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大战僵尸"这款游戏风靡全球,游戏里面的植物个个身怀绝技,把僵尸杀得落花流水.其实,这些植物在自然界是可以找到原型的,"植物大战人类"的游戏也在全球各地上演着. 豌豆射手可谓战斗的第一道防线,它们朝来犯的僵尸射击豌豆.在美洲就有一种沙箱树,可以发射子弹.它的果实在成熟爆裂时能发出巨响,竟能把种子弹出十几米之外.所以,只要沙箱树结了果实后,人们便不敢轻易地接近这种植物了.沙箱树就是植物界的豌豆射手啊.  相似文献   

2.
植物虽不像动物有着明显造型的耳朵,但它们却依然具有辨别声音的听觉。法国植物学家兼音乐家乔尔·斯特哈默通过生动的试验证实,植物对音乐也相当敏感。他通过给番茄苗每天弹奏3分钟的特定曲目,使得它的生长速度提高3倍,而且长出的番茄格外的甜。同时,这种音乐还能抑制其花叶病病毒酶的活性,从而有效预防番茄花叶病。有科学家以豌豆为对象,用一种仪器发出比选定频率高5%和低5%的颤音进行实验,结果发现在接近人的正常声音和比人的说话声稍大些,达到70-80分贝时,豌豆的生长速度就会加快。科学家还发现,放在冰箱里的小萝卜种子,通常只有20%的发芽率,但听了颤音之后.可达到80%-90%。  相似文献   

3.
植物的叶片、枝干、花朵等被放大后可好看了。如果把植物的好朋友--动物的腿、躯干、细胞等放大80倍和200倍,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再次跟随“土豆先生”--刘彦麟同学走进微距世界,来瞧一瞧吧!  相似文献   

4.
研究在梯度Hg~(2+)浓度胁迫下,豌豆幼叶中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过氧化氢酶(CAT)及硝酸还原酶(NR)活性受Hg~(2+)毒害影响。结果显示,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大,豌豆叶绿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在10~(-6)mol/l下达到峰值,尔后下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实验结果表明,Hg~(2+)损害植物生理活性,最终导致植物死亡,随着Hg~(2+)胁迫的增大,植物生长程度和植物生理变化是同步的,植物受害的程度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2])。  相似文献   

5.
花香能治病,树林可启智。数千年来人类利用森林花木益身健体的奥秘,终于被中南林院“植物精气研究”课题组历经7年的研究而揭开。精气是植物的油性细胞不断分泌出的一种“气”,散发在空气中,通过呼吸道和人体表皮进入体内,为人体所吸收。精气的成分70%以上是萜类化合物(不饱和的碳氢化合物)。研究证实,萜类化学成分透过皮肤的速率是水的100倍,盐的1000倍。萜类化合物被人体吸收后,有适度的刺激作用,可促进免疫蛋白增加。有效调节植物神经平衡,从而增强人体的抵抗力,达到抗菌、抗炎,健身强体的生理功效。  相似文献   

6.
一百多年前,在今天捷克共和国布尔诺有一位毫不起眼的修道士在种植豌豆,他对豌豆的特征是如何由一代传至下一代十分感兴趣。他发现豌豆茎部长短不一,种子的形状也不尽相同:有圆滑的,也有起皱褶的。另外,豆荚的颜色也有分别:有绿的,也有黄的。这位修道士于是种植了无数代次的豌豆,有时用纯正的品种,有时用杂交配种,他前前后后种了好几千棵豌豆,并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是如何由一个世代传到下一个世代。 这些实验引出了有趣的结果。1865年那位修道士向当地的科学家协会作了一个报告。他提出豌豆某个特征可以比另一特征更具显性性状的论点,例如长茎特征可以压倒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初,德国植物学家成功地培养出植物细胞,发现能够从植物细胞培养出幼小的植物。植物体内成熟的细胞怎么会长出一棵小植物来呢?科学家对植物的这种“返老还童”现象作了长期艰苦的研究,发现它同植物激素关系很大,是植物激素中的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在发挥威力。一般认为生长素可以促使植物生长,细胞分裂有利植物生芽。这些植物激素虽然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但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则神通广大,植物的生长发育都要受到它们的调节和控制。在某些生产实践上,人们已经可以指挥植物“返老还童”了。例如,用花粉培养成完整的植株,为植物育种开辟了…  相似文献   

8.
正"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的概念,他用狗做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对狗进行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只能忍受痛苦。多次实验后,在电击前先把笼子的门打开,蜂音器一响,此时狗不但不逃而且不等电击就倒在地上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人类在遭受多次挫折的状况下也会出现类似的症状,放弃努力,不敢尝试,成为一个  相似文献   

9.
植物天然产物合成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物天然产物在医药健康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从植物中直接提取是目前生产植物源天然产物的主要方法,但此法在环境、安全和效率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基于合成生物学的理念,创建人工细胞工厂发酵生产植物源天然产物是一种新的资源获取模式。文章将从研究路线出发,在萜类、苯丙素类和生物碱等化合物的生产应用案例中,介绍人工合成细胞生产植物源天然产物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0.
植物的睡眠之谜让人着迷。科学家先是找到了引发植物睡眠的运动细胞,继然又发现了植物体内的睡眠物质和觉醒物质。有趣的是,每一种植物体内的这种物质,对其他植物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过表达热激蛋白基因或间接地改变热激转录因子的含量获得耐热转基因植物,除了热激蛋白,也可提高渗透调节物的含量,增加去细胞毒害的酶和改变细胞膜流动性来提高植物的耐热性。有研究表明Hsps与植物耐热性的直接联系可能是最大限度减少损害细胞的蛋白质。尽管上述提到的其他三种获得耐热转基因植物的方法具体的操作不一样,但都是间接地更有利于营造强还原和高能量的细胞内环境,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有害蛋白质的积聚。因此阻断蛋白质代谢。  相似文献   

12.
电击武器是目前我国乃至全世界的警察部门装备最为广泛的一种非致命性武器,它在有效打击不法行为,维护社会治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尽管如此,由于使用者、使用对象以及使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电击致死的案例仍时有发生。本文针对这一情况就人体的电击效应进行分析,明确影响因素,提高电击武器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黄酮类化合物的微生物转化、酶解转化和植物细胞转化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开发利用进行了展望。旨在为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转化研究、新药开发以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白刺属野生植物的开发利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通过对白刺属植物的营养保健价值、药用价值、生态价值和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的分析,提出可以把白刺属植物作为一种特种经济植物,用来解决内蒙古西部地区沙漠治理、提高人均收入等问题的建议。同时对白刺开发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节日里,人们经常把彩灯挂在街道两旁的树木上,照亮了黑夜。未来,我们也许不需要彩灯了,甚至路灯都可以省了,因为树木可以自己发光。台湾的科学家成功地把一种金色的纳米颗粒植入了植物的叶子中,这种纳米颗粒能够刺激叶绿素,把植物体内的能量转化为光,从而让植物发出绿色的荧光。使用这种  相似文献   

16.
《科技新时代》2009,(9):105-105
这是因为茶叶中含有一种名为茶皂素的皂甙类物质,含量约为0.1%。这种化合物因其水溶液在振荡时能产生持久性的、肥皂溶液样的泡沫而得名,泡好的茶水被摇后会产生泡沫就是因为它的存在。茶皂素也具有植物皂素的一般性质,具有很强的起泡能力和一定的生理活性,可以产生抗菌、消炎等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孩子外表长得像父母,表明其中必然有某种遗传生物机能在起作用。人们对这一机能开始有所认识始于花园里豌豆不同品系的混合实验。奥地利修士格瑞戈·孟德尔在修道院里最早进行这方面的实验研究工作。孟德尔用两种品系的豌豆做实验,豌豆花的颜色有显著不同。他把它们嫁接后,下一  相似文献   

18.
植物挑邻居     
左手拿着一棵花秧,右手拿着一棵花秧,你来到小花园,很随便地把两株花种下。你想过没有,你可能犯了大错误。  相似文献   

19.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人类可以知道恐惧时的气味,也可把它与轻松愉快时的芳香气味区分开来。在动物中,气味传递大量的信息,例如,啮齿动物可以通过气味觉察出恐怖。当受到适度电击鼠的气味吹入未受电击鼠的笼子里时,这些鼠就会表现出紧张的样子。但是在人类中,气味是否  相似文献   

20.
植物是生态系统的最基本组成,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所依赖的最重要资源。地球上已知植物约30万种,而被人类利用和栽培的仅1 500—2 000种。近代人口倍增和对自然资源的滥用,并由此产生的环境变化,已使包括植物在内的生物多样性正以比其自然过程加快约1 000倍的速率在地球上消失。一种植物的灭绝可以导致10—30种其它生物的消失,因而在20世纪80年代,国际社会提出了“抢救植物就是拯救人类自身”的理念。近代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使育种突破了物种问的界限,因而“一个物种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兴衰,一个基因可以左右一 个国家的命脉”的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