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早期民歌总集<诗经>,从儒家音乐美学的视角对其进行整理研究,来论证儒家所推崇的音乐美学观点,阐述了儒家音乐美学认为的音乐之美就是人性性情表现的情感意识,是来自人性深处的自然单纯的人性美.  相似文献   

2.
试论先秦儒家音乐美学“乐和”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是先秦儒家音乐美学的基本思想,是对传统美学思想精髓的提炼。先秦儒家主张"和"而"不同",强调音乐艺术的特征是和谐,推崇中正平和之音,强调音乐艺术的平和与适度,主张"乐与政通""乐通伦理",强调音乐的教化力量,音乐艺术与社会政治息息相关。儒家美学思想的主要内涵具体体现在孔子儒家美学的核心、审美标准、评价标准这三个方面。其中,"仁"的理论是儒家美学的核心,"美善合一"是儒家美学的评价标准,"和"是儒家美学的审美标准。先秦儒家美学观倡导的"乐和"观,是儒家"乐与政通,乐通伦理"为宗旨的音乐美学思想在现代社会的进一步普遍化、合理化、系统化。  相似文献   

3.
儒家音乐美学思想是我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主流之一。儒家肯定音乐对人的作用,注重个人的音乐修养,提倡合理的音乐欣赏,追求对音乐的客观评价,对于我国现当代音乐美学思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先秦诸子百家中论到音乐的不在少数。由于诸子的世界观不同,他们对音乐的看法也各有差异。相对说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两个体系:一是儒家音乐美学思想体系,一是道家音乐美学思想体系。关于儒家音乐美学思想体系,研究者较多,看法也较一致。蒋孔阳先生认为:《礼记·乐记》是其代表,它是“先秦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总结和集大成”(蒋孔阳:《评  相似文献   

5.
《乐记》、《乐论》是中国传统儒家音乐思想的代表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礼乐教化”的认识上,这两本书无疑具有经典意义的。儒家音乐美学由孔子发端。他极为重视音乐的人文精神和政治伦理功能,提出了“事君”、“事父”和“尽善尽美”的音乐美学思想。孔子奠定的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后经公孙尼(公元前五世纪)作《乐记》、荀子作《乐论》而形成极完整成熟的儒家音乐思想体系。儒家的音乐美学基  相似文献   

6.
董仲舒在中国思想史上影响深远,也直接影响音乐的发展。以往我们对其音乐思想研究欠深入,评价也失之偏颇。故有必要对其重新评价。一、董仲舒音乐美学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自先秦始,儒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各家学派在思想领域展开激烈的论战,同时在音乐思想上也各持己见。而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只有儒、道两家。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从《国语》《左传》等史料看来,在西周、春秋时期就趋于成形,至春秋孔子时,已粗具规模,荀子的《乐论》又加以补充,至西汉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基本成熟、定型。这一时期儒家音乐美学思想最主要的代表有:以《乐记》为  相似文献   

7.
《乐记》、《乐论》是中国传统儒家音乐思想的代表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礼乐教化”的认识上,这两本书无疑是具有经典意义的。儒家音乐美学由孔子发端,他极为重视音乐的人文精神和政治伦理功能,提出了“事君”“事父”和“尽善尽美”的音乐美学思想。孔子奠定的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后经公孙尼(公元前五世纪)作《乐记》,荀子作《乐论》而形成极完整成熟的儒家音乐思想体系。儒家的音乐美学基本立足于统治者的立场,总体上由两条互补的基线构成,一是由孔子的音乐“事君”思想被提高和普遍化为“乐与政通”的政治型音乐美学形式模式;二是“事父…  相似文献   

8.
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经孔子到荀子不断地得到深化与丰富,最后总结在《乐记》这本音乐美学里程碑式的著作里。历经几千年的发展与衍革,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重要观点依然渗透到今天的社会主义音乐文化的创作和审美中。作为现代人,我们不能固守传统,只有取传统之精华而去其糟粕,随时代的变革发展,我们才能刀:拓出新的美学思路,建立中国新的音乐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强调审判和艺术与社会伦理道德的关系。认为审病美和艺术无论具有怎样的特殊性都应受到社会和伦理道德的要求所制约。孔子奠定的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在《乐记》中获得了进一步发展,从而使儒家的“乐与政通,乐通伦理”为宗旨的音乐美学思想被进一步普遍化,合理化,系统化。  相似文献   

10.
闫超 《天中学刊》2002,17(6):117-118
一定的音乐美学思想是在一定的音乐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远古的音乐美学思想,起源于人们用音乐宣扬道德教化,用音乐吻合事物本源这一社会功利性的认识。如《夏书》曰:“九功之德,皆可歌也,谓之九歌。六府、三事谓之九功。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这里,九歌所颂的“六府”已被明确视为“百物”之本源。到了春秋时期,逐步形成了儒家、道家两大音乐美学思想,到三国两晋时形成了以嵇康为代表的音乐美学思想。 一、儒家音乐美学思想 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应从孔子谈起,孔子是中国古代艺术美学的奠基人之一,孔子的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11.
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学术空气最宽松、最活跃的时期,产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家。这一时期音乐美学思想也极为丰富,提出了许多音乐美学范畴的重要命题。音乐美学思想最为丰富的,主要是儒家和道家。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其音乐美学思想的特点是以礼为本,以“中和”为准则,强调音乐的社会功能和教化作用;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提出了崇尚自然的审美准则。儒道两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和”是中国古代哲学、美学思想与艺术创作及批评的重要概念,在被普遍认为是形式自律论音乐美学著作的《声无哀乐论》(下文简称《声论》)与儒家他律论的音乐美学体系中都有诸多关于“和”的论述。尽管嵇康之《声论》看似与儒家音乐思想相对立,但在“和”的观念上又有许多相通之处,这也恰好体现了嵇康与儒家在美学思想深层次上的相通性。  相似文献   

13.
《乐记》是儒家重要经典著作《礼记》中专门论述乐教的重要部分,儒家通过《乐记》诠释了音乐对个人对社会的影响,阐述了儒家通过音乐教化世人改良政治的理念。但音乐本身的政治功能和教化效果在儒家的诠释中被不恰当地夸大了,不仅误导了封建社会政治思想的演化,而且对音乐本身的发展造成了比较消极的影响。只有正确认识音乐的本质属性,将音乐与人性道德社会政治的影响关系厘清主次轻重,才能认识到音乐应当如何正确合理地发展,才能认识到国家政治应当如何理性平衡地运作。  相似文献   

14.
《乐记》是中国古代最系统的一部专门论述音乐问题的著作,它秉承儒家美学的重要思想,对乐的根源、本质、以及审美特征、乐的功能、礼乐关系等都做了具体、深入的论述。《乐记》是对我国先秦时期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总结与发展,其音乐美学思想是"礼乐"思想,"乐"从根本上来说要为"礼"服务,突出表现音乐的社会政治功能和伦理功能。在"礼乐相生,乐政相和"以及儒家"中和"之美的基础上,《乐记》多层次论述了音乐的基本审美评价标准——"和",其对"中和"、"平和"、"和合"之美的追求渗透于全篇之中。  相似文献   

15.
汉朝的建立和五行学说的风行,以《乐记》为代表的儒家音乐美学力图找到宇宙论的根据,从而形成《白虎通》的音乐论体系;而《淮南子》则承庄子而采儒家及五行思想,却难以弥合其中的缝隙。汉朝的灭亡和音乐本身的发展,中断了儒道两家音乐论以政教为鹄的取向。于是在玄学大兴的背景下,嵇康以道家音乐论为基础,改造了《乐记》以“乐”为核心的儒家音乐论,初步建立了一个以“声”为核心的新的音乐美学,实现了音乐美学的独立。  相似文献   

16.
<乐记>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具有美学价值的著作,是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代表,被视为"中国美学的开山祖".它在批判总结先秦各家音乐美学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性发展,其系统、丰富的音乐美学思想,对后世一直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迄今对我们仍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乐论>是先秦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系统总结,其思想对以后两千多年的音乐美学都有深刻的影响.<乐论>的社会功用主要是:乐以遭乐;肯定音乐在战争中的作用;教化人心,陶冶性情;调和矛盾,促进生产.  相似文献   

18.
魏晋是中国音乐美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其标志无疑是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它把音乐从封建政治功利中剥离出来,使音乐得以变得纯粹。在其著作《声无哀乐论》中通过辩论详细定义了声和音并深刻论述了音乐的本质与构成以及功能。他的音乐理论是对当时主流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反动,两种美学思想既对立又有联系。  相似文献   

19.
秦立蓉 《文教资料》2006,(31):149-150
儒家音乐美学以其独特的音乐精神、音乐美学观及审美标准为我国音乐教育留下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构建中国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提供理论基础,对实现现代音乐教育价值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孔子、荀子为代表的儒家,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以及爱国诗人屈原等大家,都通过自己的言论和作品,阐述了不同的音乐美学思想,使人们对"美"的认识和审美意识前所未有地深化.这些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对中国的音乐发展影响深远,是我们今天构建新的富于民族性的音乐美学思想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