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对前七次改造的课程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革.在课程功能上实现了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改变单一的学科课程结构,建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特征的课程结构.建构"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新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学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构建与提升的过程,课程也因此变成一种动态化、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  相似文献   

2.
试论课程变革的文化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变革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创造,而文化反过来又构成课程变革之基础.课程文化内涵至少包括三个方面,即"课程中的文化"、"课程的文化"与"变革文化",此三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文化上的内在要求是形成一种"合作探究文化".传统的、控制的课程文化与新兴的、民主的课程文化间的冲突是新课程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前者与应试教育体系相适应,后者则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而文化冲突的过程即是一种文化适应、超越和创生的过程.只要坚持合作、探究的变革文化,民主的课程文化定会在我国课程领域诞生并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文化学的角度看,幼儿教育改革实质上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而文化变革正是这场变革的实质内容.主导中国内地幼教改革20年的"文化普遍论"思潮和香港幼教界所推崇的儿童中心主义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中国幼教改革偏离了自身的文化传统.作者认为,文化相对主义和"3CAP"也许是中国幼教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中国幼教改革的当务之急是要发展本土化的幼教课程模式,探索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幼教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一、课程文化的重新解读 人们对课程文化的理解,主要从课程改革、文化、人的发展等角度来诠释,其中,最普遍的是从文化的概念来演绎课程文化的内涵.如何认识课程文化意味着我们在研究时持怎样的价值观,将课程文化的内涵看做是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很有必要,这也是"工具论"课程文化观和"本体论"课程文化观的一个重要区别.  相似文献   

5.
课程是教育传承文化、发展和创新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形式,任何一次课程改革都是在一定的文化境遇中进行的。课程改革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创造,而文化反过来又构成了课程改革之基础。我国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正面临着深化的重要阶段,为了使其更加科学、有序地进行,必须从文化的视野审视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高职院校必须要把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营造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良好政策环境,注重学校课程改革的整体配套,塑造高职院校特色的学校文化,注重教师文化建设,激发教师开展课程改革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6.
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学校优质与现代化建设的需求.使得学校文化的重建成为必然.课程改革的根本依托在于学校文化重建.学校文化重建是新课程最深层次的改革.本文从文化学视角探讨学较文化的重建应如何由"应试型"的"反对话文化"向"发展型"的"对话文化"的转型.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教育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的指导意义.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8.
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国家层面的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了8次。总体上来说,前7次课程改革过于注重传承主流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相对忽略。这次新课程改革,找到了实现这两种文化传承有机整合的途径和机制。在课程改革的文化观上,主流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并存;在课程改革的方法论上,处理好主流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大学体育课程改革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应考虑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等因素,特别是要考虑到知识、受教育者、社会这三大要素.因此,在目标定位和价值取向上应综合各方面因素加以确定.在课程模式设计上,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根据各方面的需要,进行设计和取舍.这样,才能改变体育课程改革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状,从总体上开拓体育课程改革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高中新课程改革不仅是教材的重新编写和更换,它在课程目标、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与管理等方面都有了重大改革,从本质上讲它是一次文化创新。新一轮课程改革借鉴了大量的西方课程理念,这些理念,一旦融入我国社会文化环境,必然产生激烈的文化碰撞。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程改革的促动下,我校借鉴学科教育课程化的某些优势,将原来零散的、临时的、应景的德育工作或活动,通过资源整合将其设计转换成导向明确的、持久影响的、且又可以进行有效评价的德育课程. 一、凸显文化对德育课程的浸润 1.以物态文化建设为基础,重视德育隐性课程的扩张,赋硬件以生命.让校容校貌塑造课程文化.学校是生活的学校.学校极力构造课程物态文化,树立"让文化浸润德育"的思想.极力让每一处建筑都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释放出文化的能量,让有形校园成为隐形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2.
当代课程改革的合理性反思:基于"有限理性"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限理性"是在目前时间节点上相对合理的假设."有限理性"假设强调人类理性的有限性从而避免理性的滥用或误用.实质上,当代课程改革是以"完美理性"假设为支撑的,这一假设使课程改革面临合理性危机.广大理论与实践工作者需要以"有限理性"观充分认识课程本身的复杂性,怀着敬畏文化传统的态度来认识、参与课程改革,同时有效汇聚各方主体的智慧.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校风作为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宝贵的课程资源,有着重要的课程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进一步深化我国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于2008年10月召开第六次全国课程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课程专业委员会第三届第一次年会。研讨会的主题是"课程理论与实践创新";研讨专题主要有四项:"课程研究与文化""课程改革与反思""教师与校本""教学与评价"。与会代表的发言和建树,将对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化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知识观要求建立一种追求"误构"的知识合法化模式,对于课程发展提出了文化性、多元性和动态化的要求.传统的外语课程存在"重工具、轻内容","重语言、轻文化","重西方、轻本土"和"重技术、轻对话"的弊端,亟待改革.因此,外语课程应当按照后现代课程观,实现课程整合、重视人文通识教育、开发本土文化与构建外语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日本当前幼儿教育课程改革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少子化、幼儿规范意识淡薄及世界幼儿教育普遍受到重视的背景下,日本政府于2008年展开了新一轮幼儿教育课程改革。此次课程改革强调幼儿教育的奠基作用,注重教育课程规定时间外所进行的教育活动,着力于"健康"和"人际关系"领域的改革,是一次较为保守的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7.
王德如 《河南教育》2007,(10):20-20
"课程文化自觉"这一概念的提出,是课程历史经验的总结,是课程改革的时代要求,也是当今课程研究之必然.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经历了四次课程改革.从改革的本体论、改革的最终价值指向和改革方法论三个方面的转变,即从权威性知识观的式微与批判性知识观的崛起,社会本位的隐遁与以人为本的彰显,"唯科学主义"的消弭与人文精神、科学理性的凸显,可以说明三十年来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新课程改革是一次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9.
本文面对全球化的浪潮,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我国文化面临着选择的困惑,我国体育文化也不可避免地面对这一问题.通过对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分析和比较,重新审视了中国体育课程建设中的体育文化抉择及传统体育文化的位置,旨在促进体育课程改革"质"的飞跃与升华.  相似文献   

20.
道德的课程改革与民主的课程领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课程是儿童的课程。世界百年课程改革的经验证明,道德的课程改革不仅为儿童所欢迎,而且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工具化的课程改革则最终为儿童及其老师所抵制。我国57年来的课程改革主要是工具化的。当前正在进行的第八次课程改革第一次确立了"为了每位学生发展"的课程哲学,因而是道德的。道德的课程改革呼唤民主的课程领导。我国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需要克服种种被工具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