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提高高职学生的素质,而“创新和实践”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首先是教师要有“创新和实践”的意识和观念,其次要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的兴趣和精神,还有就是师生共建“创新和实践”的环境,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发掘孩子的创新潜能,培养创新人才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要想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要培养师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也称创造性思维,是以独特性和新颖性为目标的思维活动。那么,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在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数学教育的核心目标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理所当然地成了数学教育教学研究最具价值的课题之一。其中,“意识”又是“能力”之先导。但是,“创新意识”需要更为具体的基础作为支撑。本文试对支撑这“创新意识”的主要几种“子意识”构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师生共同建构的课程模式能使学生主动探索并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师生共建课堂结构,要求教师做到"心中装着大目标,随时调整小目标",要把观察学生创新放在首位,善于捕捉学生的每个问题,并充分挖掘这些问题背后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5.
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新态势使各国把通过创新教育培养创造型的人才视为国家兴亡之关键,我国也不例外。为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了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素质教育的重点。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必须具备创新素质、成为创造型教师,否则就有可能使“创新教育”落空。一、教师创新素质的组成要素1.创新的观念与意识。要摆脱“应试教育”的羁绊,教师必须树立创新观念与意识,主要是要树立正确的目标观与师生观。所谓“目标观”是指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目标观念。它区别于以追求少数尖子的高分和升学率的目标,旨在开发全体学生…  相似文献   

6.
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基础工程的重要支撑。“自然辩证法概论”课以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目标,是高校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如何在“自然辩证法概论”课中深化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升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研究生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剖析“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教学与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内在逻辑关系,有助于进一步明晰“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教学对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作用。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课程反思等教学全过程,营造拔尖创新人才成才成长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将专业课程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建设“专创融合”特色课程,是新时代高校实现产学研协同育人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培育广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有着重大意义。基于对“专创融合”理论与实践研究现状的梳理,以“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课程为例,分析“专创融合”课程教学改革基础,从重构教学目标、开发课程资源、创新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方法以及改革考核评价等多方面探索“专创融合”课程教学改革思路,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创业能力,以期为高校“专创融合”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现行苏教版初中政治课程教学已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列举为政治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同时也引发了由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模式的思维转变。本文中,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初中政治教学工作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问题,从其自身角度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9.
“Z分目标——梳理目标——互动目标——自检目标——实现目标”的“五步骤目标实现’’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现代汉语课程的先进教学理念、全方位的教学方法和积极的参与意识等实践性特征在“五步骤目标实现”教学模式中得到了一定的体现。时代性、资源性、反馈性、多样性和实践性就是现代汉语课程“五步骤目标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之所在。网络教学、实践环节教学、师生互动、教学内容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都是现代汉语课程“五步骤目标实现”教学模式运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教育导刊》2008,(3):F0003-F0003
广州市美华中学传承优良传统,不断创新,以打造“质量领先,特色鲜明的名优中学”为办学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加强科研和教学管理为手段,关注师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我们的素质教育是培养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内容充分贯彻了这一指导思想 ,并体现出以下一些趋势。1 变以“知识为本”为“以人为本” ,大力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现在基础教育仍以“传授知识”为主 ,必须转向培养人的能力、促进人的发展的轨道上来 ,改变“重视讲什么 ,怎么讲”为“怎样培养人”。比如 ,现在提出的“一切为了孩子 ,为了一切孩子 ,为了孩子的一切” ,就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基础教育质量。2 改变以“教学数量”为“教学质量”来认识教育。这里所说的“教学数…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见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新课程改革包括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材、管理、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许多环节。其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课堂教学。因此,要达到培养创新意识的  相似文献   

13.
根据高职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要求,结合建筑设计专业的特点,针对传统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的不足,提出构建高职院校“建筑设计”课程项目“意识引动”“平台助动”“教学推动”“研赛带动”的“四轮驱动”教学机制;深化产教融合,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以“双师型”建筑设计大师创新创业工作室为平台,针对学生个性化需求,进行分学期阶段、分阶段项目、分项目任务、分任务内容的分类培养,使“建筑设计”课程项目教学实现“产、教、学、研、赛、创”相互融合,为高职建筑设计类课程项目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我们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已成为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一条基本原则。新课程的启动,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教育理念也需随之更换。课堂教学过程是课程的再生和开发的过程,教学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强化问题意识 培养创新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大学教育人才观、质量观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和造就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高师院校是培养中学教师的摇篮 ,“培养中小学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 ,进而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乃至形成全民族的创新意识 ,理应成为师范教育的最高目标。”因此 ,创新应该成为一种理念 ,贯穿于高师数学教育改革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 ,并最终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结构、内容体系、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得以体现和落实。强化问题意识 ,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而如何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异精神 ,并将其引向真正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特别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采用“导读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所谓“导读”,是指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把学习的主体———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置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一切启发引导都是为训练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读写服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导读法强调教师要树立五种意识,即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目标的目标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主体意识,通过听说读写训练形成语文能力的训练意识,教与学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情感意识和为学生的创造精神开辟道路的创新意识。导读是“导”与“读…  相似文献   

17.
<正>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开展得轰轰烈烈,培养新时代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作为一位在一线任教多年的思想政治教师,使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就成为一个最为重要的责任。下面就个人多年的经验谈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转变师生角色,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激情师生角色和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首要条件。新的《义务教育政治课程标准》更加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提倡教师为主  相似文献   

18.
孙秀嫣 《现代语文》2006,(7):112-113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是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之一,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各国学者都在积极探索。例如,麻省理工学院早在1948年就开设了“创新力开发”的课程。南美的委内瑞拉在20世纪80年代也在学校开设了“学思维”的课程,以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也进行大量积极的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陈钟慧 《学子》2013,(12):59-59
数学课程标准把“解决问题”作为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指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因此,我们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朱松标 《中学理科》2007,(12):75-76
党中央提出:“要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在《科学课程标准》的目标中提出要“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国家的希望,只有拥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能强国富民.我们如何利用科学课程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技术创新教育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