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运用审辨字形、排比归纳、参证方言、审察文例、参考异文等方法,对清代以来浙江地区契约文中的俗别字、方言字、疑难词、方俗词进行考辨,以期恢复契约文书的本来面貌,提高清代以来契约文书整理和相关研究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在生产方式上虽有所不同,但在生产和经济生活方面确需相互依存。有清一代蒙古地区,尤其是内蒙古地区,汉族农民和蒙古族农牧民之间的这种依存关系,尤为明显。遗憾的是清代史藉对此记载鲜少,又多语焉不详。偶读《大清会典事例》,看到一条蒙旗呈请清政府批准招请口里汉族农民传授农耕方法一事,颇发人深思。摘抄如下:“乾隆十三年(1748)……喀喇沁三旗,自康熙年间呈请内地民人前往种地,每年由户部给予印票800张,逐年换给。现今民人前往者众,此项印票竟成具文,应行停止。嗣后责令司员暨同知通判等,查明  相似文献   

3.
清代诗学概念、命题是清代诗学理论高度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然而这些概念、命题的意蕴往往难以把握。为此,本文对部分清代诗学概念、命题作了辨析。  相似文献   

4.
清代中期内蒙古东部地区的戏剧发展情况,尤其是民间戏班进入宫廷的演出,集中概括了当时蒙古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风貌。从蒙旗十八班的始建、发展到衰落过程中,可以看到戏剧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特殊性。同时反映出内蒙古的戏剧活动也是和全国戏剧发展紧密联系的。蒙旗十八班的演出,不仅得到皇帝的赏识,也受到普通百姓的喜爱,这些为探讨少数民族戏剧的发展与走向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戏剧史》是台湾当代学者唐文标先生研究中国戏剧史的一部力作。由于唐先生曾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有着较深厚的哲学功底,因而他的戏剧史是站在较为宽广的文化背景铺叙而成的。一方面他运用比较文学的原理,抓住中西方戏剧的各自本质内函,通过对古希腊戏剧和中国戏剧的“质”的比较,寻找中国戏剧晚出的原因,不失为一种方法。另一方面,唐先生把治戏剧史的眼光投向民同,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考察中国戏剧的渊源,可谓另辟新径。中国戏剧的渊源是一个长时期来悬而未决的难题。这是由于一则中国戏剧是溶汇于歌  相似文献   

6.
陆游研究札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游受命宁德主簿应在绍兴二十七年冬;与敕令所同事们的关系及其工作;迁枢密院编修官时间应为绍兴三十一年冬;召对受沮原因分析;陆游与周必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至少"的隐含义肖皿舟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对"至少"的解释是"副词,表示最低限度"。"至少"的基本义多表达一种约摸、估计、要求或承诺的语气,显得稳重。实际上,"至少"的语里意义多种多样,表里关系是一对多的关系,除了上面的意思之外,在不同的语境中还有以下几种隐含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郭沫若与殷夫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郭沫若与殷夫都是著名的革命诗人。乍一看,他们之间没有什么关系。当郭沫若如彗星出现在诗坛的时候,殷夫才是个在乡村小学念书的学生。而殷夫初露诗的才华之时,郭沫若已投身到大革命的洪流中去了。虽然,在一九二七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后,他们同住上海,但郭沫若是以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的身份,奉武汉政府之命在上海组织总政治部分部,殷夫则是一个才和党发生关系的  相似文献   

9.
后世把以曹雪芹、高鹗《红楼梦》及相关续作为主要题材创作的戏曲作品叫作“红楼戏曲”。“红楼”戏剧与曲艺作品,在《红楼梦》的传播过程中起到了十分巨大的作用。但对于清代首部红楼戏剧和第一部曲艺作品的创作、流传及对后世影响等《红楼梦》改编与传播史上的一些关键问题,至今却未见详细地考证与定论。  相似文献   

10.
论文以史论结合的方式,既梳理了清代弹词的发展轨迹,又对几个突出问题进行了专门论述。论文认为弹词的直接渊源是宋代的陶真,提出了弹词渊源于“瞽人诵诗”的假说。清代弹词形成叙事体和代言体两类。清代弹词存在着一个由书场曲艺渐变为案头文学的雅化历程。这个过程是随着书场弹词、书坊弹词、书斋弹词三部分的雅化趋势及相互消长的态势完成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弹词本是一种以娱乐为主的雅俗共赏的通俗文学,过多的赋予其教化使命或者一味的追求商业利益,都会葬送弹词的文学生命。文体分化使代言体弹词占了书场说唱的主流、叙事体弹词在书斋里的主导地位则始终未被撼动。两种文体的不同归宿说明了适者生存的文学生态原则。另外,作为文体分化的副产品。弹词的案头化最终导致了弹词文学的消亡。清代女性弹词中出现女扮男装现象。论文认为,文人“女性化心态”的历史符号学、文学创作思潮中的女性“士人化”及清代中叶兴起的才女文化热潮,是女扮男装文学现象文化的、文学的、社会的大背景,而封建礼教对女性的压抑和束缚则是易妆的直接诱因,挑战现存秩序成为易妆现象最突出的文化表征。女性写作最普遍的弱点是对男性世界的陌生,这一点直接导致了作品中易妆女性不被读者信任的命运。  相似文献   

11.
12.
陆游洞悉科举的弊病,由此而厌恶充任监试官;入蜀时写了思想风格完全不同的《入蜀记》和入蜀诗;尤其是对宋代的《农器谱》给予了热情赞扬与高度评价,显示了他的重农思想。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尝试对林徽因诗歌作全面观照和总体把握,并就林徽因诗歌研究问题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文章粗略地评介剖析了林徽因诗歌的总体面貌:一、两个创作时期和三个常用意象——“梦”、“死”、“夜”;二、两个创作倾向——内心体验和返归自然:三、三个创作母题——阐释爱情、悔悟人生、体验死亡;四、发自创作主体个性素质的独特的风格特色及英审美意义——飘逸,自然,新奇,空灵,等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关于元代量词的三个问题:1.元代名量词 儿尾。这种现象是北方言的反映。2.元代名量词的词尾化。这种现象是语言精密化的体现。3.元代量词与现代汉语量词的比较。从中发现量词的发展存在繁化和简化两种力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艺术形态学观点重新探析了有关诗歌文本形式的一些理论问题。认为诗歌作品与非诗歌作品的界限是形式上的,而非内容上的。诗歌形式指的是诗歌作品生成与接受过程中各种内在与外在成份品质相互整合而形成的一种动态性的有机结构。诗歌形式的流力在于它所蕴含的美学信息、美感设计与美学目的。诗歌形式结构是由八种层面因素相互作用互为依存而构成的立体动态模式。诗歌文体形式有两种类型:诗体形式(依话符结构规范分类)和群类形式(依题材功能价值分类)。诗之意义是指通过诗篇全体形式结构红织协同整合而呈现的美感信息和人类经验。诗人的主体性对诗歌形式的选择与创新是由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两种因素决定的。诗歌形式的产生和演变与文化形态密不可分,应该更多关注诗歌形式背后的文化语码。  相似文献   

16.
梁廷枏是清代中后期较为重要的戏曲理论家,他的戏曲理论代表着当时戏曲理论发展水平。梁廷枏提倡戏曲语言典雅含蓄之美,追求语言的新巧自然,希望通过对语言的追求,构造情在意中、意在言外、富于韵味的审美境界,对清代中后期以意境为核心的戏曲审美境界的形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一、关于文学语言 举凡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寓言、故事、报告文学等等,都是语言的艺术。作家凭借着语言这个工具,或者说通过语言的媒介,塑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反映复杂纷纭的社会生活,在读者或观众面前,展开一幅幅生动、鲜明的生活图画。离开了语言,就无所谓文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高尔基把语言称为“文学的第一要素”。  相似文献   

18.
札记     
生活如同一根燃烧的火柴,当你四处巡视以确定自己的位置时,它已经燃完了。 友谊以真诚来衡量,而真诚由友谊来奉献。 痛苦务求其速去,享受也不会久留。唯有希望永驻,它连死亡也可逾越。  相似文献   

19.
札记     
生活如同一根燃烧的火柴,当你四处巡视以确定自己的位置时,它已经燃完了。友谊以真诚来衡量,而真诚由友谊来奉献。痛苦务求其速去,享受也不会久留。唯有希望永驻,它连死亡也可逾越。过去孕育着未来并显现于未来。我们儿时见到和学过的许多东西,往往到成年后才能真正理解。  相似文献   

20.
札记     
差生也有闪光点自习课时,班长来找我:“老师,下午我们搞诗朗诵比赛,希望您参加.”我点点头:“好.”我走进教室时,李兵兵正朝讲台走去.他面朝大家,头扬得高高的,挺认真的样子.听他那声音洪亮、富于表情的朗诵,哪像个“双差生”!记得上次我到李兵兵家访问,谈到他学习成绩和纪律都不好时,他母亲说:他成天看小说、诗歌,骂也没用.李兵兵朗读完了,班里的学生都为他鼓起掌来.事后,我把李兵兵叫到办公室,表扬他朗诵得好,他很兴奋.我分配给他负责班里的墙报,几期墙报出来,都有新样子.我又叫他写一些如何遵守纪律的小文章.发现他写不出,我就让班里的“三好生”帮助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