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的用法     
山东省济南市第三中学姜灵芝老师问:“几”字前面用汉字还是用阿拉伯数字 ?  答:“几”字前面应该使用汉字来表示数量,不用阿拉伯数字。例如:“十几岁的孩子”不作“ 10几岁的孩子”,“教室里有三十几位家长正等着呢”不作“教室里有 30几位家长正等着呢”。因为“几”本身是一个数词,接在其他数词之后就构成了复合的数词,如“二十几”“十几”等等。既然“二十几”“十几”都是词,我们就没有理由再把一个词拆开,其中一半用阿拉伯数字,一半用汉字“几”,没有理由把“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写成“ 20几岁的年轻人”。 (本次答题人…  相似文献   

2.
成语中的数字不但多,而且意义和用法也很复杂: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教学》2001,(4):60-60
本刊2000年11期发表了阎会才老师《语课本中的数字用法亟待规范》一。章刊出后,接到江苏宿豫职教中心张健康老师、海南琼海市加积中学卢传福老师来稿。张、卢两位老师认为完全有必要规范语课本中的数字用法,但具体操作应执行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张、卢两位老师的章内容大致相同,现将其要点出如下。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以虚字入诗,常常为一些诗人所采用;作为诗歌的美学表征之一,虚字在诗歌韵律、结构、情调等方面都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要对古典诗歌的文学性,亦即使语言材料具备文学特征的那些因素做出合理、全面的释解,就不能不考虑到“以虚字入诗”这一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已发布近十年了,但实际运用中仍存较多问题。文章从年份数字用法入手,列举权威报刊中的大量实例,进行了比较、归纳,既指出了运用中的不一致问题,又提出了规范运用及修订《规定》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宁源声 《语文知识》2001,(11):49-50
从1996年6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下简称《国家标准》),规定了出版物在涉及数字时使用汉字和阿拉伯数字的体例。几年过去了,报刊上数字用法混乱的现象,仍然时有所见。例如:  相似文献   

7.
拉迪斯拉夫·兹古斯塔在《词典学概论》中指出:“词典编纂者应该意识到,所有他写下的内容都会产生某些规范作用,因为词典使用者有时候会遵从这些提法。”由此可见辞书对语言文字规范化有重要作用。而其突出表现,有学者认为是对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强化作用、引导作用和促进作用。辞书的自身规范因此显得特别重要。不过,金无足赤,辞书在自身规范方面,仍有一些不足。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以下简称《现汉》)为例,从标点符号、数字用法、注音三个方面分别举例说明如下,请方家指正。一、标点符号1.1《现汉》中的省略号使用不规范,…  相似文献   

8.
成语作为特殊的语言建筑材料,在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特定的语境中,为了准确、鲜明、生动地表情达意,需要对所用的成语加以改造,这就形成了成语的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9.
本刊 2000年 11期发表了阎会才老师《语文课本中的数字用法亟待规范》一文。文章刊出后,接到江苏宿豫职教中心张健康老师、海南琼海市加积中学卢传福老师来稿。张、卢两位老师认为完全有必要规范语文课本中的数字用法,但具体操作应执行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张、卢两位老师的文章内容大致相同,现将其要点摘出如下。   1.关于规范的标准。国家语委等七部门 1987年 1月颁布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是试行性的。 1995年 12月,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以下简称《规定》 )…  相似文献   

10.
统计表中的数值,如正负整数、小数、百分比,分数,比例等,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示例:48 125.03 34.05% 2/5 1:500  相似文献   

11.
12.
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数字各有优缺点.阿拉伯数字简短、形象清晰,在行文中能突出数据、表达精确,但数字较长时需移行,书写、编校不慎较之汉字数字更容易出错,有时在表达上有歧义.汉字数字有较强烈的修辞色彩,但书写不简洁,阅读不直观.社科类出版物应在<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的指导下,灵活运用数字体例,做到准确、得体、和谐.  相似文献   

13.
在出版物里数字使用的频率很高,为避免使用混乱,国家有关部门于1995年颁发了GB/T15835-1995标准,对数字用法作了统一规定,这对书报刊中数字使用的规范化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许多同志对此不熟悉。文稿中数字使用混乱的局面还较普遍.根据国家标准及有关文献对如何正确使用数字作一介绍,供作者参考,以期提高学报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  相似文献   

14.
15.
几千年前 ,荀子曾说 :“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当今 ,我们对外改革开放 ,充分利用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和资金 ,便可搞活经济 ,使我们获得比以往更“善假于物”的能力。像这样“假于物”的做法 ,在科学中称之为“借用”法。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也可以采用“借用”法 ,来解难答疑 ,组织教学 ,活跃课堂气氛。具体说可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借用教例 在教学中 ,适当地借鉴前人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位教师教学《变色龙》 ,开头提出 :“我们先不讲小说的人物形象 ,只讲这篇小说中的一‘大’一‘小’———大衣…  相似文献   

16.
17.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的解释是:“地震,由地球内部的变动引起的地壳的震动,分为陷落地震、火山地震和构造地震三种。俗称地动。”近几年来,“地震”的一些新用法在各种传媒语言里大量使用,下面先看一些例子:  相似文献   

18.
在日常生活中,当一方因为某种原因而催促对方“赶快”、“赶紧”、“快点”时,除了用“Hurry (up)”,“Bequick”,“Comeon”外,还有以下这些表达法。  相似文献   

19.
盛于勤 《学子》2004,(5):57-57
“其”在文言文中用作代词时,有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两种用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