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明人马中锡《中山狼传》一文,曾是高中语文课本的传统教材,近年来因听了某些专家的意见而撤掉了。但这篇名文仍被许多古代文学作品选本收入而广为流传,如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即收有此篇。朱先生的选本绝大部分注释准确而精当,这是有口皆碑的,但有些地方却还有值得商榷之处,今试举几例如下。 (一)关于中山国的位置 多数选本均注为“中山,古国名(或古地名),今河北省定县一带”。 查《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华地图学社出版)第一集第37—38图,战国时期的中山国曾  相似文献   

2.
尼采二题     
欧文静 《职大学报》2011,(5):98-101
尼采是较早提出非理性主义的思想家之一。他用一种个体生命的眼光来审视人生、审视人性,高扬了人的生命本能和冲动,高扬了人的主体性。在人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尼采更看重非理性因素在人的精神方面的支配作用。他推崇非理性,赞美非理性。尼采用诗化的语言描述他的哲学,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  相似文献   

3.
一、用“星级评比”取代“三好生评比”今天看来,“三好生”评比有很大的局限性,没有面向全体学生,不能促进个性发展。我校尝试使用“星级评比”来取代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谓“星级评比”,就是把学生校内外的表现分成许多项目,比赛和考试成绩优秀者直接得一小星,有良好表现和显著进步者评比得一小星,授予“语文之星”、“体育之星”、“爱心之星”、“进步之星”等称号,同时根据得星之多少被称为“一星少年”、“二星少年”,直至“九星少年”,获十颗小星可换一大星,授予“上寮之星”  相似文献   

4.
孟浩然二题     
孟浩然的《春晓》主旨,是通过爱春、惜春的感情,表现了自己作为隐士的自由自在。而不是通常理解的就是写对春天的热爱或留恋。孟浩然作为一个隐士,是一个淡泊于功名的真隐士,而不是充满愤懑的不得已的隐士。  相似文献   

5.
二重极限是高等数学中的重点内容,本文着重说明了累次极限与二重极限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累次极限求解二重极限和判断二重极限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6.
1.从研究的对象上说,初等教学是研究常量与固定图形的数学;高等数学则是研究变量与变化图形的数学。在方法上讲,前者是静止的、孤立的;后者是能动、联系的,因而是辩证的。在认识的阶段上,“极限”即是由初等数学进到高等教学的一道关,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写作观察的客观、准确是困难的,但并非完全不可能做到。尽量剔除其它心理因素,有意识地追求知觉的纯净和单一,即可获得相对客观、准确的观察。长期以来写作理论界对此模糊和粗疏的认识应该澄清。可以把观察分为即时观察和既往观察。即时观察是既往观察的源头,既往观察是即时观察的库藏。  相似文献   

8.
作为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凭借自身积累的外交经验和恰当的外交策略,晋文公成就了一代霸业。史书一般都是齐桓、晋文并称,但就实情来看,齐桓公所成就的霸业似不及晋文公。  相似文献   

9.
魏靖 《职大学报》2003,(4):52-54
文章分析了城市建设同类化的原因,重点指出,创造城市特色美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城市性质,充分展示自然环境的风采,高扬城市人文传统的旗帜。  相似文献   

10.
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必须从课堂教学入手,下面以如何讲好数列极限的概念为例,探讨一下如何贯彻“素质教育”的问题.1.课前:既要认真分析教材,又要具体分析学生数列极限概念是高中阶段比较抽象的一个概念,其主要原因有两个:1.1“无限概念”的理解;学生在以前的生活和学习中,没有注意过无限的数学模型,更没有无限变化过程的实践.可是在数列{a_n}的极限是A的定义中,恰巧有两个“无限”,一个是“自然数n无限增大”,另一个是“a_n无限的趋近于A”.而这两个“无限”又是数列极限定义的核心.学生对无限没有全面准确的认识是极限难学的原因之一.以前学生接受的是有限的过程,而人们为了认识某些客观事物的本质,必须把它们放在无限的过程之中,才能完成这个认识.这就需要老师的诱导达到思维上的一个飞跃.1.2 学会和理解用数学语言描述无限:无限不能脱离有限而存在,没有有限也就没有无限.定性地“描述”a_n无限趋近于A,必须借助于“任意小的ε>0,总有|a_n-A|<ε”的数学语言.这样的数学描述,将数列极限定义的“两个无限”的表述的准确、清晰.学生不理解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列极限的“两个无限过程”是极限难学的原因之二.鉴于上述原因,在备课时必须把握重点,除着重分析好这两个无限的过程外,还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鲁迅小说创作中呈现出来的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即作品的现实生活主题与死亡主题及对“黑”的描写,其蕴涵的内容是丰富的。其作品人物的悲剧命运或悲剧人物溶进某些喜剧色彩的作法,使作品的思想意义更深刻,更振撼人心。  相似文献   

12.
一、《卫风·氓》与六礼 中国传统的嫁娶礼仪一般要有六个程序,即所谓“六礼”,指的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见《礼记·婚义》)。这种礼仪不仅是贵族男女嫁娶的繁复礼节,就是黎民百姓也不乏这套陋规习俗。这在《诗经·卫风·氓》里巳见端倪,基本具备,现阐述如下: “纳采”,是指男家请媒人向女家提亲。男家要送雁作为见面礼,所以称为“纳采”。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由徐中玉、钱谷融主编的全国高等自学考试教材《大学语文》过程中,对有的课文的提示分析,笔者认为并非那么恰如其份,而且似乎分析的着眼点也值得考虑,兹提出两篇课文分析的不足,正教于大方。 对《郑伯克段于鄢》提示的质疑 《大学语文》教本记叙文单元首篇选了这篇出自《左传》描述战争的散文,这绝非巧合,《古文观止》的开头也是这篇文章,足见该文的典范性。教本对该文中心思想的提示是:  相似文献   

14.
教学三题     
在教育高度发展的今天,教学不再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行为,在朴素的质地上,专业化的色彩愈来愈浓,从而诗意和深刻,逐渐成为教学进化的基本方向。为人师者,学高身正固然必须,对教学做专业化的思考,也需成为一种习惯。环顾古今,构思与设计、功夫与境界、科学与艺术,总为人们关注,其中自有奥秘,以此为题琐思琐谈,或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二重极限是高等数学中多元函数微积分学中的重要理论。二重极限比一元函数的极限形式复杂得多。二重极限的计算,教科书中涉及较少。本文主要讨论了求二重极限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极限概念的教学应促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体验”和“反思”克服逻辑精确性和简洁性,应在充分体验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后再上升到形式化定义,应围绕着逻辑层次,采取预先补课、分散难点、各个击破的方式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7.
这是讲《曹子建集》版本的文章,其中对所谓《七步诗》的由来作了论断,指出它源自《世说新语》实系后人编造的小说,与所谓《死牛诗》相类,初不足为典要,凡此均值得研治我国古典文学及古文献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学习《邓小平文选》第3卷后, 1993年12月30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像小平同志那样高瞻远瞩重视教育》的文章,好得很!真正抓住我国当前教育问题的“牛鼻子”了。 我国教育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除“文化大革命”时期外,是正确的。1000多万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好的,努力的。致命的问题是教育经费国家拨款  相似文献   

19.
辽宁铁岭方言语法二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岭方言从属于北方方言,虽接近于普通话,但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都存在着独特之处。本文仅着眼于铁岭方言语法,在实地调查和作者本人对家乡方言掌握的基础上,从词类、词缀两个方面讨论了铁岭方言语法与普通话语法的一些不同之处,并从中指出铁岭方言具有较为轻松随意的口语化特点。  相似文献   

20.
"自……外"、"自……之外"、"自……以外"、"自……而外"是古汉语中的四个固定格式,在中古近代汉语中,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用法,即表示不计算在内,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除……外"。这种用法是由当"此外、其他"讲的"自外"演变而成的。"凡诸"是中古近代汉语的一个固定组合,意义为"凡(此)众多"或"凡是众多",极少数作定语可理解为"所有(的)"。"凡诸"是由"凡A诸B"格式演变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