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做好电视宣传,办好报纸版面,《中国电视报》以读者为“本”,2004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问卷调查活动。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对报纸版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调整,取得了“读者满意.市场认可”的预期目的和成效。  相似文献   

2.
阿丙 《新闻天地》2002,(6):19-20
一、现实呼唤新编排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广播电视报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伴生物。这个与广播、电视相伴随的新媒体的兴起、发展,得益于电视节目的日益丰富和电视频道的增多,更得益于电视节目预告表的特殊作用。所以至今还有许多人认为广播电视报是节目报。尽管这种认识存在偏颇,但还是说明了广播电视报和节目预告表的关系。事实也是如此,广播电视报人一直视节目预告表为广播电视报赖以生存的命根子。但是,广播电视报的节目预告表的编排方式却是几十年一贯制,以电视台为单位,以播出时间和电视节目先后为顺序。这种编排方式在电视频道少、电视节目不车富,观众选择空间不大的时期是可行的,但是随着电视频道越来越多,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观众选择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栏目是报纸的窗口”。这说明,办好“特色栏目”是办好报纸的关键一环。《邢台广播电视》报创办的“欢乐总动员”、“行风热线连着你我他”、“天南地北邢台人”、“政协观察”等栏目被社会舆论视为特色栏目,吸引了广大读者,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的反响。 同样作为党的喉舌,广播电视报与其他报纸的区别主要在于定位不同。广播电视报是文化类的、以广播电视为依托的报纸,是和深入千家万户的广播电视紧密相连的。它的导向特点,主要是使人们  相似文献   

4.
全国省级广播电视报大多数创办或复刊于1979年前后,继而有地市级广播电视报的出现,作为我国特有的媒体衍生物,它曾经一度成为当时专业报中覆盖面最广、群众自费订阅率最高的报纸,在传递广播电视节目信息、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有调查显示,1991年全国共有广播电视报170多家,地市以上广播电视部门绝大多数办有广播电视报,且一般发行量在十几到几十万份之间,有十多家报纸甚至接近或超过了百万份,广播电视报当时的辉煌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5.
广播电视报如何深挖电视节目资源,优化整合节目内容是摆在广播电视报编辑面前的一道难题。笔者以《中国电视报》两文为例谈谈广播电视报编辑过程中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6.
陆士华 《传媒》2000,(3):18-19
1999年夏天的时候,我的朋友刘殿才打电话邀我到阜阳走走。他说,你来采访采访我们《阜阳广播电视报》的老总何所炬吧。那人值得一写:贷款15000元办报,真正是白手起家,现在已经搞得不错了。 都道是“官办报纸”,怎么个人贷款办报呢?这还真引起我的兴趣。 酸甜苦辣风雨中 《阜阳广播电视报》是1993年6月创办的。上级同意办报,但没有经费。一切全靠自己张  相似文献   

7.
田雨 《记者摇篮》2004,(6):50-50
都市报的版面要求图文并重.这已然成为报业同行的共识。但由于报纸定位的不同,各地不同的报纸在操作图片新闻这个版块时,却是“各村有各村的高招”。我作为沈阳广播电视报的一版编辑,按照报社的制度除了要采编稿件外.还要担负起美编的责任。因此,我在选编稿件时,不仅要琢磨它的“可读性”.还要充分考虑它的“可看性”也就是如何处理好稿件和版式之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8.
9.
本刊2005年第1期曾刊登《报纸赠阅能否实现价值提升》一文,关注《北京广播电视报》开始向北京城八区240万户家庭免费赠阅报纸的举措。如今一年过去了,赠阅报纸是否达到了提升价值的预定目标呢?请读续篇——  相似文献   

10.
传统媒体如何面对激烈的竞争是摆在媒体人面前的课题。广播电视报拥有广播、电视及网络媒体的资源,但其也有先天不足,没有强大的采编力量和多样化的渠道优势,在面临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安徽广播电视报》以美食栏目为抓手做了些探索,也总结出一些经验,为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王纯 《新闻世界》2008,(11):34-34
视觉识别(VI)是CI的静态识别,它透过一切可见的视觉符号对外传达使用者的运营理念和服务内涵。它是CI设计中最直接、最有效地建立使用者知名度和塑造使用者形象的方法。《安徽广播电视报》在近几年建立了完整的报纸VI系统。通过市场检验,起到了良好的推广与识别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受众为王:央视《百家讲坛》的异军突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万隽媛 《新闻记者》2005,(12):72-73
2001年7月9日,一个以“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为宗旨的崭新节目《百家讲坛》在央视“科学·教育”频道(CCTV—10)开播。4年间,通过对节目内容和形式的不断完善,至2004年,《百家讲坛》从纷繁复杂的节目中脱颖而出,在科教频道年终的综合排名中位列第三,成为2004年电视节目发展中的一大亮点。《百家讲坛》以“教授知识”为主要传播目的,它的内容相当广泛,可以涵盖政治、经济、历史、文学、科技以及风俗人情、自然景观、人类活动等多个领域。凡是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能够增长人们知识和见闻的内容都可以在电视讲坛类节目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3.
邵建红 《视听界》2006,(6):104-105
唱响主旋律不是通版从头至尾唱,期期都必唱,而是根据生活版的特点,抓“重”弃“轻”,抓“主”丢“次”,与人民群众的多彩生活密切相连。设立《市井》专版,报道小区居民如何治安联防,如何团结互助相谐邻里,开展才艺、技能、健体表演比赛等,体现构建和谐社区、和谐社会的主旋律。设立《消费》专版,报道恪守诚信,真诚为顾客服务的各类典型,抨击各种商业欺诈、坑蒙拐骗的现象。这些都是党委、政府正在着手解决,群众急切盼望解决的问题,我们在党和政府及人民群众共同企盼的角度上找到了共振点和切入点。唱好“四季歌”。主要是指配合时令、节日和…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世纪的来临,我国的广播电视报业也走过了20余年的风雨历程。20年在中国报业发展史上不算太长,但对中国广播电视的伴生物——广播电视报行业来说——仅20年的时间就使之经历了由出生——发展——辉煌——低迷的生命洗礼。如今在我国由高科技带动下的朝阳产业以其几何递进的速度迅猛发展,WTO的正式生效也使得我国整个报业进入了全面的竞争和挑战阶段。而做为一个行业报纸——城市广播电视报——也面临着重新梳理整合自我,以求在新一轮的报业“洗牌”中占据更大的平台,完成第二次创业的严峻时刻。 要寻求新的发展、生存空间,就要对广电报品牌重新认识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15.
2000年11月27日将为中国电视留下一道印痕:酝酿已久的新版《东方时空》从6:00开始播出。如同一艘电视航空母舰,这个长达150分钟的电视栏目一出港就激起浪花、旋涡与议论。新型传播方式轻松活泼却不自然《东方时空》主持人的记者身份和严肃深沉曾经是标志性形象,而新版《东方时空》主持人却笑吟吟地开始和观众“共同开启全新的一天”,并且开始正式主持之前两人还在窃窃私语。也许是为了“轻松活泼”,《早新闻》的总主持人和两个分主持人也是边聊边报。《传媒链接》中四个主持人围坐一桌,你一言我一语“我这儿有个什么新…  相似文献   

16.
对全国大多数的广播电视报来说,由于自身采编力量和报纸性质等原因,刊登的稿件大部分摘自其它娱乐、影视、法制、生活、服务类报纸,所以人们形象地称之为“一把剪刀一瓶浆糊”办报纸。其实剪剪贴贴选取稿件并不丢脸,现在全国文摘类报刊多如过江之鲫,如《读者》、《青年文摘》、《新华文摘》、《特别关注》、《读报参考》等等,这些报刊把剪剪贴贴的事情办得上了一个档次,办成了一个大的文化产业,成了众多正常报刊社羡慕的对象。  相似文献   

17.
孙力 《声屏世界》2005,(12):49-51
变传统的“三轮驱动”为“四轮驱动”.新的战略构思让《安徽广播电视报》在市场竞争中重获生机,做大做强。品牌经营、整合报纸、经营媒体,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得到升华,《安徽广播电视报》在实践中力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意味着中国戏曲精神与艺术的新发展。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自2017年《中国戏歌》适时创制以来,体现出演绎模式的"灵与动"、演绎内容的"虚与实"、演绎精神的"通与透"等特征,"戏"与"歌"终于有了各自螺旋创新发展的新模式,并在《中国戏歌》的舞台上绽放出中国戏歌的巨大魅力。本文通过"起、承、转、合"四个关键词,解读《中国戏歌》电视音乐节目创制模式,以探讨传统经典戏曲文化与新媒体、新音乐有机融合特有范式及其规律,为新时代《中国戏歌》电视栏目的持续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CBS《60分钟》的变迁对中国电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60分钟》面世的1968年,美国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主要电视网的周二晚间节目遭遇激烈的竞争。当时就整个星期来说,美国最受欢迎的节目是ABC(美国广播公司)的《MarcusWelbyMD》(《马可斯·威尔比大夫》,简称《威大夫》)。其他两个全美性的电视网(CBS、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都想方设法与这个完美的形象竞争。威大夫建立的形象不但是个好得不能再好的大夫,也是个好得不能再好的父亲,几乎是病人梦寐以求的再世华佗。他永远不慌不忙,总能在最恰当的时间做最恰当的事和讲最得体的话。当时正值冷战,世界分为东西两大阵营,双方不仅在政治上…  相似文献   

20.
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等传统文化类节目之后推出"中国诗词大会",获得广泛关注。节目以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载体,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节目主旨,设计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可视性为一体的节目形式,选拔来自全国范围的诗词爱好者参与其中,并邀请诗词大家就诗词进行解析,节目以受众为本的设计理念和传承中国文化的正能量内涵,一经推出就获得强烈的社会效应和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