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牧人",在教学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主导性作用。如果教师仅仅做到对学生"授之以鱼",那么这个教师就只是"教书匠";只有做到对学生"授之以渔"的教师,才是真正成功的教育工作者。如  相似文献   

2.
正很多时候,对于学生的"逾矩",我们习惯于以各种禁令性校规"堵了西墙再堵东墙",特别迷信和依赖用禁令性校规控制学生,控制学生的程度越好,就被认为学校德育工作越成功。曾有一段时间,我校学生在校园里随意、随性使用手机的现象较普遍,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教师颇有微词。为了在师生面前表达要彻底治理手机问题的决心,学校责成德育处草拟并实施如下"手机禁令"。1.禁止在校园里的任何地方使用手机。  相似文献   

3.
教育之殇     
正"手机控"现象在校园愈演愈烈,学生不论是课下还是课上,都玩得不亦乐乎。时而发短信;时而接听电话;时而看网络小说……这些行为,不管是在课下,还是在课上,都会影响学习,严重者还会干扰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怎么办?许多教师各显其能,软硬兼施。有的温情提示,上课关机;有的服务到位,收缴保管;有的勃然大怒,掷地有声……更有甚者,以身示"犯"。手机这东西,  相似文献   

4.
"学生本位论"、"生活本源论"、"实践本体论"是生本教育哲学依据,叶圣陶先生强调"群体本位",所有学生应该是一切教育工作者的着眼点与落脚点,强调"学生要自觉做学习的主人",强调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为学生着想",这就是其"学生本位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爱学生、对学生寄予厚望,学生在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从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现在,我们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认为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应既当"慈母"又当"严父".  相似文献   

6.
自从中央电视台报道了手机涉黄问题后,禁止学生使用手机的话题一直在讨论之中,绝大部分家长和学生都对学校的决定以及采取的行动给予支持和配合。学校采取强制收缴行动,但效果并不理想,真是有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发展态势,至今手机屡禁不绝,有的学生已经被收缴过数次。少数家长和学生总是对学校的措施采取软磨硬缠的态度,以各种理由与学校管理制度抗衡。个人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有了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耿申 《班主任》2014,(2):52-54
正"学生沉迷手机(iPad等)阅读怎么办?"这句话其实包含两层递进的意思:基础层的意思是"沉迷手机(iPad等)",进一层的意思才是"沉迷(手机、iPad等)阅读"。比起沉迷手机阅读来,也许沉迷手机更可怕。过去教师对学生"沉迷电脑"的担心主要限于玩电脑游戏上瘾的问题,而今天所谓"沉迷手机",已经不再只是玩游戏的问题了。手机(iPad等)作为移动互联网最便利的终  相似文献   

8.
即时     
《中国德育》2014,(23):4-4
正1日本:建全球首座"虚拟学校"学生可用手机上学据外媒报道,东京明年将设立全球首所"虚拟学校",以求缓解学生因心理原因拒绝上学的现象。这所虚拟学校以"智能手机就是你的课室"作宣传口号,会上载预先录好的课堂,并由教师在网上批改学生功课。学生在家中化身虚拟人物,用手机遥距上课,并与同学交流,上课得到"学习点数",3年后便能毕业,课程可让一些中途辍学的年轻人完成中学课  相似文献   

9.
凡事都有"度",减负并不是要把学生应知应会的学业负担中的某些部分减去,减负不等于不要质量,"减负"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增效",即少投入多产出。"减负增效"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各方面不断学习充电,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提升教师人格魅力,把课堂变成学生的乐园。要做到减负增效,需要我们关注以下问题。一、思想开放,平衡得失。教育工作者要以"减负"为中心,摒弃陈旧的、落后  相似文献   

10.
庄秀娟 《考试周刊》2013,(48):112-112
<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教育工作者人人皆知的新课改的目标之一。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课堂上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匠,单纯地传授知识,解答疑惑,更要想方设法地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发现新知、自主探究知识、小组合作交流等,课堂上不再是教师忙碌地"教"、"一言堂",而是让学生活泼、愉快地"学"。  相似文献   

11.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追求高质量的教育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永恒的工作主题。由于教育是教师施教与学生学习的互动过程,因此,尽管从微观来说,教育质量"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学生)的质量上",但笔者认为,如果没有教师高质量的"教",教育质量也就无从谈起。而实  相似文献   

12.
<正>长期以来,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多重结论,轻过程,重教师的教,轻学生的学,教师满足于一讲了之,学生满足于一听了之,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由此看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势在必行.然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却难,要做好则更难.许多的教育工作者、学者、乃至于教育专家在多种场合疾呼"把  相似文献   

13.
刘从越 《考试周刊》2013,(72):40-40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当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全体高中数学教师都应当积极行动起来,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切实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品读     
<正>一个教育工作者。他的心中应该装着大写的"人",这个大写的"人"就是儿童。——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认为,作为教师,心中一定要有儿童。眼里有"人",心系儿童,这样的教师才是合格的,才是值得学生怀念的。  相似文献   

15.
黄贤 《考试周刊》2013,(66):186-186
转化"双差生"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课题,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艰巨任务。"双差生"深受教师"关注",他们常常觉得浑身不自在,有压抑感。于是他们常常转向校外,在那里找对自己包容、吸纳、同情的"巢穴"。只有教育工作者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与学生平等相待,做到细心、信心、爱心、耐心,才能为"双差生"撑起一片蓝天。  相似文献   

16.
潘艳 《考试周刊》2014,(1):179-179
<正>"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的爱是影响学生认识的因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教师对学生应该有"爱",应该怎样爱,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常谈的话题。老师都知道"爱"的分量与价值,然而却忽视了如何真正地把"爱"说给学生听。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进入心的深处。"所谓"心心相印",不仅老师要走进学生的内心,更要让学生走进老师的内心,感受与分享老师的喜怒哀乐。要让学生走近老师,我们可以从以下  相似文献   

17.
正中职学生上课打瞌睡、玩手机、聊天甚至与教师抬杠是司空见惯之事,而鲜有学生认真对待学习。面对大面积的"学困生",教师一直寻求良策。作为德育教师,笔者以智慧性批语为利器,通过纸上谈"兵",围绕就业、做人、生活的德育课改主题,努力构建有效的师生情感互动机制。一、重构新型师生关系三策略1.颁布人性化"严师条例"笔者以"1∶1"评定方式,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制订适合学生学力的特色条例。所谓"1∶1"指的是学生的学期成绩=平时成绩×50%+期末成绩×50%。这种评定方式不仅让学生明白学习态度决  相似文献   

18.
作为教育工作者,教研员担负着比教师更高的教育公共责任,眼中不能仅有课。教研员首先应当树立"大教育观",应当眼中有学生,眼中有教师,应着眼学校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保持一颗年轻向上的心,不断探索与追寻。教师在教育之路上不能只闻花香,还应时时进行自我剖析,正视自身的"小毛病",如"嫌麻烦""帮倒忙""自欺欺人""做复读机"等。正视并改进这些"小毛病",才能让课堂更贴近学生,更易于学生理解。  相似文献   

20.
名师在线     
《青少年日记》2013,(6):F0003-F0003
黑龙江省密山市逸夫小学教导主任,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全国"百佳语文教师",国家级实验课题"先进个人",科研工作"先进个人""三育人先进个人""优质课教师",密山市"十佳教育工作者""模范教师""教学工作先进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