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蕤 《今传媒》2004,(3):10-12
湖南的电视媒体全国有名。湖南卫视一度叫板中央电视台;每年一度的“金鹰节”更是全国瞩目。目前。湖南的报业市场也和全国其他地方的报业一样。呈现一种白热化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近期期刊人才市场很是热闹。其表现形式之一便是流动频繁。如沪上传来讯息,上海大众财经类期刊《理财周刊》一下子涌来了一批期刊界高手,从总编、副总编到4位首席编辑,清一色是原上海一家期刊的资深编辑、记者。这次《理财周刊》登高一呼,几乎是集体跳  相似文献   

3.
4.
去年十一月,苏联战斗机击落南朝鲜客机事件刚一发生,美国之音立即开动了它遍布世界的发射机对苏联定向播发了这个消息。就在这套节目播出几分钟后,苏联高功率干扰机发射出强烈的干扰噪音,干扰美国之音的信号。类似的干扰早在去年初对波兰使用过,因当时美国之音在特别波兰语的节目里向数以万计的波兰人播送了罗马天主教皇约翰、保罗二世访问波兰的消息。  相似文献   

5.
人们转动短波接收机的指针,就有接连不断的、不可胜数的电波涌入接收机。各国电台都想让听众听到自己的声音,以便扩大本国的影响。国际上,通常称这种现象为电波战。人们在短波接收机里,还常听到一种“嗡嗡”、“沙沙”的杂音,听来令人生厌,但这并不是因为接收机坏了,而是由于有意识的干扰。国际上,有的国家单方面进行干扰,有的则相互干扰,因此,人们又常称这种比较特殊的电波战为干扰战。  相似文献   

6.
据报道,世界“电波战”的新动向是多维的、错综复杂的。但是也不是不能理出个头绪、看出一点眉目。世界无线电广播、电视的动向和发展,离不开世界的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的实际形势。在一般情况下,世界“电波战”是受世界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内在矛盾斗争的影响左右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是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运动的反映。例如,世界上最突出的政治矛盾是苏美两家的对抗。世界经济方面的矛盾斗争就更广泛得多,不仅不同社会制度实体之间有,相同的社会制度实体间也有,特别是资本主义制度实体之间的矛盾斗争更加多维和尖锐。反映到广播电视战线  相似文献   

7.
电波坎普     
李强 《视听界》2008,(3):119
我最近在思考广播中的坎普问题(“思考”一词,非常坎普)。激起我思考的引子,是听到吴继宏在节目里念香港的陈冠中所写的《坎普?垃圾?刻奇》。这长文我最早在《万象》上读到(读《万象》杂志,非常坎普),读时颇有共鸣,深深折服于陈冠中恣意游走于东西文化之间,化深奥于机智——我们眼中的学术论文,为什么都长了张已过更年期的黄脸婆的刻板、枯涩的脸呢?  相似文献   

8.
丁涛犹在     
丁涛的名字,实际是播音艺术家对自身播音艺术事业的涵概和说明。他本名张玉贵,避了俗气,自取丁涛。丁者,小也。涛者,涌也。仅凭这名字,就可以看到奔腾的形象,又可以听到奋进的声音,——那么的风景无边,意境无穷,真是漫天大海,沿着曲曲弯弯的海岸,意无反顾地穿行,从早到晚,总也没有个间歇。 就是这“方寸之土”,把世界揽进自己怀里,又把自己交给了世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太空中打发岁月。三十多次桃花开谢,三十多次莲藕出泥,三十多次桐叶铺地,三十多次大雪纷飞,他都在向世人诉说大地的情怀,星月的妩媚,花草的芬芳,还有那凄凄怜怜哀哀悲悲的故事。 听得次数太多了,于是,丁涛的名字也就记在心里了。 走遍陕西黄土,甚至湖北、成都、河西走廊、山西太原、洛阳郑州,人都知道陕西有个丁涛,丁涛有副好嗓音,大凡荒漠风沙,小桥流水,坊上人家,华灯仪表,全从他的空中舞台传了出来,很是受用。 许多荡人胸怀的新闻,情真意切的通讯,潺潺流水的散文,如汔如诉的诗章,也都是他送到了田野,送到了床边,送到了母亲缝补衣裳的灯下。 确切地说,我不认识丁涛。但他播过我的散文《醉  相似文献   

9.
与电波赛跑     
体育报道的国际化大趋势早已使体育记者们感到紧迫,而电子传媒的全面出击,更使他们处于夹击之下,不得不为生存绞尽脑汁。1994年美利坚世界杯时,本人尚无这种风雨飘摇的忐忑,而今夏的法兰西世界杯,本人已生恨铁不成钢的感慨。电视冲击波本人两次赴赛地采访世界杯,为何有两种不同心境?概因电子传媒无情地切入,尤以电视的介入为甚。4年前的美国世界杯时,全国赴赛地  相似文献   

10.
近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的“新闻纵横”节目,在全国听众中引起较大的反响,本人则是这档早七点晚七点节目的忠实听众。这档节目集今日观察、环球风云、热线追踪、专家论坛。公民档案等  相似文献   

11.
悠悠电波情     
在我很小的时候,家里的墙壁上挂着一个四四方方的蓝色小木匣,木匣的正面是一块带眼沙网,里面藏着一个圆圆的小喇叭,有一根电线栓着铁棍插在地上,每天早、中、晚只要拉一下开关,小木匣里就传出优美的音乐和动听的声音,我爱听极了。好奇的我总是希望小木匣里说话的叔叔、阿姨能从匣子里出来。爸爸妈妈告诉我,匣子里说话的叔叔阿姨是广播员,他们的声音是通过电波传出来的。  相似文献   

12.
英国各报业集团的竞争以舰队街上的《泰晤士报》和《每日电讯报》之间的鏖战最为激烈.两大报团的老板分别是鲁佩特·墨多克和柯尔德·布莱克.两人积怨已久,彼此已成宿敌,都欲以自己的实力在价格和发行量上与对方一较高下.《泰晤士报》由于种种原因,几十年一直亏损,这使它在竞争中落后于《每日电讯报》.在1993年秋季的大战中又严重受挫,发行量仅有36万份,而《每  相似文献   

13.
电波的力量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时间在这一刻定格,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顿时让许多人的命运改变,历史被重重画上一笔!这一刻,逃生、躲避灾难理所当然是第一反应,然而有一群人,抄起手边电脑、扛起沉重的机器,第一时间从全国各地冲向震区,克服重重困难,以亲身经历向外传播最及时的讯息,报道灾情、传递党和政府抗震救灾最新精神,用笔和机器记录下一段段真实的、令人动容的不平凡故事。这就是新闻工作者,在紧急时刻,他们不顾个人安危,第一时间奔赴震区,记录一个个感动瞬间的同时也积累了别样的职业感悟。他们在震区有哪些经历?第一时间奔赴有何困难,怎样应对?危急条件下工作受何限制,如何突破?在采编业务上,此次经历有何经验总结?本刊特辟专栏,关注震区中的他们。  相似文献   

14.
今年6月下旬,应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邀请访港,同时也走访了香港的一些传媒机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传媒之间的竞争原是正常现象,往往可以推陈出新,使受众得益,但最近香港报业竞争之激烈,却显得形势严峻和不同寻常. 由于香港允许私人办报,申请办报并不困难,80年代初,报纸最多时曾达到90多种。近年来竞争渐趋激烈,虽然每年都有创刊也都有停刊的,但种数越来越少,连历史最为悠久1925年创刊的《华侨日报》也于数年前停刊,其中寿命最短的报纸只存在40多天.在过去的半年里,先后有两家报纸和三家杂志倒闭,倒闭密度之高为香港报业史上所仅见,现在香港尚有报纸70多种,总发行量为80多万份。香港报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可以从下列数据中看出:  相似文献   

15.
目犹不可信     
除了杜撰、瞎编报道外,一般失实报道,恐与有些人过于相信自己的眼睛、或过于相信已成的思维定势有关。 一位劳模从北京参加表彰会归来,一家地区级报纸记者前去采访。这位劳模身受殊荣,心情激动,在言谈中道出他在一位副总理家作客云云。记者颇为敏感,迅速抓住“作客”这个新闻眼,很快便在小报头版头条披露了。相继,省级的一些报纸,亦把“作客”付诸报端。  相似文献   

16.
《记者摇篮》2007,(4):30-31
3月4日一场罕见的暴风雪席卷鞍山。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俗语说:正月十五雪打灯,可这场罕见的暴风雪让市民没了观灯的机会,更没了出行的条件。大雪使我市的道路交通在短期内就陷入瘫痪状态,出租车半路抛锚,公交车不能出库,更多的私家车、公家车停在泊位上任凭暴风雪一点点被埋没。没有任何准备的出行者只能踏着没膝  相似文献   

17.
上中学时,我开始偷偷地看一两本文学书,为什么要偷偷看呢?我总觉得一个农村孩子,读书不容易,读出个名堂更不容易。曾记得,在高考临近的那一阵,我还莫名其妙地翻阅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我无法回答。大凡读书,是读一种知识,读一种经验,读一种幸福,读一部人生。听前辈讲,凡读书人初次相会,必有读书人的身份。寒暄,评气候,叙往事,论时事,发感慨…好像无所不及似的。于是,一个微茫的希望在远方闪动,我想用我的笔.告诉世人一些美丽的风景。18岁那年,一首小诗在军区报上发表,当时我觉得自己真是太伟大了。大科学家牛…  相似文献   

18.
如今五六十岁的人们还会清楚地记得:在上世纪50年代,我们的邻邦苏联,在中国人民心间,几乎是近乎完美的社会主义国家形象。中苏友好,苏联援助我国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苏联专家翩翩来华,成为那个时代的盛事。中国航空工业,正是在苏联的大力帮助下,迅速崛起于世界的东方,一举跨入喷气时代,令世界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19.
保持对公共事件的密集关注,必将提升电台的公信力和影响力,而这种公信力和影响力的提升,并不增加太多的成本.  相似文献   

20.
广播主持人节目由于符合现代广播发展规律,发展提高很快,已成为电台的主要节目形式,并大大缩短了与听众的距离。由于收听的主动权掌握在听众手中,能否留住听众并真正形成一对一的交流,除了要看节目内容是否让听众感兴趣外,还要看主持人能否主宰交流并善于在交流中恰当地把握自己。这里,我仅谈些个人的肤浅认识。主持人情绪的把握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广播给主持人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虽然听众无法看到主持人,无法直接了解主持人的情绪,但声音就是广播的第一语言,声音本身就能反映对听众的服务态度。透过它,听众可以感知主持人的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