回首自己这几年从事驻站新闻工作的实践,千言万语只可用一个字来表达:累.  相似文献   

14.
袁贻辰 《青年记者》2017,(22):38-39
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特稿记者,我可以毫不犹疑地走进垃圾堆,和采访对象同吃同住;我也可以踩着刚被洪水粪水浸泡过的淤泥,深一脚浅一脚地采访;我还可以出入最顶级的写字楼和酒店,在高桌晚宴上连珠炮般地向西装革履的采访对象发问.因为我很清楚,这些地方有新闻,是新闻天然的反应堆,拥有无数矛盾、冲突和热点,以及让我兴奋浑身战栗的故事和细节.  相似文献   

15.
喂,汽车!     
一天清晨,我正做着大梦,迷糊之中接到一个电话,我最讨厌有人在我睡觉时给我打电话.电话里有人问:"桑塔纳小汽车卖多少钱一辆?"我就没好气地说:"我没有桑塔纳,只有一辆自行车,飞鸽牌的,而且也没有打算卖,你如果不是和我开玩笑,那么你肯定是打错电话了."那人报出电话号码,没错,正是我家的电话号码,我这一次平静地说:"这里是私人住宅,你肯定是弄错了."  相似文献   

16.
书信与日记,是中国历代文人使用最广泛的文体,也是档案史料的重要一页.书信,曾经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随着电脑、通讯工具的日益普及,书信这一文体在传统生活中的使用逐渐被取代,然而我对其却仍未能忘怀.年少时家父短短的一封书信,在冬季里恒久地温暖着我的心.这样的感受,时下已难再重温.所以我对书信的好感,始终不渝.  相似文献   

17.
从进入开封日报社的第一天起,新闻前辈就告诉我"谁有眼光准到基层去",基层群众最富创造性、最具活力、最有新闻.无论是做记者、编辑,还是担任部门主任、副总编辑,我始终如一地把基层当作我的工作地点,把下基层作为一种工作常态、一种自觉行为,我也从中收获了感动,收获了成长.作为地方媒体的新闻工作者,虽然长期在基层,但是身在基层,如果没有对基层情况的深刻了解和准确把握,并不一定能够准确反映基层的情况,因此必须深入基础、研究基层,做到身入心入.  相似文献   

18.
坦白地说,我最幸福,也是最悲惨的时刻来到了--我在欣喜地等候着我的第一个孩子的出世,然而与此同时,我那往日精力充沛、热情开朗的母亲却在与脑肿瘤病痛的斗争中渐渐失利.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真的来了。在送旧迎新的时候,人们总是把最美好的希望寄托于新一年。那么,在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我们就更应该向亲爱的新老读者道一声:“新年好,祝您万事如意。” 沧桑百年,潮起潮落。当今之中国,已非20世纪初的中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发展,中国已进入了以市场经济为中心的全新时代,整个社会形态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特别是经济持续增长推动了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全国进步。“双  相似文献   

20.
"有需要热水的乘客吗?"在北京南站的候车大厅里,一位身着铁路制服的工作人员推着送水车穿行于人群中."大爷,您这是去哪儿啊?"她边给乘客倒热水,边询问道,"给我看看你的车票好吗?"接过乘客的车票,看了车次和车厢,她笑着对乘客说,"一会儿您从对面的进站口进站,您在三车厢,从那边进站您会少走好多路."临走时,乘客与她挥手告别,她笑着说,"祝您一路顺风." 简单的几句对话,却让她和乘客心的距离近了,而这仅仅是她每天工作中极小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