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正引言"造紙術"是中國古代對世界文明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的四大發明之一。在二十一世紀各種電訊功能發達之前,人類文化中的學術、思想、文藝、史迹與典章制度等多賴文、圖載錄,并籍"紙"以保存、發展、傳播和交流。一般的了解,"紙"乃蔡倫在東漢和帝元興元年(公元105年)所創製,因他於安帝元初元年(公元114年)受封爲龍亭侯,之後以他的方法所做之紙曾稱爲"蔡侯紙"。中國製紙行業的"行神"即是蔡倫。~1"蔡倫造紙"的最早記載見於由當代史官所  相似文献   

2.
人們習慣於以"中國"的一頭一尾、即周秦之變與清民之變來建構中國歷史的宏大叙事。似乎中間兩千餘年都處於一種恒常或停滯狀態。這是對中國歷史的一種誤解。從中國歷史的自身綫索來看,起碼應當從五大變局,即周秦之變、秦漢之變、唐宋之變、明清之變與清民之變上,才能有一個比較準確的理解。這需要人們突破歷史停滯論,同時突破歷史進步論的束縛。前者是以後者爲歷史哲學支撑的,後者是以前者爲歷史經驗參照的。但兩者作爲現代歷史理念,都遮蔽了中國歷史的自身特點。中國古代歷史自有變化綫索與動力機制,而中國的現代轉變絶對不是一場突變。爲此,需要在五大變局中展示中國歷史的結構變化與功能調整,從而爲展示中國歷史的真實面貌奠定堅實基礎,爲中國的現代内驅機制進一步蓄積動力。這是當代中國需要確立的一種新歷史哲學,關乎中國的自身發展與人類前景。  相似文献   

3.
進入21世紀,我們處在一個壓力明顯增長的時代.歷史學界面對着創新的挑戰,出現了許多新的探索和嘗試,"數字人文"是其中重要的路徑之一.這些年來,學者根據各自不同的硏究實踐,提出過多方面的建議與質疑,體現出對於"數字人文"走向的高度關注. 一 新的學術活力 最近二三十年來,海內外人文領域、信息領域的諸多學者持續貢獻心血與精...  相似文献   

4.
中國傳統中的人文精神與宗教精神有無關係?這個似乎古老的問題的答案,對於思考一個對當代中國文化有着重大意義的問題,即中國傳統人文精神與基督宗教或一般宗教的關係,肯定會構成思考的背景,影響思考的結論。  相似文献   

5.
一 從内典看梵唄進入中國的基本情况引用《中國佛教術語詞典》②的定義,梵唄是"宗教儀式中用來約束外在與平息内心的佛教唱頌③;也用於對佛陀的贊美."梵唄的第一個要素"梵",是"梵覽摩(Brahma)"的音譯,與印度術語語源相關;梵唄的第二個要素"唄",是對"唄匿"(pā tha,意為"咏唱")的漢語音譯.梵唄這種佛教咏唱(實際上是一種拉長的調子)發展成熟以後,在唐代傳人日本,日語發音為Bonbai④(譯者注:平假名為ばんばぃ).根據佛教傳説,詩人曹植(192-232)是中國的首位梵唄制作者.  相似文献   

6.
《漢書·藝文志》詩賦略著録的賦分四派,第一是屈原賦等二十家,第二是陸賈賦等二十一家,第三是孫卿賦等二十五家,第四是雜賦十二家。前三派的分類標准爲何,難以判斷。最後一家雜賦,顯然都是伕名的作品。其中“客主賦”十八篇,大概是用客主問答的叙事法。這種叙事法早在傳爲屈原所作的《卜居》、《漁父》裏就已見到了。  相似文献   

7.
歷史觀及其對愿創作觀念在中國電影的歷史叙事中是一個實踐、位移、演進和嬗變的過程。早期歷史電影受正统史觀和英雄史视的影響;"十七年"雹影的歷史叙事贯穿着人民史觀和革命史觀;新時期之後不再是鐵板一瑰、步調一致,而是出现了分層和多維方向的拓展;二十一世紀後趨向於現代性史觀。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度量衡思想"研究的重要性,并對中國古代度量衡思想的發展和演燮作一略述在對"度量衡"和"度量衡思想"的概念和定義做出明確的界定後,文章對"度量衡思想"的範疇给出例證并簡要闡述;之後,着重就中國古代度量衡思想中的核心内容"律度量衡"理論體系加以分析和评評價;最终考察這一體系如何受到挑戰,從嘗試修復到接受现状的過程,以及北宋时期的論争和革新通過封中國古代度量衡思想中的核心體系"律度量衡"演變過程的考察,文章展示了度量衡思想的發展脉络、走向以及它與政治、社會經濟、文化之間的互動關係  相似文献   

9.
“三才之道”是對中國文明的超越秩序的最簡要概括,與沃格林的原始存在共同體的四元結構具有明顯的對應關係。在將沃格林關於意識的平衡的主題擴展爲教化的平衡之後,通過對《中庸》中論述聖人之道的一段話的深入分析,我們能够得出結論説,中國文明中强烈的宇宙論關切,并非像沃格林在韋伯的影響下所認爲的那樣,是精神突破不徹底、不完全的表現,而是出於教化的平衡這一重要考量有意保持的。這爲我們理解中國文明的藝術性特徵——相比於希臘文明的哲學性特徵和以色列文明的宗教性特徵——提供了新的視角。  相似文献   

10.
林梅村 《中国文化》2006,45(1):122-137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我本人從事考古教學與研究,對藝術史素無研究。然而,藝術史研究下得下借助於考古資料,所以歐美學人對考古和藝術史的界綫相當模糊。他們往往把“考古” (Archaeology)理解為史前考古,因此把史前考古教學歸入高校人類學系,而把新石器時代以後的考  相似文献   

11.
我國飲酒和飲茶的風習歷史悠久,酒和茶在飲品中具有最重要的地位. 酒的種類繁多,風味各殊,其最本質的成分是都含有酒精即乙醇.酒精是大自然的賜予,含糖分的水果只要經過酵母菌的分解作用就能生成酒精.唐代蘇敬《新修本草》說,作酒用麴,“而蒲桃、蜜等酒獨不用麴”.不用麴的自然發酵之果酒在原始社會中已經出現,人類只有通過它才第一次接觸到酒精,所以這個階段必不可少.《淮南子·說林》中有“清醠之美,始於耒耜”的說法,以為最初的酒就是糧食酒;這在認識上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12.
1949年11月,國民黨體制内的改革派雷震等人,在胡適支持下,於臺北創辦政論性雜誌《自由中國》半月刊,以"憲政民主"爲追求目標。初期,得到國民黨當局的鼓勵和支持,但創刊後,多篇文章觸犯臺灣國民黨當局,雷震并企圖組織"反對黨"。1957年,臺灣當局通過《出版法修正案》,規定行政機關可以不經司法機關判决,徑行取締出版品。1960年,蔣介石7次召見警總司令黄杰,决定不以"言論偏激",而以"保證匪諜入境"爲理由逮捕雷震。10月,臺灣當局通過"軍事法庭",判處雷震徒刑十年。胡通認爲,《自由中國》一直是"臺灣新聞自由的象徵",當局此舉必將"蒙摧殘言論之惡名"。他在面見蔣介石時批評此案"發生了狠不好的影饗",對外則稱:"大失望,大失望。"1970年,雷震刑滿出獄。1979年去世,葬於自建的自由墓園。  相似文献   

13.
在1901年九月,經過了忍辱負重的談判,李鴻章終於與西方各國簽訂和約,赢得八國聯軍退出北京城.此時倉皇出奔西安的慈禧太后也終於做出明智决定,批准張之洞、劉坤一的變法奏折,頒詔將書院改為學堂,以及在各省城、州、府、縣設立新式學校;四年後即1905年,已經有二千年悠久歷史的科舉考試制度也同樣被廢除.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笑属题探讨跨文化、跨宗教之相遇中的一佃方面。笑即嗣瞵起不同文化中的人,同晴又隔己于参商。笑不馑是一獯现象,同畴在某獯意莪上亦是文化馒越之表述。笑亦有其笑的规则,即以何檀方式并在何僵状况下笑什么或允许笑什么等。在中圜文化中,胡蕃荒黛者是可笑的,因属相封于中圆文化之首善性、馒越性及超前性,胡蕃茺蟹之外邦文化是贫匮的、落后的及通畴的。笑在中圜儒家上眉文化中是一禁忌,固凡笑者即是翰家,笑者失落于外在浮浅之中。而民同文化及傅入中圆且终究中圜化之佛教文化中却有着活力充沛的笑的彖生相。熏谕是何程之笑,谐谑之笑,讽笑,亦或是悄然而笑,燕谕是茫子的朗然一笑,觏音大士之悲愍之笑,亦或是裨宗中人之镫悟之笑,不但舆入之韶知密切相磷,而且直接涉及人之存在,亦即涉及主髓之感受舆存在,并肯器佃髓的此岸之喜悦。  相似文献   

15.
一 去年(2011)春天到美國,先是與普林斯頓大學歷史系研究南美的教授Jeremy Adelman見面,他談到他們集體撰寫的全球史教科書Worlds together worlds apart:A history of the world:from the beginnings of Humankind to the present.  相似文献   

16.
自1980年代以來,海德格爾研究在我國外國哲學研究領域一直獨占魁首,似乎我們從海德格爾哲學中看到了中國思想自我更新的契機。韓潮教授的專著《海德格爾與倫理學問题》曾得出這樣的結論:海德格爾與其說更接近尼采不如說"更爲接近"中國的"鄙薄仁義的老子"。然而,這部專著也揭示了海德格爾哲學的激追政治品質,以至於讓我們陷入如下困境:現代式的激進哲學何以可能與持守"中道"的中國傳統哲學相融。施特勞斯對海德格爾哲學的深刻批判告訴我們:古典哲學與現代哲學在品質上扦格難通。我們必須面對的真實抉擇是:跟隨施特勞斯回歸古典,還是跟隨海德格爾走向激進的實踐哲學。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大概也可以說是中國文化史上的最不堪回首的一個世紀.我們的文化體系在此前的任何一個歷史時期幾乎還從來沒有受到如此强烈的來自知識分子内部的懷疑和否定.  相似文献   

18.
趙敏俐 《中国文化》2023,(1):140-157
“禮”的傳承源遠流長,“三禮”中所描述的“禮”,不僅僅是周代之禮,更是自虞夏殷商始、甚至更爲久遠的中華古禮的總結與繼承,是自三代以來的中國早期禮學文明的歷史書寫。這使“三禮”的内容特别豐厚,是我們認識中華民族文化的淵藪。“三禮”所記載的主體雖然是周禮,但它也不是周代禮制的純客觀記載,而是在周禮基礎上的再創造,帶有很强的理想化色彩。“三禮”中包含了先秦思想家對於“禮”的深刻思考,立足於現實又要超越現實的執著的理想追求精神。“三禮”的書寫,體現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也體現了中國人的文化智慧。“三禮”是中華民族最早的禮義文明建構,到今天仍然是取之不盡的文化財富:  相似文献   

19.
李澤厚先生認爲西方由巫術發展出了科學和宗教——兩個世界;中國則“由巫到禮”,“禮”雖理性化了,内核還是巫史。神明是巫術逼迫出來爲我所用的功能性概念,中國文化只是“一個世界”。孔子“釋禮歸仁”,把巫史傳統塑造成了“文化心理結構”,中國文化與哲學就完成了。故中國文化與古希臘及西方完全不同。本文認爲中西文化是異中有同,同中有異。中國的巫文化亦發展出了科學。立足於靈魂和信仰上的“天命觀”亦是兩個世界。哲學之“純思”的“本體論”思想,中國與古希臘是大同的。  相似文献   

20.
傅斯年曾提出史學就是史料學的說法,他的見解常受人誤解(詳後),但其特別强調史料的重要,竊以為仍應引起今日治史者的關注.實際上,若"史料學"包括史料的搜集、整理、解讀和運用,還真可以說是大體上涵蓋了史學的主要内容.這正是傅斯年的意思,他曾把近代史學方法界定為"排比、比較、考訂、編纂史料之方法",在此意義上,"近代史學亦可說是史料編輯之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