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个人都需要选择职业,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许多人并不知道什么职业最适合自己,怎样设计才容易事业有成。比如:“经商热”时,一些并无商业才能的人也纷纷“下海”去办公司;各类各级院校学生  相似文献   

2.
从这期起,我们将陆续编发研究一组课文的备课和教学的文章。在一组课文里,教一类课文怎样交“钥匙”?教二类课文怎样把握“过渡”的特点?教三类课文怎样充分“放手”?读写例话在什么时候学习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怎样围绕训练重点精心设计练习题?怎样设计一堂课、一课书、一组课文的最佳教学结构?这些都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希望大家联系具体课例,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写出有份量有见地的文章,积极为本刊供稿。  相似文献   

3.
面对新的历史机遇,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围绕“和谐创业、富民兴市”和建设“经济得镇,旅游都市,特色瓷都”的发展构想,怎样以开阔的视野,世纪的胸怀,重新审视我市教育,怎样实现教育新的跨越,我认为只有脚踏实地谋划好五篇文章,才能促进全市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的第一本安全护照”是一套有关儿童安全教育的读物。整个系列图书分防范手册、生活手册、应急手册、校园手册、避险手册、保护手册等6册,每册11个小故事。故事主人公正是和你一样的同龄人,他们将告诉你:怎样避开“马路杀手”?怎样提防“网络陷阱”?怎样和  相似文献   

5.
在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今天,我们需要有新的史学著作和新的历史教科书为教育新一代服务。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号召,为我们进行历史教育的全面改革,也为我们编写新的教科书指明了方向。就历史学科来说,“面向现代化”,就是要面向社会主义四化建设。我们要从历史学习中吸取建设的经验教训。但是我们过去的历史,主要是写阶级斗争。历史上的阶级斗争固然要写,固然要讲,但不能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怎样治国,才能把国家建设好;怎样用  相似文献   

6.
【设计思想】 《藤野先生》是人教版《语文》八(下)第一单元和苏教版《语文》九(下)第二单元的教读课文,需用两教时。苏教版教参明确指出,第二单元参考教学目标为学会迅速捕捉阅读信息。怎样落实这一教学目标呢?究竟捕捉“什么”才能“迅速”呢?捕捉住哪些有规律性的内容,才能迅速概括出事情.感悟人物的思想品质,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篇第一教时的设计,正是着眼于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只有可迁移运用,  相似文献   

7.
[训练重点] 抓住事物的特征说明事物。 [训练要求] 1.弄懂说明事物为什么要抓住特征; 2.明白如何才能抓住事物的特征; 3.知道怎样去说明事物的特征。 [知识要领] 1.抓住“特征”才有可能将事物“说”“明”。要介绍清楚某一事物,就应该把此事物与彼事物的不同点抓住。这样才有可能突出此事物独有的特征,使读者获得最主要、最本质的认识,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面临国际、国内、党内深刻变化的三大考验。“三个代表”的核心是在新的形势下保持党的先进性,而只有保持先进性才能长期执政,长期执政才能保证中国的社会主义前途。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1世纪,‘三个代表”科学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样一个新的重大历史课题,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相似文献   

9.
从小到大,我没考过第一,总希望 有一天能尝尝“第一”的快乐。 期中考试,我对自己考的并不满 意,所以当同学问我“考的怎样”时,我 随口说“不好”。  相似文献   

10.
“对我来说,什么是对的且应做的事情?” “怎样的人生才能不断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我的一生会怎样度过?”  相似文献   

11.
1971年,“四人邦”炮制反动的“两个估计”时,把毛主席革命路线占统治地位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的教育,诬蔑为封资修的教育;又把所谓的“智育第一”,作为封资修教育的“八大精神支柱”之一来围剿,造成了极大的思想混乱。究竟“智育第一”在历史上是否存在?怎样正确地看待德育与智育的关系?我国学校教育中有无  相似文献   

12.
历史教学过程如何优化,是当前历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只有优化了历史教学的目的,处理好教学过程基本因素的相互关系,以最佳方案组织和开展历史教学,才能在教材和教时“定量化”条件下,通过教师与学生协同活动而获得“高效化”的教学成果。本文试图结合当前历史教学的实际,初步谈谈自己对这些问题的一些肤浅认识。一、知识传授宜综合提出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是历史教学的首要任务。怎样确定和提出这方面的教学目的,却直接关系到这一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从现行“教参”、“教案选”和教学实际情况来看,一般都  相似文献   

13.
大家知道,文章一旦被选进语文教材,成了“课文”,它就具有了双重意义,一是内容意义,二是形式意义。学生学习它,不但要了解写的是什么,而且要知道作者是怎样写的。文字这个载体本身就是学习的对象。这是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明显标志。许多专家(例如浙江的钱正权先生、上海的吴忠豪先生)都大声疾呼“不要把阅读课上成理解课”,这是很有针对性的,是切中阅读教学要“得意得文”时弊的。怎样教才能“意文兼得”?唯一的途径是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又是学习语文(做到“意文…  相似文献   

14.
唐代的刘知几在《史通》中谈到“模拟”时说:“夫述者相效,自古而然”,“若不仰范前贤,何以贻厥后来”。也就是说,模仿是一种写作训练的手段,没有借鉴便不会有新的发展。他的这种见解,是很有道理的。一句话怎样写?怎样联句  相似文献   

15.
文化在当今崇尚人本的社会中,越来越受关注,而文化是历史的积淀,这说明历史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追溯历史的源头,探索历史的轨迹,形成教学风格,也就显得格外重要,郭老师这堂课是一个典范。 首先来看郭老师怎样呈现“历史源头”的。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于1983年10月给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指示常学常新,它高瞻远瞩、旗帜鲜明地为教育改革和历史教学指明了方向,具有长时期的指导意义。“三个面向”,相互依存,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其核心是现代化,让中国尽快自立于世界强国之林,迎接来自西方的挑战。历史教学要贯彻“三个面向”,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历史教学也只有贯彻“三个面向”,才能充分体现出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并把历史教学改革引向深入。历史教学怎样贯彻好“三个面向”,我认为以下几方面必须抓紧、抓好。第一,适…  相似文献   

17.
课堂设问是教师在组织、引领与实施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行为,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启发思维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中,课堂设问不但使用广泛.而且与教学本身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对如何“设问”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笔者认为.关键在于要加强对“问”的目的性的研究,即怎样“问”才能更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只有明确了“问”的目的,才能强化教师设“问”的主动性.才能重好地发挥“问”的教学功能。对此.笔者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8.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新学期第一节语文课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师的关注。教师怎样上好第一节语文课才能促进学生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对一学期的学习有明确的整体认识与感知?教师对教材怎样进行处理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热爱语文、  相似文献   

19.
郑小林 《四川教育》2008,(11):37-37
课堂上,学生需有动有静,动静结合,但怎样“动”、怎样“静”才能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呢?  相似文献   

20.
一、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我们怎样去读书.怎样去思考?有人说,重要的是“读”.只有“读”,你才能广泛的占有知识而处于自由的境界;有人说,重要的是“思”,只有“思”,你才能获取更为丰富的营养而成为智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