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赋予了发展以崭新的内涵,揭示了发展的本质,是我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全新认识和深刻把握。只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2.
冯文高 《文教资料》2005,(18):71-72
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的科学发展观.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新的转折,体现了一个关于“发展”的完整的辩证否定过程。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内容;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教育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非常密切。一方面,促进教育发展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教育必须要积极促进科学发展观的实现,因此,教育更加需要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总结了近三十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当代中国发展的哲学。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科学发展观教育是促进大学生个体发展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要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推进科学发展观教育工作,增强科学发展观教育的实效性,努力促进大学生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5.
论科学发展观核心与基本要求的哲学底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基本要求蕴涵着丰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底蕴。以人为本是从社会的重要组成因素———人的角度出发,揭示了科学发展的人民性;全面协调发展是从社会发展的横断面出发,揭示了科学发展是社会各要素全面协调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从社会纵向发展方面出发,揭示了科学发展是永续的发展。它们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系列基本原理,充分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从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出发,揭示了发展在科学发展观中的首要地位,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全面、深刻、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其涵义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必须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角度去思考、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精髓,才能从根本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的本质就是依据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对我国社会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式的科学选择。科学发展观所正确反映和科学揭示的社会主义基本规律主要有: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规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相互促进的规律,社会稳定和谐的规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规律。这些规律也是科学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科学发展观依据社会主义发展和建设的客观规律科学地选择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方式和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它对加快发展的本质要求进行了新的揭示,即要进一步深化对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自觉把握和运用现代化建设的规律,以新的理念指导新的发展,以新的思维谋求新的发展,以新的举措促进新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新运用。践行科学发展观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发展的平衡和不平衡的关系、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政府主导与市场主体关系。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科学内涵,并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从此,科学发展观不仅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而且也为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明方向。因此,我国新农村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第一要义是发展,开创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实现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坚持全面发展为要求,促进农村全方位繁荣新成就;坚持持续发展为导向,树立农村可持续发展新理念;坚持统筹兼顾为方法,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深入揭示了和谐社会的发展规律.是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是党与时俱进的重要标志.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在于统一思想,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相似文献   

11.
科学素质是人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科学意识、科学精神、科学知识和科学行为四个部分。立足于“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对中国西部六个省市(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重庆、西藏)的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中学教师、高校教师和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七个群体共计2440名对象的科学素质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①教师和学生的科学素质整体水平比较高,但是发展不均衡;②教师科学素质的多数项目低于学生;③师生科学精神与科学行为具有一致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师生科学素质发展的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12.
卢彪 《高教论坛》2005,3(4):21-24
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是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这门课教学的一条主线。科学精神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具有错综复杂的结构。但在教学过程中如能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创新精神教育为中心,理性精神和求实精神教育为基本点,就能使这门课成为真正的“概论”和“引路人”。  相似文献   

13.
科学素质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三个方面。如果一个人只具备科学知识 ,而不懂科学方法 ,没有科学思想 ,就不能说明他受过系统的科学教育。生物学教育要实施科学素质教育 ,必须在上述三个方面全面加以实施。其主要内容包括 :科学知识 ;科学兴趣 ;科学方法 ;科学态度 ;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4.
科学作为一种文化活动有自身特定的批判对象。从批判指向的目标看,科学的批判性表现在四个维度:对生活世界中经验常识的批判,对非科学领域思想观念的批判,对科学自身的批判,对科学技术及其影响的批判。即通过对生活世界中经验常识的批判而获得科学的认识;越出科学领域,对非科学领域的宗教、迷信以及伪科学等方面进行批判而解放人的精神世界;对业已存在的科学概念进行批判从而促进科学的进步或革命;对科学导引下的技术所产生的多重影响进行批判,为科学的发展护航,并为科学的合理性存在进行辩护。  相似文献   

15.
针对化学实验和科学素质的内涵,阐述了化学实验与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的关系,并结合当前化学实验教学的实际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作为自然科学基础的物理学,不仅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源泉,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大学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科学精神、科学的方法、科学品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墨子的科学教育思想概观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不仅有过辉煌的科学成就,还有过令人瞩目的科学教育思想和实践活动。由墨子领导的墨家学派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第一个蕴含丰富科学教育思想的私家学派,他们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思想在中国的科学教育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科学活动是人的思想寻求客观确定性的一种感性具体的实现性质活动,标志着人类思想的熟和觉醒;科学真理已经不再是某屯粹的信念或可能性原则,而是一种既能够实际测量与定量计算,也能够付诸于生产与实践的可操作性结论;科学理论包含两种不同性质的知识要素,其中基于人类特定感觉器官及其延伸的形而下的“真”,是科学真理及其价值的基础和根据;真理的价值化只能就其抽象本性来讲,主体性决不能等同于主观性,任何把真理探索过程价值化的思想和观点都不仅是形而上学的,而且会阻碍人类认识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往科学家和科学哲学家关于科学问题的界定及其分类不能很好地与实际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关于科学问题的认知完全匹配。本文从新的角度(三个世界的视角)对科学问题进行重新界定,并以此定义为基础对科学问题类型进行了新的划分;根据科学问题新的分类标准,重点探讨了紧致性科学问题和扩张性科学问题生成的逻辑机制。同时从逻辑学角度而非心理学角度为科学问题的生成和演化规律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把握规律性就是指把握教学的科学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科学性包括很多内容,主旨有三个层面:第一,科学的理念.即教育者应具有科学的教育理念并运用于教育活动中;第二.科学的精神,指要用科学的内容去教育大学生;第三,科学的方法,即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三者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和互相作用的关系。科学理念是根本,科学精神是核心。科学方法是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