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观楼长联被誉为“古今第一长联”,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除了具备对联的基本要素之外,在语言的运用上也独具特色.文章首先剖析了大观楼长联语言特色,其次解读了长联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王晓玲 《考试周刊》2008,(8):172-173
钟耘舫系重庆江津区高牙乡青草碚人,晚清秀才并考得廪生.他性情真挚,平生不作欺人语,刚简不谀,少有壮志,欲支撑宇宙.他学识广博,除工诗文、词曲外尤擅长撰写对联,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西方的科技及民主思想都有超前的见解.耘舫生不逢时,命途多厄,因其铮铮秉性蒙冤入狱,在狱中写下了天下第一长联,以其独特的形式描绘了当时的混浊世界,抒发了自己的满腔悲愤.耘舫因其所作对联数量多内容广获得长联圣手的称誉.  相似文献   

3.
大观楼长联     
对联可长可短,短的五七字,长的数十字都有。长联中最出名的当推昆明滇池大观楼那一副。此联共180字,是曾被誉为“古今第一长联”的。(不过,若以字数来说。则后来已有比大观楼长联更长的长联了。)  相似文献   

4.
对联,俗称楹联、联语、对子,是我国传统文化领域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它格律严谨,对仗工整,韵律和谐,蕴意丰富,深受人们喜爱。历史教学中如能恰当引用对联,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巧借对联艺术,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兴趣是知识入门的向导。利用对联,可以使乏味的知识变得妙趣横生。如在讲“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一课中“护国运动”这一小节时,为了让学生对袁世凯有一个较为完整的印象,笔者给学生出示了一幅对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然后引导学生从对联的基本常识入手分析:此联中的“千古”对“万岁”,符合对联要求,而…  相似文献   

5.
对联,这种汉民族语言独有的文学形式,有相当严谨的格律标准,对对联当然要按其格律严格要求和衡量,但也不能绝对化,绝对化了,许多情况下就泥而不通了。胡景林先生曾提供一个难对的上联,说是至今无人对上,其联是:六木森森,松柏梧桐杨柳此联的确别致,用了析合(“森森”析为“六木”,“六木”合成“森  相似文献   

6.
张颖 《陕西教育》2010,(5):26-27
我在指导学生写作对联时,是这样做的;第一步,用两课时的时间讲授对联知识、格律及写做方法,并有针对性地选用一些优秀对联和同学们一起分析.重点放在对对联知识、格律及写法的认知上。第二步.用三课时的时间和同学们一起诵读和品评由学生搜集的古今名联.重点放在对对联韵律美的感知上。  相似文献   

7.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属格律文学.但它的格律法则究竟怎样确立,具体运用中怎样灵活掌握,却一直是楹联理论界争议很大的问题.对此认为,联律独立,自成一家;宽严有别,因联而异;分级对待,科学分析.  相似文献   

8.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它题材丰富多彩,格局千姿百态,用途广泛,雅俗共赏,很受人们喜爱。许多文人墨客不但擅长自撰对联,而且喜欢从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寻觅佳句组成对联。这种摘取前人名言名句组成的对联,就叫做集句联。历史上,像王安石、苏东坡这样的大文学家都十分热衷于创作集句联。王安石集的一副对联“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至今为人们所传诵。该联上下句分别取自谢贞《春日闲居》和王籍《入若耶溪》,对仗工稳,意境优美,堪称集句联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9.
2002年8月,都匀国际摄影博览会期间,都匀进达房地产开发公司以“现代城城中城成家成功成大业”为上联,向全国征集下联。由于上联构思奇妙精巧、内涵贴切、艺术难度很大,吸引了全国6000多幅应征下联。本文结合我国传统文化、历代对联佳作,解析了对联的格律要求和技法,通过对上联和获奖下联的赏析与点评,阐发了汉语极联语言形式头和文学蕴涵美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0.
昆明大观楼长联被誉为“天下第一长联”,它主要的艺术成就有五个方面:规模宏大,开创了楹联史上长篇巨制的先河;结构精巧,为后世长联的创作提供了借鉴;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语言含蓄优美,凝练生动;个性鲜明,思想深邃;意境开阔,大气磅礴.  相似文献   

11.
清代昆明大观楼长联 ,名扬四海 ,第一个明确夸赞评价长联的 ,是从云南思茅地区无量山下走出来 ,在省外担任巡抚、工部左侍郎的清官景东人程含章。他评价“孙髯翁大观楼长联 ,才雄气猛 ,为海内第一杰作”。评联后 ,他又从艺术上考虑去修改长联 ,未获成功。以往联坛中人对他 ,忘评联之功而责改联之过 ,是不太公平的  相似文献   

12.
<正>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简要的农事历,为世界所仅有。而对联也是我国独有的文学艺术形式,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二十四节气与对联巧妙嫁接时,便产生了节气联。严格说来,很多节气联是属于镶嵌联的一种。在我国对联中,以节气为题材的虽然不多,但通常都很精彩绝妙。节气与对联,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堪称珠联璧合。相传明代有一位学台,在浙江天台山游览时,夜宿山中茅屋。次日晨起,见茅屋一片白霜,心有所感,随口吟出上  相似文献   

13.
对联的出句和对句,多为两字以上,其中以五字和七字的对联居多,一字联则是字数最少的对联,属对联园地中的珍品。一字联看起来简单,但要对得工巧却很不容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对联又称楹联、对子,它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学样式,是诗词演变的一种形式,是书法与艺术的结合体。相传始于五代,后蜀主孟昶曾在宫中书有对联一幅,其联云:"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据说这是对联的始祖。自宋以来,不断推广,作为客厅书斋、名胜寺庙装饰及庆吊之用,成为艺苑中一朵雅俗共赏的奇葩。它字数不多,但一幅精彩的对联,可以与鸿篇巨著想媲美;它讲究对偶、平仄,并能在一定格律上表现出高超的意境。对联以它强大的生命力广为流传,成为我国人民喜闻乐道的民族文学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5.
高华 《语文知识》2014,(2):27-28
近年全国各地高考题还经常考到对联题。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是异彩纷呈的艺术百花园中一枝别具风姿的奇葩。它语言精炼,含义深刻,韵味隽永,格律严谨。它既有实用价值,又有欣赏价值;能给人们的生活增添色彩,又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答好对联题并不容易,创作对联的要领是什么呢?要领是掌握对联的一般特点。(1)时代性对联产生于一定的时代,必然受时代精神的熏染,为时代服务。如"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彭云端的这副自题联打上了明  相似文献   

16.
叠字联趣话     
对联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叠字联又是对联中的一朵奇葩。它以对联的格式写景状物描人绘事,用字奇特又构思巧妙,内涵深邃且别有情趣。叠字联多出在风景名胜之地。山东济南的趵突泉有一副闻名遐迩的叠字联: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此联用五个“飘”写泉水的流动之态,用五个“冒”绘泉水的涌动之状,形象生动,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苏州网师园的叠字联曰:“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上海豫园有一副近似的叠字联:“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洽洽;风风雨雨花花草草年…  相似文献   

17.
续字联是对联的一种修辞方式,即在原有对联上添加字句,使其含义加深或发生改变。千百年来,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着许多有关续字联的故事,可谓是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8.
清代重庆江津诗人钟云舫长达1612字的巨幅长联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长对联,气势恢弘,名扬四海,思想内容睿智深厚,艺术手法变化多姿,折射出浓郁的巴渝民俗文化与地域风情。联主神与物游,紧扣临江城楼周围景观及江津所处地域特色着笔,巧妙地以情驭理,借景抒情;立意高远,通过遥想巴蜀俊杰,来展现满腔的奇思异想;联中取自巴渝的传说,恰到好处地表露心迹。董味甘先生立足于文本对前代评点进行了再评点,其解读思考慎密、分析透彻,在综合比较、客观纠误、批判前注、另立新说诸方面用力甚勤,他视野开阔,旁征博引,熠熠生辉,自成一家,显示出深厚的学养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也为激发后人对楹联的热爱和追求,做出了难得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白话联有两类 ,一类是白话律联 ,另一类是白话非律联。白话律联的存在体现了人们在改革对联所使用的语体时 ,对文言联旧有声律规则的留恋和对韵律美的执着追求 ;而白话非律联则有彻底挣脱平仄束缚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将人名、事物名有机地嵌入对联中,谓之嵌名联,读来别有情趣。下面撷取几副对联供大家欣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