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支持LTE-A达到100MHz的系统带宽的要求,3GPP提出了载波聚合技术。所谓载波聚合,就是LTE-A为了支持下行传输带宽超过20MHz聚合两个或者更多的成分载波(component carrier)。接收能力超过20MHz的LTE-A终端(User Equipment,UE)可以同时接收多个成员载波,而对LTE Rel.8的终端,也可以正常接收其中一个成员载波。文章重点研究了LTE-Advanced系统中下行物理层方面的载波聚合技术。  相似文献   

2.
第四代移动通信的目标是应用先进的技术来提供极高速的无线数据传输,尤其是在下行信道.本文讨论了正交额分码分复用(OFCDM)系统和多载波码分多址(MC-CDMA)系统在快衰落信道下,在不同的调制方式下的BER性能比较,最后得出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3.
魏瑞 《科技广场》2011,(6):45-47
正交频分复用(OFDM)作为一种多载波数字通信方案,是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本文介绍了OFDM基本原理,建立了其通信系统模型,并利用Matlab实现了整个系统的动态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很好地反映OFDM的性能特点,同时验证了该仿真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一种利用布里渊散射非线性效应产生单边带调制的ROF双工系统,中心站两个边带作为信号光;另一支路的两个边带作为泵浦光,利用环行器将泵浦光耦合入光纤中,产生布里渊散射效应,使一个边带放大,而另一个边带衰减,实现单边带调制,并在基站处提取未调制载波作为上行链路的光载波,实现双工系统,该系统中信号频率可调谐,基站中不需配置光源,简化了基站。仿真结果表明,1.5Gb/s数据在光纤中传输50km后,在误码率为10-9时,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功率代价均小于1dB。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私密和开放两种不同的数据请求情况下的下行网络资源调度问题,本文针对网络资源传出调度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时延上界限制的网络安全传输调度算法。首先以最大化系统的时均加权吞吐量为目标构建网络传输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关于能量和时延的虚拟队列,将时均的限制转化成虚拟队列稳定性的限制,并结合李特尔法则增强虚拟时延队列的稳定性,接着采用非负控制参数对用户私密信息和开放信息的流量进行分别控制,最后在每个时隙进行资源分配时优化目标的权重,并利用最优的能量分配和私密传输控制结果分配子载波,将子载波分配给能带来最多系统收益的用户。通过仿真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改进算法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4G标准技术的制定过程中OFDMA多址接入技术成了研究热点,正交频分多址(OFDMA)是在OFDM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指定每个用户可以使用这些子载波中的一个(或一组),我们就得到了一种新的多址方式即OFDMA。在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中,不同的子载波分配方案可以得到不同的信道增益和不同的链路性能。本文主要研究上行OFDMA多址技术下的一种新型子载波分配算法,并仿真比较在不同的子载波分配方案下的链路性能(丢包率PER)和子载波算法的优越性。仿真结果表明在拥有此子载波分配算法下的OFDMA性能优于随机子载波分配,并对于每个用户来说是公平的。  相似文献   

7.
光伏发电系统中众多电力电子装置带来较严重的电能质量问题,针对其无功补偿问题提出通过装设静止式同步补偿器(STATCOM)实现,分析STATCOM的工作原理,运用三角载波直接电流控制策略对谐波和无功同时补偿。利用Matlab搭建仿真模型,通过对模型的仿真结果分析,验证该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也验证了STATCOM对光伏发电系统无功和谐波实时跟踪效果良好,能够达到精确、快速、稳定的补偿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多用户环境下的多天线正交频分复用下行系统,提出了2种有效的基于迫零波束成型的自适应资源分配算法.所提算法在保证每个用户的速率要求的情况下,通过自适应的功率、子载波和比特分配,最小化系统的发送功率.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2种次优的分配算法在满足用户的速率要求下能达到很好的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9.
正交频分复用(OFDM)是一种正交多载波技术,目前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主要缺点之一就是对于发送接收之间的载波频偏(CFO)很敏感.如果在接受机中CFO没有得到补偿,子载波间就会失去正交性,这会导致严重的信道间干扰(ICI).本文分析了目前无线局域网中OFDM频偏估计常用的两种算法,提出一种针对IEEE802.11aOFDM系统频偏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将目前无线局域网中的解决OFDM系统的频偏纠正算法的优点和802.11a的帧结构充分结合起来,最后通过计算机的仿真证明了我们方案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在协同通信系统中,不同节点的载波频偏(CFO)不一样,会使得基于空频编码的协同通信系统性能急剧恶化。本文研究是这这种协同通信系统下的频偏补偿问题。我们提出最小均方误差(MMSE)滤波器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这种算法能有效的抵消频偏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多入多出(MIMO)系统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设置多副天线,采用MIMO技术可以提高信道容量和信道可靠性,降低误码率。正交频分复用(OFDM)是一种特殊的多载波传输方案,各子载波在整个符号周期上正交,各子载波信号子频谱可以互相重叠,提高了频带利用率。MIMO-OFDM技术是OFDM与MIMO技术结合形成的一种新技术,该技术是在OFDM传输系统中采用阵列天线实现空间分集,提高了信号质量。本文中全面介绍了MIMO技术和OFDM技术及两者的结合,分析了实现MIMO-OFDM技术的框架,未来的工作是如何用硬件来仿真实现这个系统。  相似文献   

12.
载波同步对通信系统起到重要作用。实际的通信系统中可能存在时域相关噪声,其影响常规载波同步的性能。对此,利用噪声的时域相关统计特性,并在噪声相关矩阵特征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导,得到一种改进的载波同步方法。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改进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将R99业务和HSDPA业务建立在不同的载波上,既可以保证用户对HSDPA业务的高速体验,又可以保证语音业务的性能。测试验证了Inner Mongolia,Hohhot,NSN——WCDMA系统是如何实现R99业务(语音,R99 DCH)和HSDPA业务(高速下行分组接入)的业务分层功能的及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载波恢复与均衡是现代数字通信系统中接收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降低硬件的复杂性,往往将这两部分放在一起实行联合控制.分析了这种联合控制的优缺点,并针对其缺点提出了解决的方案。在Mallab 6.0平台上的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案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基于OFDM的WiMAX关键技术的研究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交频分复用(OFDM)是一种多载波数字调制技术。因为它能有效地克服传输中的多径干扰和消除码间串扰,所以在无线宽带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首先介绍了OFDM基本原理及其组成,其次阐述OFDM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最后对OFDM基带传输系统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16.
FPGA技术在电子通信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已逐渐成为电子产品实现的首选方案。FSK(Frequency Shift Keying二进制移频键控)是数字通信中使用较早的一种调制方式,它用不同频率的载波来传递信号,用数字基带信号来控制载波信号的频率。论文详细介绍了基于FPGA的FSK调制解调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整个设计基于ALTERA公司的QuartusⅡ开发平台,并用Cyclone系列FPGA实现。经测试,系统能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TD-SCDMA系统下行链路最大信干比波束赋形算法,搭建下行链路的MATLAB仿真平台,并在TD-SCDMA系统下行链路的2种信道环境下,对最大信干比波束赋形算法进行了MATLAB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波束赋形技术能够有效地抑制多径衰落,总体性能优于全向发送技术,且能提高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8.
正交频分复用(OFDM)和单载波频域均衡(SC-FDE)是针对单载波时域均衡(SC-TDE)的不足而出现的新的调制解调技术,三者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差异性。本文从系统原理、净比特率、复杂度、峰平比、信道容量、误码、同步偏差对性能的影响七个方面分析比较了三种系统的性能,从而说明了SC-FDE系统在宽带无线接入中应用的可行性,同时也为更透彻地理解SC-FDE系统原理和更合理地设计系统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了TD-SCDMA系统的下行信号模型,并根据TD-SCDMA系统上行信道估计可以直接用于下行波束赋形的特点,研究了特征值分解方法下的下行波束成形算法的性能,并仿真比较了其与基于最大径准则等下行波束形成算法在不同环境下的性能。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多载波光通信系统中多载波峰值平均功率比较大,导致放大器非线性失真严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态反馈的多载波光通信非线性失真抑制算法。该算法采用部分传输序列对子信道的载波相位优化以降低峰值平均功率比发生概率,并对多载波信号噪声进行压扩限幅,接收端采用最大似然准则估算误码率最低部分传输序列相位加权系数,并将该相位加权系数反馈到发送端进行动态补偿,最大程度降低限幅噪声。性能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与概率类算法相比,该算法有效抑制峰值平均功效比非线性失真与限幅噪声,并降低了系统误码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