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语文第六册《陌上桑》一诗中,对“脱帽著头”一句的翻译和注解是:“把帽子脱下,只戴着纱巾。古代男子戴帽,先用头巾把发束好,然后戴帽。著,戴。头,包头的纱巾。”这里的注解是没有错的,翻译却令人不解。疑惑之一,青年男子见到美貌绝伦的泰罗敷,把帽子脱下,只戴着纱巾,难道是在向罗敦行脱帽礼吗?众所周知,行脱帽礼以表示敬意,这是欧美国家的风俗,而罗敷生活的时代,这种礼节还未传到中国,故这样理解不行。疑惑之二,少年见罗敦而脱帽,难道是因为包头的纱巾很漂亮,他想在罗敦西前炫耀一番吗?如果是这样,更无必要先用…  相似文献   

2.
彭再新 《学语文》2006,(5):48-48
《滕王阁序》里有一句话“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高中课文注释“俊采星驰”为:俊美的人才像流星一样飞驰。这是形容人才。俊采,指人才。  相似文献   

3.
<正>人教版语文第二册《氓》关于"载笑载言"之"载",课下注释:动词词头,无义。笔者认为此条注释欠妥。笔者广泛查阅字典、词典,对"载"的注释各异:《简明古汉语字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注:乃;且。一说是动词词头。《诗·卫风·氓》:"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古今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注:又,且。【例】载驰载驱,归唁卫侯。(《诗·鄘风·载驰》)《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注:助  相似文献   

4.
<正>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会激发出无穷的活力。在引导学生自主诵读《伶官传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人教版)时,让学生充分挖掘和利用有关资料,反复诵读,认真品味《伶官传序》论点鲜明、感情饱满、气势旺盛的特点。但有同学提出,"誓天断发"的注释似有不妥之处,在分组讨论后,有些同学敢于探异求新,其看法很有新意,获得大家认可。现整理如下。"誓天断发"教材解释为"臣将一百多人相对号泣,都截断了头发,放到地上,誓死以报"。而各类综合辞书,也多宗这一解释。这是误读史料,误解史论,释义欠妥。立足句意,"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  相似文献   

5.
杜牧是晚唐著名的诗人,不同于晚唐柔糜的文风,他的诗立意高远,跌宕豪放,高丽健朗。“拗帩”是其律诗的主要特色。本文将从杜牧的一首律诗入手来研究杜牧“拗帩”诗风的表现,然后再从杜牧的身世经历、文学思想等几个方面来研究形成这种诗风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编辑加工的两个误区并指出形成原因,分析了"编辑把关"与"文责自负"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7.
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中华书局 ,1998年校订重版本 ,下同 )第 30页文选“齐晋之战” ,其结尾处为“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我戮之不祥。赦之 ,以劝事君者。”其中的第一句注为 :“不把‘以死免其君’看成难事。”即注者把句中的“难”一词理解为意动用法。照此看法 ,原句的意思就成了人们把“以死免其君”看成容易之事 ,这显然不合文义。其实 ,逢丑父冒着生命的危险设法使齐侯逃脱 ,此举诚非易事。文中的“难”当为“责难、责备”义。《左传》中“难”已有此义。《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齐人难之”。而“难”的“责难”义的产生 ,则源于…  相似文献   

8.
“否定之否定”作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的提法及其表述具有非科学性。在普遍性的视野内 ,“肯定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  相似文献   

9.
前后鼻韵母是普通话语音体系中一组容易混杂的音,是学习普通话的大碍,了解前后鼻韵母不同的发音机理和声学特征是正确发音的关键所在。本文将从前后鼻韵母声学特征和正确发音的思路两个方面探寻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11.
注释是教师备课的依据,是学生预习复习课文的最好辅导材料。尢其文言文的注释,对帮助师生正确理解文意、词意、句意作用极大,我们切不可忽视注释。  相似文献   

12.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有这样的一段话:“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其中文中的“第一要著”的“著”字怎么读?颇为难了不少的人。如有人读为“要zhù”的,有人读为“要zhāo”的。本想求诸课本,是疏忽还是回避,总之书中没有加注,查身边的词典,也无“要著”的词条。但“要著”从意思上似乎不难理解,是…  相似文献   

13.
“结发“注释质疑”山西许存浒《孔雀东南飞》“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句,课本把“结发”注释为:“古时候的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例如男子20岁,女子15岁)才把头发结起来,算是到了成年,可以结婚了。”我以为这样注释欠妥。“结发”诚然有“男子自成童开始束发,...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汉语里,“著”的音义比较单纯。读 zhù,是“显露”、“写文章”的意思,如“显著”、“著作”等。读zhuó,现代汉语里写作“着”。但在古汉语里,“著”的音义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桃花源记》文中有描述桃花林句“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教材注释把“落英”释为“落花”,我认为这种解释不正确.如此解释,与原文优美的意境相矛盾.注释按现代一般字典的义项取“落”字为“落下”之意.如果这样,上文所描述的应该是桃花凋落满地的衰败景象.既然满地落花,岂能有“芳草鲜美”的景色可观?又怎能使“渔人甚异之”而“欲穷其林”呢?况且花落地上,又怎能谓之“缤纷”呢?查考训诂专著《尔雅》,原来,“落”字有“始”的意义.“落英”者,始放之鲜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语文第五册《小二黑结婚》:“二诸葛摸了摸脸,取出三个制钱占了一卦,占出之后吓得他面色如土。”“制钱”,一词课本上注为:“清朝制造的铜钱。”此注误。《辞源》制钱:“明洪武以后官局所制的钱。因形式、文字、重量、成色都有定制,故名。《明史·食货  相似文献   

17.
姚炳辉 《学语文》2006,(2):48-48
《群英会蒋干中计》(高四册《读本》)中,周瑜在惊悉蔡瑁、张允操练“深得水军之妙”时,暗下决断,“思曰:‘二人久居江东,谙习水战,吾必设计先除此二人,然后可以破曹。’”  相似文献   

18.
对陶渊明“归去来兮”的解释似有定论,众多版本都解释为:“归去来兮,即‘归去’的意思。‘来’在这里是语气词,无实意,‘兮’语气词,多用于韵的句末或句中,表示停顿或感叹。”人教版教材的课后注释也持这种说法。笔查看相关资料,结合陶渊明的写作背景,以为将“归去来”解释为“归去”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教材选入的韩愈《师说》一文,对"吾师道也"中的"师道"的注释是:"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师,用作动词。"这个注释很值得商榷。"道"解作"道理"、"师"解作"学习",文意上可通,但似乎过于简单化,有损于文章的思想内容和韩愈倡扬师道的本意。这里的"道",应是指儒家之道;"师",应当看作名词的意动用法,理解为"以道为师"、"把道当做老师"。所以这样解释,理由如次:  相似文献   

20.
“死且不朽”注释疑议泾县中学陈晓保《之战》中“寡人之以为戮,死且不朽”一句,教材注为:“(如果)我们国君把我们杀了,(虽然)死了,也将不磨灭。表示当死,不冤。之,结构助词。”笔者对“死且不朽”的注释有异议,现与教材编者商榷。要正确理解一个词语,就必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