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前法制建设进程中,不仅存在着法制不完善的问题,也存在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的现象。陷入这种境地的涉案当事人,跋涉在艰难的维权路上。媒体的法制报道,应关注法制建设中的不健全问题,通过对典型问题的思索、质疑,通过一声声呼吁,为依法治国,加快法制建设提  相似文献   

2.
有一个不争的事实,近些年来,无论是平面媒体,还是电视媒体,法制新闻的分量越来越重,一些主流媒体的非法制栏目,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涉及的法律含量已占到总选题的70%以上。本文试图通过对佘祥林等几起“冤案”的剖析,谈谈重大法制新闻事件的舆论导向力量问题。  相似文献   

3.
4.
本文剖析的法制题材报道用语和内容不“合法”的现象,不打算面面俱到,提及涉及诸多法律方面的问题,仅限于涉及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方面的不当报道用语和不当报道内容问题。  相似文献   

5.
张召国 《当代传播》2012,(6):89-90,93
我国的法制新闻报道是随着现代报业的兴起、发展而逐步成长起来的。法制新闻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该报道领域中,法制新闻深度报道已经成为新闻传播事业中亟待深层研究的对象。深度报道体裁主要有两种:解释性报道和调查性报道,法制新闻深度报道包涵其中。本文对法制新闻深度报道中应把握的几个原则进行了较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滕抒 《新闻三昧》2005,(3):26-27
案件,是指有关诉讼和违法的事件。案件报道属于社会新闻中的法制新闻。由于案件报道很容易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和震动,因而在新闻报道中的地位显得既特殊又重要。近年来,随着社会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在新闻实践中涉讼新闻侵权的比例增大。因此,新闻记在进行案件报道时要特别注意以下若干方面。  相似文献   

7.
案例报道是法制新闻中具有吸引力的报道产品,占据了较大比重。但案例本身特别是刑事案例,在媒体的日常报道中还存在媚俗化、庸俗化,在揭露犯罪和案例本质的同时,也存在报道失当、负面效应较明显等不足。如何对案例进行新闻选择,以实现寓案于法、寓理于法,形成正面的法制宣传效应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法制案例报道的新闻选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许多涉及纷争的案件报道中。记者运用客观报道的一些有效方法,可以较好地防止报道的片面性和绝对化。以避免卷入不必要的纠纷。本文阐述、分析了客观报道的一些常用手段:事实与意见分离,新闻来源交代,保持平衡和对等,第三者写作角度,引语的使用。中性词的使用等。  相似文献   

9.
新闻摄影在实践中,即使使用了来自于现场的真实照片,也仍然有失实的可能,这可被称为新闻摄影中的隐性失实现象。文中列举了隐性失实的3种表现形式:移花接木、信息缺损和文字误导,并归于3种主要原因:新闻传播者的主观故意、技术失误和与受众的共同文化错位。文中讨论了如何避免新闻摄影报道隐性失实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0.
11.
传媒法制报道的三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衡 《当代传播》2007,(3):65-66
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无论从法制建设还是从宣传工作角度,法制新闻宣传越来越重要.全国有不少专门的法制报刊,电台、电视台也都有法制栏目.学法普法、宣传法治成绩明显.现在大家不甚满意的是:节目展现犯罪过程,难免有教唆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12.
关于写作,虽有“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一说,但新闻报道的写作毕竟不同于一般的文学创作,相对的格式化和体例性,使得其中有一些规律可循。简而言之,“有意有据、入情入理”应是对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有意,是指文章的立意要高,有深度。高屋建瓴,方能洞察秋毫。“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我们在新闻报道中所接触的事件,可能是轰轰烈烈、举国关注的大事,也有可能只是街谈巷议的百姓话题。要挖掘出其中的新闻价值,就要找好新闻切入点,继而才能有的放矢,有感而发。要做到这一点,须既有见识,又有胆识。   有见识,既…  相似文献   

13.
14.
开掘案例报道的社会性深度有两方面含意:其一,要使案例报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兴趣;其二,对案例不仅要从法律的角度去审视,还要从社会生活的角度进行正确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15.
林爱珺 《新闻记者》2004,(10):22-24
语言文字是新闻作品的表达符号,如果在批评性新闻中对语言文字使用不当,使语言文字的组合构成侮辱性语言,将违背新闻传播的客观、公正原则,并可能构成对他人名誉权的侵害。因此,研究分析侮辱性语言,对避免其在批评报道中侵害他人名誉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坤 《河北广播》2001,(5):28-28
当前,我们的新闻工作遇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新闻官司越来越多。这一方面说明新闻舆论监督的触角触及的范围越来越广,监督的力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步伐正在加快。这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也反映出。我们新闻工作的法律知识还有所欠缺。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18.
林琳 《声屏世界》2006,(7):30-30
自从央视新闻频道的《法制在线》一改对案例进行法制分析和评论的模式,以新闻报道的思维方式第一时间进入案件的第一现场,向观众进行全面及时的动态报道,法制新闻节目就受到了电视观众超乎寻常的欢迎和信赖。然而,如何在同一报道领域内做到内容和形式的最大差异化;如何更加全面深入地挖掘法制事件的深刻内涵及其承载的社会意义;如何有效地给观众带来最切实有效的法制信息服务等等,本文拟从法制新闻常见的几种形态出发进行初步的探索。法制新闻报道:做新闻要有想象力由于法制题材的新闻事件在内容上具有一定的趋同性,同时案件的法律程序又有…  相似文献   

19.
法制新闻深度报道是法制新闻本身的要求,也是当代弘扬中国法治精神的重要手段。法制新闻是通过对典型法制案件的报道发挥媒体的社会功能,基于此,本文从法制新闻与深度报道的内容入手,以国内著名的法制节目——北京电视台的《法治进行时》节目作为分析对象,说明目前我国法制新闻深度报道的发展现状,并研究法制新闻深度报道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推动中国法制新闻深度报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