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师之说,由来已久,传统士子所读的经书《礼记》中的《学记》,即有“凡学之道,严师为难”的说法,传统启蒙教材《三字经》中亦有“教不严,师之惰”的讲求。然而多以“严”指对学生之要求,以致奉“严”为金科玉律,实误人匪浅。故今特撰文详辨,以求还其本色,名之谓“严师”正义。  相似文献   

2.
严师小议     
“教不严,师之惰”说的是为师要“严”。“严师出高徒”是一点也不假。人民教师都应当成为勤于治学、勤于教育的严师,以便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四化建设培养更多的又红又专的人才。怎样才算名副其实的严师呢?我认为首先应当严于责己。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历代“责己”“重以周”的严师佳话不胜枚举。教师“责己严”必须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相似文献   

3.
古人云:“严师出高徒。”又云:“教不严,师之惰。”这些话很有道理,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教书育人,就必须对学生严。 然而,什么才是严?教师对学生严有哪些误区呢? 我们说:严,就是按规章制度办事,奖惩明确、赏罚分明,严,就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始终记着《三字经》中的那句“教不严,师之惰“的教诲,恪尽职守,希望严师出高徒.但在和如今的学生的交往中发现,那样的“严“并不总是受欢迎,效果也并不总是很好.……  相似文献   

5.
氢气:“勤”比“惰”好。酒精灯:“惰”比“勤”好。正当氢气和酒精灯在实验台上争论得面红耳赤时,智慧老人从这里路过,他捋着花白的胡须:“孩子们,为何争吵不休呀?”氢气理直气壮地说:“我认为‘勤’比‘惰’好.自古以来,勤劳的品德倍受人们的称赞,劳动人民用勤劳换来了丰收硕果,多少学子靠勤奋功成名就……我也无时不以勤奋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故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我总是忠于职守,早出晚归才使同学们的实验成功完成,而且现象明显.谁像你酒精灯,偷懒成性,迟到早退.”酒精灯也毫不示弱:“我认为‘惰’比‘勤’…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教师体罚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问题。在古代不但东方的儒家思想强调“教不严师之惰”,就是在西方也有“不打不成器”(Spare the rod spoil the child)的谚语。但自人文主义和人权思想兴起后,虽仍有少部分国家允许对学生适当的体罚,但明文禁止体罚已成为世界的趋势。在美国这个普遍重视人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始终记着《三字经》中的那句“教不严,师之惰”的教诲,恪尽职守,希望严师出高徒。但在和如今的学生的交往中发现,那样的“严”并不总是受欢迎,效果也并不总是很好。这学期,对学生的偶然的两次游戏教育却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我由此想到,“严”也应有轻松的、可爱的外表。  相似文献   

8.
教师“转差”工作可以说是素质教育重要的一环。教师在转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问题: 严且爱 “教不严,师之惰”,教师对学生要求严格,古来有之。但有些教师奉行“严师出高徒”这一原则,对“差生”一味地强调严格,而不去主动与“差生”接触,不去关心和帮助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上的困难,不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疏导,结果使得“差生”与教师之间的  相似文献   

9.
许锋 《甘肃教育》2011,(18):96-96
人生最离不开“教育”二字。“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不清楚古人面对教育是否焦虑过,长久地焦虑过,如今的人,上上下下,老老幼幼,似乎都陷入教育焦虑的泥淖,不可自拔。盛夏的南国,天气炎热,使得我莫名其妙地焦虑;女儿转学受阻,回到户籍所在地选择一所一般的学校也要交巨额“助学金”,  相似文献   

10.
吕梅忠 《广西教育》2013,(30):42-42
“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古往今来,凡教者多遵循“严”字当头。如今,在推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严”已不是过去简单地要求学生“知书达礼”,而是更多地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更应该认真审视“严”的要求,明确“严”的内涵,掌握“严”的艺术,科学施“严”.  相似文献   

11.
《三字经》里有这样一句话:“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老师的教导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现在任性的我们还不能体会老师们的良苦用心,就让时间来证明他们崇高的爱吧!阅读本文的时候注意体会严师的“严”体现在那些地方,作者对乔丹小姐的“严”有何回应?作者对她的老师有着怎样的一份感情?  相似文献   

12.
新课改后,我们还需要“严师”吗?“严师出高徒”这句话放到现在还对吗?经过笔者的苦苦思索和亲身实践,我的回答是:如今更需要“严师”,只是现在的“严师”与以往有别。  相似文献   

13.
学生评价教师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我们稍稍留意他们窃窃私语的内容就会发现,学生评价教师如同教师热衷于评价他们一样乐此不疲。从《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可以看到,美国学生公开评价教师的人格品质、认知能力及教学水平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是私下的、非正式的呢?这与中国的文化背景及学生的性格特征有关,但最主要的还是来自于教师的影响。我们众多教师信奉的是“师徒如父子”、“不打不成材”、“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的教育哲学,在教书育人中扮演着一手遮天、一言九鼎、一句顶一万句的严师角色,这种特别…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教育有师道尊严的传统,有“教不严,师之惰”的警语,教师的“严”是大家都认同的文化观念,根深蒂固,至今在学校教育中还是主流观念。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严师出高徒的个例,而很少关注因为“严”失去学习兴趣,失去自尊自信的学生,很少关注因为“严”受到压抑,产生逆反心理,甚至耽误终身的孩子。在教育走向大众的今天,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严”要做观念上的解构和更新。  相似文献   

15.
吕朝红 《现代教学》2010,(10):35-35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孔圣人的“师道尊严”直到今天还受人推崇,可见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提出“教,必须严之”。而我国民间也有“严师出高徒”“棒下出孝子”的训诫。于是,好多年来,不少教师认为用一种严肃的神情实施教学活动要比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效果更好一点,理由是组织教学不用太费力。然而,多年的工作实践让我反思,传统的教育方法中有许多优秀的理念千年流传,而这些理念是否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教育历来有"严师出高徒"之古训,从"教不严,师之惰"到"严是爱,宽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无不向我们教育工作者揭示"施教从严"的道理。自古至今,严师也确实为各行各业培养了不计其数的人才,可以说"从严治教"是千百年来无数教育先贤之心血结晶。时至今日,我国教育界宣扬"严  相似文献   

17.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一种认知负荷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时常看到中小学生背着宽大沉甸的书包去上学,也常常可以听到这样心痛的呼声:“现在的孩子,学习负担太重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一个无需置疑的事实,也是长期以来亟待解决又没有解决的问题。尽管社会上也大声疾呼,但是似乎人人又都崇尚着“严师出高徒”、“熟练...  相似文献   

18.
我看严师     
我们常会说一句话:“严师出高徒”。也常会听见家长们说:“这个老师蛮严的,孩子放在他班上放心。”抑或是:“老师呀,对他严一点儿吧。”可见,老师之“严”,倍受推崇。“严师”在人们心目中是那种威严、庄重而神圣的人物。然而,高徒一定出于严师吗?  相似文献   

19.
《三字经》里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诚如所言,中国的传统教育向来就是以严格著称的,正所谓“严师出高徒”。惩戒,作为教育的一种方式,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所占的比重是极大的。不过,这种严格如今好像已经大不为人所推崇了,“惩戒教育”已随着“赏识教育”的受宠而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学生的违纪违法得不到老师的惩罚,致使学生违纪违法现象日益增多,校园伤害事件也屡屡发生。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20.
好老师,当温柔马红根写下这个题目肯定要遭人讥笑。“温柔”这个词,似乎与教师无缘。普通的教师羡慕“名师出高徒”,更信奉“严师出高徒”。然而,天下之大,名师几许?面对现实,更多的教师乐以“严师”自居。许多“严师”谢绝温柔、整天板着面孔、冷若冰霜、一副凛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