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锋 《小学生》2012,(12):1-1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碰撞、相互接纳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真诚交往、共同探讨,获得知识的互动过程。由于数学活动的开放性较强,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旁逸斜出,即使课前预设再充分,一节课也会出现节外生枝的现象,遭遇一些始料未及的问题。其实,课堂意外是学生真实的流露,是学生个性的张扬。  相似文献   

2.
镜头一:老师正侧身对着学生播放多媒体,屏幕上显示方格图,让学生数方格图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时一个学生大声说:“老师,你的发夹快掉下来了!”  相似文献   

3.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课堂忽视了学生在情感、想象、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制约了学生的嘴巴、双手和头脑,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灵性,缺乏生命活力。这样的课堂使师生双方都感到疲惫和乏味。那么,面对这样的局面,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  相似文献   

4.
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是活的,是动态生成的。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固然好,但课堂意外也是在所难免的。意外的出现不一定就是坏事,课堂意外可以是课程的生长点,是认知深化的催化剂,是好课的亮点。当面对无法回避的课堂意外时,应该对它有正确的认识。把意外及时纳入预设的教学当中,合理调整、重构共建、动态生成,从而把课堂上的意外转化成教学中宝贵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5.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作为课程改革中的广大一线教师中的一员,在实施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用好新教材,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重要性.新课程的理念使得我不断重新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使得我不断去思考知识的价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课堂忽视学生情感、想象、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生命的存在,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制约了学生的嘴巴、双手、  相似文献   

7.
教育创造的虽不是脍炙人口的诗文,不是流芳百世的乐章,不是令人称奇的画卷,但却是人的智慧和心灵!真正的教育包含着智慧和心灵的唤醒。面对沉甸甸的生命和灵魂,它需要教育者掌握一种神奇的力量,他们唤醒自己,也唤醒他们接触的人。教育者只有拥有一种固执、一种信仰,并施以深沉厚重的爱,辅以惊叹、鼓励、期待和发现,教育才会变得灵巧而有效,进而产生神奇的力量和恒久的魅力。让我们为每个学生创造富有魅力的教育,建设富有魅力的学校!正因为如此,本刊愿意深度聚焦海南省海口市第九小学,愿意为这样一所优质学校锦上添花!我们也期待,有更多的学校也像他们一样:特色,用行动证明;魅力,用实力说话!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呼唤课堂要充满生命的活力,倡导让我们的课堂回归生活,属于生活。它要求教育提供给学生顺利成长与发展的土壤,要求教师的教学必须成为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的育人行为.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出生命的活力。那么,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常会出现下面现象:由于种种原因,课堂上学生出现错误后,有些教师令其坐下,而不让其陈述理由;也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争分夺秒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用醒目的色彩或着重号强调各个易错的知识点,教师随时准备着对学生的错误拨乱反正,以让他们不走弯路,直达知识的殿堂。像上面的“视若无睹”或“预防错误”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往往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促使学生的学习形成这样的过程,课堂教学必须体现充分的民主性,要着力构建民主型的课堂,要把课堂的精彩多让小学生去释放。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需要我们在课堂中踏实实践并认真探究。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而且数学课堂中的主体是教师、学生,以及教材、教法、学法这些介质,他们也应当融合融洽富有活力展现在课堂活动之中.在新的课改环境下,如何把课堂中的人与介质合理的布局以达到真正激活课堂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一、培养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日常教学中,经常出现下列现象有的教师让学生机械地模仿,淡化了学生的思维;有的教师过分使用多媒体演示,替代了学生的思维;有的教师提些过于简单的问题,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这样的课堂热热闹闹,却少了思维碰撞.事实上,数学课堂应该是学生发展思维、显现智慧的地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数学课堂成为一个“思维场”.  相似文献   

14.
在老师眼里,学生出现错误时也常常谈错色变。当学生发言出现错误的答案时,老师要么快刀斩乱麻,或以一个错字堵上学生的嘴,再接二连三换学生回答,直至满意为止。正因为如此,学生不敢在课堂上发言,失去了许多学习的机会。学生哪能不犯错?出错是学生的权利,有了学生的错误,我们才能及时地找到教学症结所在。在教学中,老师应把学生的差错看成是难得的问题资源,并且加以运用,让枯燥的数学课堂焕发出它应有的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5.
所谓课堂“意外”往往是指课堂的现实情景与教师的预设情景不一致,具有突发性,无准备性.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尊重,个性得到张扬,课堂“意外”也随之增多,面对“意外”需要教师在尊重、爱护学生的前提下,发挥教学智慧,取得最佳课堂效果.  相似文献   

16.
谢蕾 《教育》2011,(3):50-51
灵动的课堂,就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重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学到更有用的知识。  相似文献   

17.
张娟 《中小学电教》2011,(2):159-159
做教师的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课堂上正全身心投入于教学之中时。突然两个学生互相玩耍时闹出了很大的动静,引得全班同学侧目观看:一位年轻老师正在黑板上板书,忽然脑后砸来一个恶作剧的粉笔头……诸如此类的场景我们习惯称为课堂上的“偶发事件”。“偶发事件”说小也不小,说大也不大,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8.
在大多数学生的心里,都认为数学是门极其枯燥的学科,如何才能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趣味和奥妙所在呢?这正是我们数学课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刚学数数的小孩子不觉得它枯燥,是因为老师在教他们的时候,都是用的现实中的例子,他们能现学现用。因此据我了解,学生厌倦数学课的主要原因有几点:第一,学生看不到它的用处所在,觉得它离我们的生活太远;第二,学生参与的机会(既包括课堂上,也包括课外)太少,他们的主体地位没有体现出来。第三,过份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常常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地位,很难主动地学习、思考,久而久之学生的主动性受到压抑,进而影响学生智能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要让学生彻底改变对数学课的认识,真正实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动”起来,还得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19.
正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事物比较熟悉,容易产生共鸣,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有了兴趣,去捕捉生活中与数学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