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以雄阔壮美的气格,峻拔浑厚的艺术形象,苍老沉着的笔墨、质实峻峭的皴波,表达了大自然的神奇,体现了“师法造化”的理念,为后世留下了不巧的破体之作。  相似文献   

2.
范宽,名中正,字仲文,因性情宽和温厚,世人呼为“范宽”而传之.为北宋三大山水画家之一.画初学李成,继师荆浩,后又深悟“与其师人,不若师造化”,遂迁居终南、太华等地,于岩隈林麓之间,常“危坐终日,纵目四顾”,领略大自然的真趣,对景造意.范的画落笔雄健凝练,喜以雨点、豆瓣、钉头等皴法为之,也因他生活在北方的关陕一带,画风画貌颇为雄壮.他传世名作有《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等.  相似文献   

3.
北宋著名画家范宽以其深厚的学养,独到的识见,融各家理念于一身,凭借终南太华的江山之助.完成了《溪山行旅图》这一破体之作。《溪山行旅图》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图式新颖,气势雄强;经营巧妙,虚实相生;胆识超群,气格不凡;笔意率真,气韵深沉;皴法多变,豪爽利落。  相似文献   

4.
师人不如师造化——临习范宽《溪山行旅图》@杨新豫$平原大学艺术系!河南新乡453003  相似文献   

5.
范宽善山水,初学李成,继师法荆浩,和关仝、李成为五代、北宋年间北方山水画三个主要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三家鼎力,照耀古今,为百代之师”的山水画大师。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评范宽:“工画山水,理通神会,奇能绝世;体与关,李特异,而格律相抗。宽仪壮峭古,进止疏野,性嗜酒,好道。常往来雍(今陕西耀县)雒(今洛阳)间;天圣中犹在”。他的山水画艺术从“与其师人不如师造化”到“求其气韵”“得山之骨法”“创意自我”“功期造化”这种创新与继承,“以似为工”严谨踏实的宋人画风影响着后代山水画坛,并开启了后世山水画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郭煕的山水画继承前代传统,师法造化,真实探索自然山川的奥秘,对中国山水画观察、表现自然的方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溪山楼阁图》,将宏伟奇险的山川景象和精工之极的界画楼阁融为一体,表现出画家丰富的艺术创造力,在皴法、树法、墨法、章法等表现技艺上,对前人的传统进行了大胆的创造变革。山体远取其势,近取其质,雄伟壮观;杂树表现丰富,层层推远;楼阁一笔不苟,井然有序;留白连天接水,上下呼应;设色古雅沉稳,层次分明,表现出画家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为北宋山水画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郭煕提出的"三远"理论和艺术实践,是他对中国山水画作出的最大贡献。"三远"不仅科学合理地结构了画面的布局形式,而且还指向了一种精神的追求,超越客观物象的局限而达到心灵自由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塞尚是现代艺术之父,他的艺术是对西方传统艺术的反叛,但却在无意之间和中国传统绘画的美学观念、表现方法趋近,这反映出西方现代艺术不再追求对自然的"摹仿",而转向了主观的表现。在塞尚的画中,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艺术奇特地汇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王维的传世画作《辋川图》谈起,探讨了中国山水画中有关堪舆意识的学说。综合绘画美学、堪舆美学的审美方式,追本溯源,寻求这两种不同文化门类,其表现方式的共同之处。本文认为,基于中国人朴素的世界观,形成了不同的表现传统文化的方式,在发展中不断融合、不断进步、相互丰富,进而形成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化。  相似文献   

9.
试论关仝《关山行旅图》的艺术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卉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26(4):I0004-I0006
中国山水画在五代、北宋时期处于一个大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名家辈出.关仝即是其中一位北方山水派的领军人物。《关山行旅图》是他的代表作品,这幅作品无论是空间布局、主体意象,还是留白,亦或是点景,都充满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此幅布局别致。城楼关隘置于远景一角,二三旅客正策马进入城关。近景高峰突起,危崖临流,崖上古柏虬松,远映城关。左岸坡陡翠肥,溪上横架长廊  相似文献   

11.
吴镇的山水画代表作《洞庭渔隐图》,既有元代山水画普遍的时代性风貌,又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风格。社会根源、历史根源、个人宗教信仰、绘画材料的变化等因素决定了吴镇独具个人意趣的画风。  相似文献   

12.
中国山水画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中国美术学院的学者童中焘先生在《极品山水——中国古代山水画论及画法图释》一书代序中指出:“继承与创新,本无矛盾,只因对继承的理解有了偏差,学习方法有了偏差,于是产生了矛盾。”多年来,艺术教育者在继承与创新的问题上反复探讨,试图开辟一条既可以延续传统又不乏创新精神的道路。中国山水画历史长达数千年,绵延不绝;中国山水画历代名家多如繁星,各领风骚;中国山水画历代名作云蒸霞蔚,数不胜数。纵观历代留下的浩如烟海的画法画论,我们更是需要领会和掌握其中的根本道理,取其精华,学为我用。苗根源编著的《极品山水——中国古代山水画论及画法图释》一书中既有作者对于传统画论的梳理,又配以大量的古画作品与作者在继承基础上创作的作品,以别具一格的方式诠释着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及其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母春生  罗晓飞 《文教资料》2010,(25):102-104
中国画是一种程式化很强的艺术门类,我们需要继承固有的历史传统,学习前人留下的宝贵经验。临摹是研究古老文化和传统中国山水画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学习、借鉴前人表现技法的一种主要手段,它不仅模仿形体,而且模仿画意。临摹古人的作品不仅能使我们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笔墨水平,而且能深入了解古人的内心世界。本文作者通过对临摹提出见解,使临摹在我们的学习中作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训练模式而广泛应用;并在中国山水画的学习方法中归纳出临摹的有效方式,以结合学习实践过程中的所见、所感、所闻为主要内容,对临摹在中国山水画学习中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进行,离不开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水、空气、土壤,对人体健康影响最大.对自然环境与人类健康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上海博物馆藏姚文燮《山水画册》集诗书画艺术于一体,不仅呈现了姚文燮精湛的绘画和诗词艺术,汇聚了张英、梁清标、高士奇、朱彝尊、孙岳颁、徐元文、汪懋麟等康熙间著名文人的诗词书法作品,而且反映了张英、张廷瓒父子与文化名流的交往情况,体现了张氏父子与姚文燮之间的深情厚谊,是桐城文化研究的重要文献资料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备战初中地理学业考试,上好复习课最重要。作者以人教版初二上《中国的自然环境》这部分内容为例,提出了三个复习策略;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梳理基础知识脉络,突出重点难点;讲究学习方法,注重学习效率;挖掘学生的潜力,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相似文献   

17.
2000年,《李可染世纪展》在台北、高雄展出时,通往展馆马路两旁电线杆上,成对地悬挂着以李可染作品《万山红遍》为主题制作的长幅展旗。据说,两市各制作了1000对——猎猎红旗把展出气氛烘托得分外热烈。  相似文献   

18.
试论现代中国山水画的创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现代以来,中国山水画在继承传统文化的有机营养基础上,融合了一浪接一浪的中西艺术思潮,在关注现实生活、表现时代情感、创新绘画语言的艺术道路上,由传统样式走向丰富多元,体现出对笔墨技法重新的解读认识和观念转型.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老一辈画家们的创作积累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语境的变迁,追求视觉感染力,探索笔墨实验,重建文化价值,山水画风格呈现出更为多彩变化的时代风貌.皴法这一传统的技法得到进一步发扬,作为山水画整体性审美的根基,紧扣时代脉搏,焕发出生动而新鲜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9.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最强盛发达的时期,由于佛教的广泛奉行,唐代佛教艺术之花遍开全国,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从唐代壁画山水的分布与艺术成就上来看,可使我们窥见到唐代画家在山水画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20.
比兴是中国古典美学审美论和创作论、欣赏论的重要范畴,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创作,使中国山水画达到了"无我之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