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司各特与罗贯中为英、中两国历史小说的开创者。司各特从1814年隐名发表第一部历史小说《威弗利,或六十年以前》开始,一生共写出二十七部历史小说。罗贯中除著名小说《三国演义》之外,相传共写过十七史演义,而且他还是著名小说《水浒传》的主要创作者之一。司各特与罗贯中在各自的小说中大力宣扬“忠”义”的思想,这是与他们所处的特定时代的历史背景与各自的思想感情分不开的。但由于两者的时代背景、文化传统与世界观的不同,他们所极力宣扬的忠义思想,也有着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罗贯中与《三国演义》《水浒传》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8月在山东泰安召开,与会中外专家学者就《三国演义》《水浒传》的版本与成书过程;罗贯中的籍贯问题;《三国演义》《水浒传》人物形象、思想文化内涵;小说艺术的运用以及《水浒传》《三国演义》的小说评点、传播、接受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而又和谐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新见解、新观点,为《三国演义》《水浒传》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拓宽了道路。  相似文献   

3.
<正>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两部典型的男子汉文学,《三国演义》写在朝的帝王将相,《水浒传》写在野的英雄豪杰,两部小说让男人扬眉吐气,把男人的辉煌写到了极至。对女人来说却是历史的倒退,书中描写的女性形象是父系文化中的女性形象,是对父系文化最主动、最愚昧、最痴白的认同。  相似文献   

4.
成书于元末清初的《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为英雄传奇小说的代表,《水浒传》中既有写实的内容,也有充满想象力的色彩的玄幻内容,神秘主义、宿命论和现实主义相交杂糅在这部小说中,形成了《水浒传》独特的文学风格。本文将把《水浒传》中的奇幻内容描写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奇幻色彩在我国小说创作中的成因以及作用,对《水浒传》进行文学审美赏析。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小说史上,罗贯中无疑是一位十分重要的作家,他不仅创作了著名的《三国志通俗演义》,而且还写出了《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隋唐两朝志传》等小说以及《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杂剧。此外,《水浒传》的成书,至少也有他的一份功劳。  相似文献   

6.
施耐庵热与《水浒传》作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水浒传》的成书时代,学术界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至于作者,则施耐庵说颇占优势。解放以来,作为大学文科教材影响较大的两部《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编著、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著)都把《水浒传》作为明初文学来论述,并都把著作权归之于施耐庵一人。众所周知,由于缺乏确凿的材料,从明代中叶以来就众说纷纭的《水浒传》作者及其时代问题,至今并未得到解决。更由于《水浒传》的卓越成就与巨大影响,遂使这一问题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悬案。关于作者,虽然一开始就是施耐庵与罗贯中两说并行,然而历来  相似文献   

7.
罗尔纲先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史学家,但他对《水浒传》的研究,虽然写过很多学术论文,提出过不少新的看法,却很值得商榷。1982年秋,他的《“水浒”真义考》在《文史》上发表,很多同志就撰文提出不同意见,而且有些意见十分坦率而中肯。遗憾的是,罗先生对大家的意见似乎很少考虑。两年后,他又发表了《从罗贯中“三遂平妖传”看“水浒传”著者和原本问题》,更坚信自己看法的正确性。罗先生从两部小说的三  相似文献   

8.
关于《水浒传》作者有施耐庵说、施罗合作说、罗贯中说、山东罗贯中说,明中叶同名小说家说、罗著某续说、非罗非施说、、陆续完成说,综合研究这八种说法、陆续完成说比较可信。  相似文献   

9.
《水浒》这部宣扬投降主义的小说,经过传说故事和话本阶段,到明初始成书。明嘉靖时高儒著的《百川书志》记载:“《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是关于长篇小说《水浒》版本最早的记载。现在能够看到的最早的刻本,是明嘉靖时《忠义水浒传》(二十卷,一百回),可是只残存第十一卷(五十一回至五十  相似文献   

10.
《水浒传》成书于洪武初,王道生《施耐庵墓志》载施耐庵的生卒年为1296—1370,《京本忠义传》残页中“军人每”中的“每”字,是元代常用字。《施耐庵墓志》说:“及长,得识其门人罗贯中于闽。”罗贯中来福建,是谋求出版《水浒传》。福建刻《水浒传》时间早、数量大,是罗贯中来闽活动的结果。为了消除时人误会,罗贯中强调:“每成一稿,必与门人校对,以正亥鱼,其得力于弟子罗贯中者为尤多”,表现出他的坦荡与实诚。《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正处于“变夷为夏”的阶段。它是“愤书”。愤,就必须有作为。《红楼梦》成书于康熙年间,处于“变夏为夷”的阶段,作者之隐痛可知。它是“哭泣”之书,导致了不作为。《水浒传》艺术风格体现为阳刚之美,《红楼梦》艺术风格体现为阴柔之美。中国文化的元气,尤在最具生命力的阳刚、激情与“天行健”的始源精神,“水浒气”的存在,是中国文化经久不衰的象征。  相似文献   

11.
《水浒传》是广大中学生比较熟悉的一部长篇小说,书名的意思是“水边的故事”,这个书名极富艺术色彩,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可是同学们知道此书名的由来吗?《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而书名却是罗贯中给起的。施耐庵是元朝人,他厌恶官场的尔虞我诈,仅供职两年便辞职回苏州老家,一面教书,一面根据元人话本《张叔夜擒贼》,呕心沥血,写成了《江湖豪客传》。施耐庵对小说的情节很满意,但总觉得书名庸俗,没有特色。一次偶然的机会,当时还是施耐庵学生的罗贯中看到了这部小说,建议老师改书名为《水浒传》。施耐庵一听,非常高兴,连声…  相似文献   

12.
<正> 罗贯中著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以下简称《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小说。在罗贯中这部作品问世之前,虽然有过一些以历史题材为内容的小说,但从那些小说的内容看来,有的夹杂着大量神话传说、寓言故事,有的只限于写古代人物的遗闻逸事;从形式看来,大多数篇幅短小,未能充分展示一个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变化,表现众多人物的行动和某些人物的典型性格,描绘社会生活的许多重要侧面,显示时代的特征。《演义》的出现改变了上述状况,它标志着我国历史小说发展的新阶段,在文学史上占有重  相似文献   

13.
侯忠义 《丹东师专学报》2011,(6):104-106,137
《后水浒传》是《水浒传》的续书之一,是在《水浒传》之后产生的又一部歌颂草莽豪杰的英雄故事作品。小说写宋江等人死后转世托生为杨幺等人,发动了洞庭湖农民起义,继承和发展了水浒的事业。他们提出了"均贫畗""平等"等思想,反对招安、外族入侵。小说塑造了杨幺的杰出形象,以续书形式反映了明末清初的市民心理。  相似文献   

14.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改变视小说为附庸的观念,认为《水浒传》“无非为文计”,确立了小说的文学本体地位.对于小说的艺术特征,作家的艺术创造,小说的形式技巧,作出深刻而切实的论述,形成比较完整的古典小说理论体系,在小说理论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自上世纪20年代、特别是近30年以来《水浒传》成书年代及作者的探索历程。根据目前已掌握的内证、外证及旁证,否定了《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的观点;认为《水浒传》成书于明朝中叶可以定论。《水浒传》的作者为明朝中叶东平人罗本,字贯中。他与元代戏曲作家罗贯中是不同时代的两个人。  相似文献   

16.
《水浒》也叫《水浒传》、《江湖豪客传》、《忠义水浒传》、《京本忠义传》,比较时髦的叫法是“三个女人和一百零五个男人的故事”.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和罗贯中。《水浒》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无可争议。  相似文献   

17.
《八犬传》在日本翻案小说中的影响力非常巨大。其产生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因为当时的江户时期受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影响。在影响翻案小说的中国古代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应是《水浒传》。在这部作品的影响下产生的最典型的作品是《八犬传》。基于此,针对《水浒传》和《八犬传》对比分析中日文学,对于了解两国的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1.《三国演义》的文学价值。胡适老先生对《三国演义》的文学价值的评价是:“一部很有势力的通俗历史讲义,不能算是一部有文学价值的书”,是诸多作者、修改者、平凡的陋儒,即自宋至清初五百多年的演义家们的共同作品,是“竹头木屑,破铜烂铁”的集合,是一部没有想象,大部分是演述与穿插,无法出奇出色的通俗历史。所以,把这些材料纠合在一起的罗贯中当然就不是天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其作品价值当然就无法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相提并论。   ▲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被描述成一个祭冈祭星、神机妙算的道士;   ▲写刘…  相似文献   

19.
金圣叹评点的《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小说理论著作。不独理论贡献卓越,而且从体式、理论、批评方法等方面,影响了整个清代的小说评点,成为竞相师法的评点典范。因此,金批《水浒传》在中国小说批评学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学术上的范式意义。  相似文献   

20.
“罗学”概念2010年由杜贵晨提出,指的是研究《三国演义》等小说作者罗贯中的学问。“罗学”的提出有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其内容包括罗贯中本人及其小说内外的研究。“罗学”尚待广泛认可,未来发展必将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专书研究并存共长,良好学风是“罗学”未来发展的保障。“罗学”应运而生,任重道远,大有希望。关键在于研究者的信念、态度和努力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