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3月,怀着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梦想,我走上了讲台,开始了我的教育教学生涯。当时正值"新课程改革"大讨论时期,各种思潮交汇碰撞。"为了学生发展,关注学生发展,基于学生发展";新的"教师观"、"学生观";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是从应试教育中走出来的,这些新理念让我既激动又迷惘。我认同新课程理念,但怎样才能把这种理念贯彻于我们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去呢?新型的语文课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呢?能不能取得实际的效果呢?我在思考中开始了尝试。由于处于偏远的乡村,信息闭塞,又缺乏"大师"的引领和同事的砥砺,那时的尝试基本上是闭门造车,没有实现变"教书"为"铸魂",变"课本剧"为"教育诗",没有摆脱"书本"和"师本"的范式。  相似文献   

2.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国家总理温家宝看望之际,提出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这再次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据笔者掌握的资料来看,绝大部分舆论和学者一边倒地支持钱老的质问,而向中国现行教育制度发难。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状况?主要是因为大多数民众忽视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对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期待过于迫切,对大师的崇拜、从众和极化等,这又可能导致领导决策者的误判和错误决策,而将中国教育引向错误道路。从"钱学森之问"出发,我们有必要进一步追问:什么是大师?大师就等于现代教育的成功?我国教育的主要问题在哪里?我国教育的改革出路又在哪里?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的起点问题是基础教育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教学的起点在哪里?是教科书、教师、考试,还是学生?目前教学的起点主要有四种形式,即从教科书开始的"教本主义",从考试开始的"考本主义",从教师开始的"师  相似文献   

4.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错误",更要合理利用学生的"错误",使它再生新的知识。但有时教师也会出现"错误",那又该怎么办呢?让学生去发掘、去剖析、去探索、去辨析,成功最好,失败也罢,笔者认为这些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学习。  相似文献   

5.
作文强调的是"真实、具体",那么,又如何指导学生"写具体"呢?我主要从句子训练入手,逐渐过渡到连句成段.如"围绕带点的字,把句子写具体":雨下得真大师:"雨"有何特征?生:它是颗粒状,像豆子.师:形容"雨大"用什么词?生:可用"稠密、急骤"等词语.师:写"雨声"可用哪些像声  相似文献   

6.
日前,韩寒在湖南卫视一档电视节目中就"阅读与小说"和陈丹青进行讨论时语出惊人,"炮轰"众多文学大师,称老舍、茅盾、巴金等人"文笔很差",在引来一片质疑之声的同时,也使许多人开始思考:究竟什么人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文学大师呢?  相似文献   

7.
“没有学术大师时代”的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未能产生学术大师,是当代中国文化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时代问题。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条是,我们在整个教育体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编写等方面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导致绝大多数的学生与学者既不能"博古通今",也不能"学贯中西",如此一来,自然也就无法培养出学术大师。要求学生直接阅读中外文原著,不用今译汉译,也许是改变此种局面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李吉林、于永正等大师们的课堂教学智慧和艺术,不知倾倒多少教师!有时我们也在学习、借鉴大师们的一招一式,但往往"形似"都很难,更不要说 "神似"。因此,我首先要追问的是:大师们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人民教育》编辑赖配根老师说:"智慧"是一种态度,是来自于教师对学生的"善良"感,是教师对学  相似文献   

9.
理清《拿来主义》的写作思路后,学生自由地诵读文章.有学生认为,鲁迅的语言刻薄了点,甚至带着点"粗俗",更有"混蛋""废物"等骂人之词.如此不顾风度的语言能与鲁迅的大师身份般配吗?本文算得上一篇经典杂文吗?因此,课堂上,我重点引导学生品味鲁迅杂文的语言特色,进而鉴赏大师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10.
"好文章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这话一点不假。纵观古今,哪位名人大家不是修改文章的好手呢?如何批改学生的作文,怎样才能让学生改好自己的作文,一直是语文老师长期探索而又觉得较棘手的问题。传统的批改方法,老师伤神费力地"批",学生无可奈何地"改",批与改时常脱节,岂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怎样才能做到既"批"得巧,又让学生"改"得对呢?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11.
小编热评     
《广西教育》2014,(12):33-33
正小学开设"形象设计课"还需做好引导如何穿着时尚又得体?衣服颜色如何搭配才协调?发型如何做到整洁又有个性?这些看起来成人化的礼仪知识如今也走进了小学课堂。武汉市育才汉口小学近期开设了"形象设计课",深受学生欢迎。每周四下午4点,该校近200名学生都会乐滋滋地走进课堂,在这里学习寻找属于自己的"个性时尚",一时引发关注。(1月2日《楚天都市报》)【点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小学生也不例外。学校开设专门的课程让学生学会梳妆打扮,是一种较为新潮的做法,对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审美能力应说是有  相似文献   

12.
高考制度改革历来是教育改革的关注点所在,而有关高考制度改革又多是指向"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公众认为"一考定终身"的招录机制,一方面是只会培养考试"机器",而不能培养创新型人才:另一方面因高考舞弊、高考加分,导致高考公平受到质疑.高考到底要选拔什么样的人才?中国大学为何难出大师?  相似文献   

13.
<正>专家说,小学语文,姓"小",名为"学语文"。小学生学什么样的语文?答案肯定是充满原创味的语文。什么是充满原创味的语文?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与学生共拥原创?每个人都是父母交给世界的原创作品,师生均不例外。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用好自己的原创教学智慧,让每位学生生活在原创的课堂世界里,认识到自己童年的原创,开始创造一个个童年的奇迹。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北京、上海等地的不少小学都开始了数学软件教学的研究和尝试,给小学教学带来了活力。数学软件在教学中的使用情况怎样?数学软件能否提高小学生数学能力?对此,我们进行了调查。我们的调查对象主要是郑州市惠济区实验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教师和家长。该校学生使用的数学软件有:"作业帮"和"口算大师";该校教师使用的数学软件有:几何画板、数学工具、"作业帮"、"猿题库"和"口算大师"。在课堂上,该校学生每周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图书馆犹如一片浩瀚无边的海洋,让学生幸福地徜徉其间,探索它的无穷奥秘。它,是学生的"第二课堂",让学生亲近书籍,在阅读中实现与大师的对话,为学生精神的成长提供一个全新的平台,让学生的精神亮丽起来。那么,怎样才能进行图书馆的"美丽变身",利用"第二课堂"资源,开展课外阅读呢?一、转变观念,变"藏书馆"为"读书馆"学校图书馆,实际上往往只能称为"藏书馆"。一整柜一整柜的书在静静地睡觉,结果书越藏越旧,越旧就越没人用,越没人用就越体现不出其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题记:面对举步维艰却又不可能逆转的新课程改革,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该采用什么样的态度呢?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困境,我想我们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改变自己的教育行为、教育手段.因为当自己改变后,眼中的教育景观自然也就跟着改变了.如果你希望看到现实的教育景观改变,那么第一个必须改变的就是自己的课堂教学.新课程的实施是"贴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舞蹈".所以,物理课堂的教与学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教不越位,学要到位是落实高中物理新课改理念的实践经验.一、教不越位,是落实高中物理课改理念的关键新课改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要通过能动的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但"探究性学习"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它重视学生的"学",也重视教师的"导",强调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和主导,强调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启发并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条件,不断促成学生由不知到知的转化.因此,课堂上"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教不越位,是实现课堂探究性学习的关键.怎样才能体现教师的引导既到位、又不越位呢?  相似文献   

17.
<正>主持人语我国的基础教育成绩卓著,但问题依然很多。在理论研究和理念引领这一领域,从来就没有停止。课改热还远未消退,翻转课堂和"核心素养"又开始登陆"置顶",牢牢占据了从教育教学研究到实践领域的很多追新创新者话语中心。但素养是什么?素养的核心又是什么?而且"素养"究竟关乎谁?是关乎学生、教师  相似文献   

18.
惩罚与赏识一样,都属于教育范畴。对学生犯错行为进行惩罚,其根本目的就在于促使他们反思,明白后果,以避免重犯类似错误。但由于教育部门一方面反对"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另一方面又模糊其词,说"拥有批评的权利",导致一些学校和教师过度追求惩罚的"艺术",从而走上了歧路,比如绿领巾、三色本等。对于惩罚来说,最恰当的方法就是把它关在笼子里。惩罚需要明确的规则内容何谓笼子?前提是规则。要对学生进  相似文献   

19.
<正>任何一名教师都希望自己教授的学生好学上进、自强不息,然而现实中,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所谓的"坏学生"。那么,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这些所谓的"坏学生",如何避免从自己手中诞生"坏学生",又如何转化他们,使他们在学海中奋勇泛舟、力争上游呢?一、要客观宽容地看待"坏学生"  相似文献   

20.
闫勤 《江苏教育》2012,(Z3):50-52
德国数学家克罗内克有一句名言:"上帝创造了自然数,其余都是‘人为’的。"第一个人为的数就是分数。分数,既重要又难教。分数的学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何故?何为?本文拟对此作出分析并结合两则教学设计谈一些想法。一、学生认识分数,难在哪儿学生认识分数,是从分东西开始的。也就是说,他们认识的是"行为的分数",他们把"分"的过程以及结果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