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幼帝时期辅政有亲王辅政、太后辅政和大臣辅政三种形式,辅政格局的确立是各方政治势力相互妥协的结果。辅政人员之间的争斗会大大消耗清朝的实力。顺治朝的亲王辅政避免了统治阶层的内讧,使清朝得以定鼎中原。  相似文献   

2.
3.
顺治朝摄政王多尔衮去世后,被尊为"成宗",神主升袝太庙,但不久遽因"谋篡"罪名,"罢追封,撤庙享"。多尔衮神主升袝太庙,是他任摄政王时熏天权势的逻辑发展,而清算其"谋篡"之罪,又是顺治帝亲政的客观需求。清代各种官修史书对多尔衮袝太庙之事讳莫如深。本文根据清宫流传下来的多尔衮享帝礼、袝庙与撤享的诏书,以及其他相关史料,对多尔衮袝庙经过、礼仪等问题进行考释。  相似文献   

4.
顺治年间档     
<正>《顺治年间档》辽宁省档案馆藏清代档案之一。清顺治四年至八年(1647-1651)北京内务府致盛京镶黄、正黄二旗包衣佐领行文的抄存册档。记载盛京地区皇室事务,如人丁的调补、奖罚、婚配及其承担种植、饲养、打牲、渍饯、纺织、烧炭、守陵、维修宫殿等项差务、盛京编设粮庄等。是研究清代入主北京后仍注重对陪都盛京有效管理的重要参考资料。纸质,毛装。1  相似文献   

5.
顺治十四年丁酉科江南乡试,正主考左必蕃,副主考赵晋。榜发,两江士论哗然。虽获隽者多江南名土,而中式举人,大半由出卖关节获选。土子群集贡院前,在贡院大门张一联日:“赵子龙一身是胆,左丘明有目无珠。”并于贡院大门上,将“贡”字改为“卖”字,“院”字用纸贴去车旁,变成“完”字,于是贡院变成了“卖完”,京师内外哗然。台谏奏参,诏以该科江南中式正副榜举人一体来京,由皇上亲临,再行考试。京江张玉书,文列第一,首比“不为朝廷不甚爱惜之百,亦不受乡党无足重轻之誉”,最为今昔传诵,谓有宰相风度。吴汉控兆赛,惊才绝…  相似文献   

6.
铜钱铸造是重要的政府行为,制钱的铸造及流通是帝制社会得以存在和维系的重要标志和条件,因此深受国家的重视,清朝亦不例外.对制钱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学术界对清代铜钱的研究已有一些成果,以往的研究对顺治朝的制钱虽有论及,但多为宏观描述,对一些具体问题考证不足.  相似文献   

7.
民间盛传,顺治在二十四岁那年,脱去龙袍换上袈裟,到五台山修身向佛,并于康熙五十年(1711)左右圆寂。期间,康熙皇帝曾经数次前往五台觐见父亲,但都没有得到顺治的相认,所以康熙才会写出“文殊色相在,惟愿鬼神知”的诗篇。  相似文献   

8.
顺治五年三月,驻守甘州的回族降清将领米喇印、丁国栋,为反对清政府民族压迫政策,率领甘肃地区回民举行起义。杀死甘肃巡抚张文衡等,连克凉兰等州,附近州县回民纷纷响应,拥立原明朝延长王朱识(钅穿),提出“反清复明”的口号。清政府派陕甘总督孟乔芳前往镇压,起义失败,米喇印阵亡,丁国栋被俘就义。现将馆藏反映这次起义情况的汉满文档案编译发表,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刊上期发表了顺治十一年科举题本,为使读者得以全面了解顺治朝开科取士的情况,现将馆藏顺治朝题本中,有关科举制度方面的题本选出,予以公布,以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现将馆藏内阁题本中有关顺治十一年各省举行乡试的试题、取士额、科场设施、经费以及其他有关档案史料,选编公布,供研究中国文化史、科举制度参考。  相似文献   

11.
顺治十三年前,由于战争不断,造成人民逃亡,土地荒芜,粮饷难征,征不足额。加之户粮房与粮道官员的上下串通,常以隐匿底册,借口民欠,无从稽核,操纵粮饷调拨。致使兵丁长期得不到饷银,引起兵丁们极大的不满,严重影响军队士气。这里公布的档案,选自内阁题本,反映了顺治十三年前的粮饷征集,及川、赣、闽、晋等省兵饷欠缺情况,可供研究清初经济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这组史料选自馆藏内阁题本、揭贴,其内容有河东盐课招商分引的办法及关于官员办理盐课的考核等等。现予公布,供研究清初经济及盐务问题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专題史料,选自馆藏内阁题本,其内容反映了顺治年间两淮盐务方面的情况。现予公布,供研究清初经济及中国盐业史参考。  相似文献   

14.
德国来华传教士汤若望曾这样描述顺治皇帝:"他心内会忽然间起一种狂妄的计划,而以一种青年人们的固执心肠,坚决施行.如果没有人及时而强硬地加以谏止,一件小小的事情,也会激起他的暴怒,竟致使他的举动如同发疯一般……".这样的描述似乎比<大清世祖章皇帝实录>中的顺治皇帝更为形象、具体.综观顺治皇帝短暂一生的痴狂举动,便证明了汤若望的记载是可信的.而顺治皇帝不顾一切、如醉如痴地爱上董鄂妃更是极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15.
<正>清代皇帝巡幸盛京虽始自康熙帝玄烨,但最早筹划回乡祭祖的却是顺治帝福临,可惜终未成行,成为遗愿。清崇德八年(1643)八月初九日夜,清太宗皇太极突然病逝,未立传位遗诏。十四日,清王朝于盛京崇政殿召开确立皇位继承人会议。当时,清太祖努尔哈齐二子代善、十四子多尔衮及皇太极长子豪格等分拥重兵,都是帝位的强劲争夺者,兵戎相持,势均力敌,为避免帝位之争引发兄弟子侄间武装内讧造成政权危机,最终各股势力相互妥协,拥立皇太极  相似文献   

16.
顺治六年五六月间,江北淮扬、凤阳等州县,霪雨连绵,暴雨横注,致使万堵立倾,民房崩塌数千间,城垣圮颓数百丈。麦之未割者朽,已登者腐;禾之已种者淹,未布者误;被水乏民,生者之号泣响振林谷,死者之胥溺肉委泥沙。这种种悲惨情形,为数十年所仅见。现从馆藏内阁题本中选出有关史料予以公布,供研究中国灾荒史及黄河、淮河史参考。  相似文献   

17.
傅以渐为清开国状元,品性敦厚,淡泊权势,深得顺治皇帝的器重,其官位上升之快,令人惊叹。且君臣关系始终十分亲密融洽,这主要归因于傅以渐“既清且慎,不争不党”的为政原则,和他急流勇退、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  相似文献   

18.
杨静 《大观周刊》2012,(11):42-43
公元1644-年初(顺治元年),清军入关,随之大批满人开始入住中原。面对统治形势,顺治帝采取了“满汉一家”的政策,虽然满汉间仍存在不平与斗争,但各方面开始融合,这对后世统治者的政策及满汉融合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清初,织造停止多年,机户逃亡、机房倾毁殆尽。但缎疋绸绢系宫廷用物,不可久缺,因此亟待恢复。顺治三年派官员到苏杭设局招匠,以供织挽。此后,因料价口粮交匮,以致一些地方官员不能完成织造额数,受到参劾;有的督造官员漫不经心,以致送京缎色两样。不合上用,受到处罚。这些史料,既反映了苏、杭、宁三织造恢复发展情况,也反映了其它地方织造的一些概况,现予公布,供研究清初经济史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