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春华 《中华家教》2011,(10):38-39
21年前,母亲把我送上了火车,从那以后,我一刻也没有停止地探索这个世界。从北京到上海,从广州到香港,从纽约到华盛顿,从伦敦到悉尼,从南美到南非,我游荡过50多个国家,在十几个城市生活和工作过。每到一个地方,从里到外,就得改变自己以适应新的环境,而唯一不变的是心中对母亲的思念。母亲75岁这年,我毅然决定放下手头的一切工作,回国、回家去陪伴母亲一个月。  相似文献   

2.
童年和童话     
上海人把我当北京人,北京人把我当上海人。我早上醒来常常发现自己既不在上海也不在北京。人家叫我作家,我作文常常不在家。我在上海读大学时想当作家。我高中毕业时想当翻译。我上小学时想读遍天下的童话。我两岁时是上海电影院里的老影迷。我生出来的时候没哭,光笑了,我想。  相似文献   

3.
马艾迪 《大学生》2013,(10):32-33
正北京时间这个专栏开了一年以后,我们又回到了原来出发的地方:5点!也许5是我的幸运数字吧,我决定做个小小的旅行,去一个特别的5点钟方向。如果我们把北京城五点钟的时钟手臂稍微延长,就可以看到它指向北京的小姐妹——天津。所以,我买了55元的高铁二等票,然后出发看看这个方向可以遇到哪些有趣的人。出发前,我发现天津还有个盛事: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传奇一生——萨马兰奇纪念馆首展"仪式4月21日在天津举行,2013年正好是北京奥运会5周年,2008奥运会是北京历史性盛事,改变了这个城市的很多面貌。所以我们决定把目标定在萨马兰奇纪念馆——与北京的5密切相关的地点。  相似文献   

4.
在我的书桌上有一个精美的相框,相框里装着我5岁时和董浩叔叔的合影。我把它摆放在书桌最显眼的地方,每当看到它,就会勾起那段美好的回忆……那时候,我跟着爸爸、妈妈在北京生活。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被邀请参加中央电视台“大风车”节目。  相似文献   

5.
《高中生》2007,(23)
从12岁起,许飞就一个人在北京生活。她回忆说:"当时家人很不放心我独自在北京读书。记得我妈把我送到学校安顿好后,都哭得不成样子了。但当时我就想在北京唱歌,心想自己死也要死在北京。"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我收到一个女孩来信,信中说柯老师:几年前,家里为了我的前途,把我送到北京读书。妈妈不放心我一个人,辞了工作,离开了家,让爸爸一人生活。一过就是三年。今年高考结束,妈妈让我先回家陪爸爸,她留在北京等我的录取通知书。  相似文献   

7.
正等待毕业答辩的这几天,我开始动手收拾东西,把这么多年在北京积攒的物品整理一下,该留的留,该扔的扔,犹豫不决的就打包寄回家,让爸妈替我拿主意。虽然我知道,他们通常会囤积起来,等我回家之后再处理——在我成年后,他们已经越来越依赖我做出决定。毕业后去上海的想法,他们起初是反对的,爸爸认为我在北京已待了整整十年,亲戚朋友又都在北京,何必再去一个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我理解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的5年里,我有幸拜访了中国的许多中小学。我参加过两次"中国桥"活动,一次是为各校领导组织的,一次是为我自己的学校安排的。欧盟第二学校与上海实验中学开展了一个非常好的学生寄宿家庭的交流活动。我们的小学部也与北京史家小学开展了一个虚拟的交流计划。在我参观过的中国学校里,令我感到震撼的是中国学校教职工的奉献和敬业  相似文献   

9.
去年10月26日一架波音飞机把我带回了久别的祖国。过上海海关,简便的入关手续给人好感,在上海转机后,我接着北上。转机后的飞机上,我与一位大学刚毕业的女孩邻座。由于气候的原因,飞机晚点了半小时起飞,旁边的女孩急得直跺脚,问其原因,说是下午在北京办完事后,要乘末班飞机赶回上海。在一个发达国家,从一个城市到远离千里的另一个城市去出差时,乘飞机早出晚归,并不稀奇。在日本我们从九州去东京也常这样做。 可是,在我的脑海里,有我大学毕业后第一次去北京出差时,从杭州去北京乘火车花了20几个小时的记忆。或许是我少见多怪吧。我接着问:去北京出差  相似文献   

10.
柯云路 《教育》2006,(8):52-53
不久前,我收到一个女孩来信,信中说 柯老师:几年前,家里为了我的前途,把我送到北京读书。妈妈不放心我一个人,辞了工作,离开了家,让爸爸一人生活。一过就是三年。  相似文献   

11.
记得小学时,我有一个十分要好的朋友,她叫晴。我和她的友谊长达5年,我俩好得像一个人。她活泼开朗,生活乐观。记得她曾对我说:“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不要害怕,‘天无绝人之路’。”但老天却偏偏要捉弄她,那是一个晴朗的夏天,我在班里坐着。晴急冲冲地跑了进来,对我说:“我现在就要离开这儿了,要去上海姥姥家,爸爸妈妈昨天正式办理了离婚手续,妈妈今天要带我去上海姥姥家。”她就这样走了。  相似文献   

12.
八年了,到上海。然而原本我是想去北京的。有着浓郁的人文气息的北京始终萦绕在我心头,好似一个挥之不去的美丽倩影。不过,最终我却来到了上海。偶结上海缘到上海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单位送我到复旦大学进修,本来计划考博的。学业结束时,朋友说某区招聘教师.让我陪他去看看。去中学,我是有些不屑的,但抱着试试看的念头.便跟朋友一起去了。哪知坐下来和主持招聘的老师一谈,招聘的老师找了一篇课文让我当场讲给他们听。可能是因为没有负担的缘故.所以我  相似文献   

13.
我在上海生活五十多年,见证了这个城市经历过的几个时代。苏东坡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很有道理。要一个上海人介绍或者评说上海,有点困难,难免偏颇或者以偏概全。生活在这个大都市中,如一片落叶飘荡于森林,如一粒沙尘浮游于海滩,渺茫之中,有时不知自己身在何处。有人说上海没有古老的历史,这是相对西安、北京和南京这样古老的城市。上海当然也有自己的历史,如果深入了解,可以感受它的曲折幽邃  相似文献   

14.
当初她在收到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之前,迟迟不肯买房,是担心我另有其他未知的地方要用到钱.而她一定要付全款,是为了不把生活的负担留给我. 我和她的生活画面 从北京回来,父亲辞掉了工厂的工作,在朋友的介绍下,去上海一间机械厂做钳工.听说,父亲是那间机械厂的骨干钳工,工资比原来翻了三倍. 母亲带着我在幼儿园旁边租了一间小屋子,我再也不能和伙伴们一起跳皮筋、一起玩过家家了.她买回了大堆的注音童话书,我只能自己按拼音读故事,她则在巷子口支起一个小小的包子摊. 我生病了,父母卖房子给我动手术.  相似文献   

15.
边璐 《新读写》2010,(3):31-31
波士顿的冬天来得格外晚,十二月和十月的上海一样温暖,可以穿着单衣出门,而远在北京的朋友却说北京已经白雪皑皑了。世界真小,上高中的时候总觉得美国是个遥远的地方,而如今,我奔波于太平洋的两端——清晨,听见上海家中父母的问寒问暖;夜晚,和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朋友们在网上交流生活点滴。一转眼,这已经是我在美国生活的第五个年头了而在哈佛的第一个学期也在不经意间过去。  相似文献   

16.
亲爱的妈妈: 我和爸爸平安到达了北京. 一路上我都在想象北京是什么样子,可到了北京,我还是忍不住拿北京和上海比.比如我们在网上预定的宾馆,是一家很小的宾馆,在北京南面一个连出租车司机都找了好半天的小胡同里.  相似文献   

17.
和爸爸妈妈一起看:能不能让我自己设计我的未来? 北京的小雪打来电话说:我今年1 2岁了,从3岁开始学习弹钢琴,4岁学习舞蹈,5岁又开始学习表演。妈妈希望把我培养成一个演员,作个小明星。随着年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初,一个女孩降生在福建省厦门市。她在这里平静地生活了20年,然后走出美丽的“海上花园”鼓浪屿,走向了上海,走向了北京,走向了世界。她成了举世闻名的医学家, 她的名字叫林巧稚。林巧稚5岁那年,母亲患了不治之症。弥留之际,母亲把全家人叫到跟前,用失神的目光扫  相似文献   

19.
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个好朋友准备出外闯荡,当他们到达火车站时听到有人在议论,说上海人很小气,问路还要钱,而北京人要慷慨得多,只要伸手就能要到钱。于是,在去北京还是去上海的问题上两人发生了分歧。一个决定去北京,他认为当乞丐都能很轻松地赚到钱,在北京生活不是很容易吗?而另一个决定去上海,他认为在上海连问路都能赚到钱,  相似文献   

20.
等待毕业答辩的这几天,我开始动手收拾东西,把这么多年在北京积攒的物品整理一下,该留的留,该扔的扔,犹豫不决的就打包寄回家,让爸妈替我拿主意。虽然我知道,他们通常会囤积起来,等我回家之后再处理--在我成年后,他们已经越来越依赖我做出决定。
  毕业后去上海的想法,他们起初是反对的,爸爸认为我在北京已待了整整十年,亲戚朋友又都在北京,何必再去一个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我理解他们这代人对稳定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却不能认同。在我看来,生命有限,而世界又如此辽阔,如果不能在有生之年,到处走走看看,生命的意义就会打折。当然,我并没有这么说,在他们眼中,我已渐渐变得成熟稳重,我不想让他们知道其实我的内心还这么不切实际,继而失望担忧。于是我找了个他们可以理解的借口:北京房价高,房租贵,空气差,工资低,还有很多让人忍受不了的政策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