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最新的档案资料和研究成果表明,卢沟桥事变后英国的对日政策,从九·一八事变后的绥靖政策,转变为一种自私自利的、被迫的援华抗日政策。英国明确反对日本侵略中国,但不愿为了中国而与日本开战;英国官方不愿公  相似文献   

3.
最新的档案资料和研究成果表明,卢沟桥事变后英国的对日政策,从九一八事变后的绥靖政策,转变为一种自私自利的、被迫的援华抗日政策。英国明确反对日本侵略中国,但不愿为了中国而与日本开战;英国官方不愿公开援助中国抗战,但允许通过民间方式援助中国;英国希望“和平”解决卢沟桥事变,但英国对日退让的底线是“恢复到卢沟桥事变前的状态”。英国的这种对日政策虽然仍然是一种妥协,而且还没有完全摆脱绥靖政策的阴影,但已经有了实质上的改变:英国并没有出卖中国来与日本妥协,实现其维护在远东利益的计划。这也就说明,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并不存在英美等国勾结共同出卖中国的“远东慕尼黑阴谋”。  相似文献   

4.
田兴江  杨晓萍 《成人教育》2012,32(7):127-128
美国2010年以来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把提高、保障教师地位,通过绩效工资提高教师素质的“宽严并济”的教育政策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点途径.主要有:负责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施莱彻在对最新的PISA成绩分析的基础上呼吁政府提高教师地位;奥巴马政府动用紧急资金保留教师工作岗位和实行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等.对我国的启示主要有两点:其一,政府政策保障教师地位与权益是保证整个教育质量提高的前提;其二,实行教师绩效工资,教师评价多元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推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对作为教育系统中细胞的基层学校进行改组和改造,构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学校组织形式应该成为改革的一个路径。近年来,英国为提升学校的质量和标准,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通过伙伴关系尤其是连锁和联合的形式在发展学校网络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英国这种对学校组织进行创新进而激发更大的集体变革能量的学校改革之举,值得我们关注、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玉林话的"在",除了用如普通话的动词、介词和副词之外,还可以用作助词,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也可以表示确定语气.  相似文献   

7.
明治维新后,日本便开始积极谋求向外扩张势力。在日本的对外侵略扩张过程中,"满蒙"始终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为了攫取"满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历届日本政府采取了不同的"满蒙政策",以达到独占"满蒙",进一步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目的。研究日本"满蒙政策"的演变过程,不仅有利于对"大陆政策"问题的探讨,同时对深入研究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史,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地区史,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世界教育信息》2007,(3):94-94
英国一个智囊机构的研究发现,由于没有教给孩子与人沟通、自我控制等生活核心技能,社会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9.
"教学优先方案"兴起于21世纪初,是英国职前教师培训的创新性变革.该方案以英国一流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为招募对象,让学员在城市中心区的薄弱学校顶岗教学,并在对学员进行教师培训的过程中,融通领导能力培训,塑造未来优质的教师和各个行业领域的领导者,达到改造薄弱学校、实现教育公平的目的.本文简要介绍了该方案的基本性质与职能,分析其独特的风格与特点,阐述其启示意义和值得反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脱欧”后,英国政府相继出台的针对欧盟国家学生的一系列新政于2021年1月起陆续开始实施。这些新政在招生、学费、签证、就业发展等诸多方面对欧盟国家学生在英国求学产生了影响,同时也为英国国际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英国政府颁布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包括提升国际学生体验、在全球范围内吸引国际学生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1874年的日本侵台事件是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的第一次武装侵犯。在这起事件中,清政府对日外交方略经历了抗议交涉、备战求和、外交谈判三个阶段,而贯穿其中的主线是清政府寄希望于通过谈判途径解决冲突的妥协态度。清政府的妥协让步助长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侵台事件拉开了近代日本侵略中国的序幕,对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及中日两国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1935年华北事变后南京政府的对日政策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 ,表现为对日态度的日趋强硬和决心抵抗。南京政府对日政策的转变不是偶然的 :日本的步步进逼、英美对日态度的变化、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国民党内部的分化以及西南统一于南京政府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 ,促使南京政府由对日妥协退让转向强硬。  相似文献   

13.
国民政府处理“一·二八”事变的基本出发点是首先实现中日停战,然后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为此,国民政府在军事、政治与外交方面多管齐下。显见,此时国民政府对日政策与“九·一八”事变时期相比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既折射出中日民族矛盾的进一步激化,也说明国民政府的对日政策开始发生了微妙调整。然而,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的核心仍是基于依赖国际调停的方式来解决中日争端,国民政府对日态度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相似文献   

14.
试析冷战后美国外交政策中的新干涉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新干涉主义成为当今国际政治中一股新的思潮,在这一思潮的推动下,美国为了称霸世界,打着"人道主义"的旗号利用经济、军事、文化等手段不断干涉他国,给许多发展中国家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使得一些国家和地区本来就十分动荡的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因此,国际社会应该谨慎对待新干涉主义,努力不使其成为大国实现霸权目标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面对共同的敌人,美国迅速同中国建立了同盟关系,并加强了对中国的援助与支持。战争初期严峻的军事形势和美国“先欧后亚”的军事战略,决定了在战争前期“打击日本”这个军事目标是美国决策者对华政策的重心。这一时期美国对华军事、经济、政治与外交上的政策与实践都体现了这一点。从某种意义上讲,太平洋战争前期的美国对华政策是成功的,取得了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6.
日本年金(养老金)制度新改革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已建立了”国民皆保险、国民皆年金”的格局,但是,由于少子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金支付面临危机。为了避免危机的发生,日本政府对现行制度和法律不断进行修改。本论文从保险金给付、保险费负担、国库负担等方面,时日本2004年以来的年金制度新改革进行了研究。日本为构建长期的、稳定的社会福利制度而进行的年金制度改革为各国政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7.
大英帝国在近代外交史上长期立于不败之地。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争结束后英国对中东阿拉伯诸行省的安排,既给阿拉伯人许诺,支持阿拉伯人"独立"和"统一",又给犹太人允诺,支持犹太人建立"民族之家",同时允许法国人得到叙利亚(包括黎巴嫩),与法国共同受国际联盟"委托"统治阿拉伯地区。而英国的真实意图则是如何建立自己在中东的持久控制,既不想让犹太人建国,也不想让阿拉伯地区统一,还不想让法国人过多染指。事实上犹太人、阿拉伯人看到希望却得不到实利;法国表面上与英国平起平坐,实则受到英国支配。最终英国在巴勒斯坦的统治陷入失控状态,以不体面的方式收场。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经济的振兴,英国积极招募外国的廉价劳工来填补自身劳动力的缺乏。随着大批的移民的不断涌入,英国的民族和种族成分变得日益复杂,社会文化变得格外多元,种族矛盾和冲突日益突出。为了让外来移民更好融入英国社会,促进社会的融合,政府采取了各种政策和措施。文章将英国社会融合政策的演变分为三个时间段来进行阐述,通过解读英国各个时期所实施的社会融合政策,旨在为我国的民族文化政策提供思考和借鉴,进而促进民族的融合和国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九一八事变后,胡适主张:以妥协换取和平,赢得建设的时间;那种无视国力贫弱、军备窳劣的现实,不顾一切地要求全面抗战是不明智的,也是危险的;救国的根本在于改革内政,将中国建设成一个民主的现代化的统一国家。胡适对日主张的主导思想是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中日冲突,冲突的解决绝不能以牺牲主权为代价;与日谋和只是一种手段,其最终的目的还是争取时间徐谋国家的富强和统一。  相似文献   

20.
刘丽君 《闽江学院学报》2003,24(3):66-69,74
20世纪50、60年代,在战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采取“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对日方针,以发展中日民间贸易开路,为促使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