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切教学实践中,都存在“无意识心理活动”,不管你承认还是不承认,它总是客观存在。我们语文教师也应该认识这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规律,并把它自觉地运用到教学中去,以提高教学质量。什么是无意识心理人的心理活动可以分为有意识心理和无意识心理两类。其中无意识心理是“未被意识到的心理”,就是人们注意力集中中心的外围心理活动。这是一种非理智的、不在进行集中思维的、无特定思维目标的心理活  相似文献   

2.
无意识亦即下意识、潜意识,它与意识一同构成人的心理活动。无意识和意识具有对立统一、相辅相成、彼此转化的特点。钢琴演奏训练的初始阶段,有意识地控制占绝对的主导地  相似文献   

3.
在体操课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就是经过许多遇练习后仍然失败的动作,学生在无意练习时,往往会出其不意地完成;无意识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现象,它以非理性的方式影响着人的认识及行为活动,甚至可以说,无意识乃是人的精神和心理活动的“半个世界”。如何发掘学生在无意识状态下的潜能,把无意识心理训练应用于体操教学中,是一个新颖且较难把握的课题,在探索这一课题的开始,首先应把握无意识的本质,按照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依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无意识是一种不自觉的认识活动和内心体验活动,弗洛依德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意识是指人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时所意识到的一切心理活动的总和,如思维、情绪、意志、记忆等。前意识是指无意识中可招回的部分,是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它处于无意识和意识之间。无意识是指“未被意识到的意识”,是主体对客体未被意识到的心理活动的总和。无意识的内容包括个人经历中曾被意识到但又被压抑或遗忘的部分,以及那些不自觉,未加注意的和处于意识阀限下的认识活动。  相似文献   

4.
追寻潜隐性:一种新的教学价值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的心理活动是由意识和无意识共同构筑的矛盾统一体,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密不可分。倘若人为地背离人的心理活动的这一客观规律,主观地漠视无意识这“半个世界”,那么,人们对人的心理活动的认识将会是畸形的、残缺的。就此而言,凡仅作用于人的心理活动的有意识层域的一  相似文献   

5.
情境教学的功能及运用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应具有自己的心理学依据,独有的功能和运用原则。下列心理学研究成果,可视为情境教学的部分依据。 (一)人的认知是一个有意识心理活动与无意识心理活动相统一的过程。众所周知,意识心理活动是主体对客体所意识到的心理活动的总和,包括有意知觉,有意记忆,有意注意,有意再认,有意重现(回忆),有意想象,有意表象(再造的和创造的)、逻辑—言语思维,有意体验等等。但遗憾的是,包含如此丰富内容的意识心理活动仍然不能单独完成认识、适应和改造自然的任务。有的研究认为人脑90%以上的潜能处于无意识心理之中。情境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正在于诱发和利用无意识心理提供的认识潜能。  相似文献   

6.
情境教学是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和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统一,在认知方面有启迪学生的可暗示性,从而使学生有意识和无意识地接受教育输入。  相似文献   

7.
人的心理活动,可分为有意识和无意识心理活动两类。心理学研究证明,当这两类心理活动处于最和谐的状态时,人脑的思维活动才能达到最佳的效率。 无意识心理活动,就是人们注意力集中中心的外围心理活动。这是一种不在进行集中思维的、无特定思维目标的、非理智的心理活动。我们经常发现,有时对某个问题百思而不得其解,搁在一边后,突然灵感忽至,豁然开朗。这种现象,正是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参与的结果。所以,从事心理学研究的人士说过:“一切意识都建立在无意识的组合上。”无意识心理活动一般是在精神放松,情绪安宁的状态中进行的。往往在这种状态中,人们的联想就能自由驰骋,情绪就能随意起伏,感  相似文献   

8.
<正>人是理性的动物,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构成了人的社会生活中本质。在人类对自身的研究中,人们所关注的是人的本质的方面和人的生命存在的主要方面,一切关于人的科学都是以人的有意识的活动为对象,以人在日间清醒的意识活动为对象,这不仅对于理解人的本质而且对于调整人们的社会生活都是必要的。但是,作为一种完整的生命活动,人还有其非本质的一面,次要的方面,这就是人的无意识的活动,梦是这种活动的重要表现。它虽然不是人的活动的本质方面,但它是影响人的本质活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情境教学”是根据人的认识是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和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统一、理智活动和情感活动统一的观点提出来的。它重视情感陶冶,强调发挥学生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潜能,使他们在思想高度集中,精神完全放松的情况下,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情境教学克服传统教育重理智、强迫灌输、死记硬背的方法,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设置良好的情境,通过教师的语言调节,缩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与,获得主动发展。通过角色的效应,强化主体意识。在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担当…  相似文献   

10.
唐朝诗人杜甫诗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隐性”教育,颇有春夜之雨的特征,通俗地说,它是教育者不公开教育目的,让受教育者在“非压力环境”中逐渐体会、感知事理、自觉改变其错而又自然地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一种良好习惯、培养美好品德的一种教育。班主任若能很好地运用它,便能有效地做好工作。一、以“无意识教育”为主导。现代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意识分为有意识和无意识两个层次。有意识部分可以感知,无意识部分则难以感知,虽然难以感知,却也是人的行为的一种动力。常用的教育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教育,二是间接教育。直接教育带有强…  相似文献   

11.
从心理学角度看来,人的意识可以分为无意识和有意识两个层次,有意识部分是可以感知的,无意识部分则像火山下的岩浆,虽是难以感知,却也是人的行为的一种动力。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真正的教育恰恰是无意识教育,而无意识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此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学校教育不仅要进行有意识教育,还要加强学生的无意识教育。我们班主任怎样有意识地利用学生的无意识因素进行教育呢?  相似文献   

12.
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通过教育而形成的,包括有意识教育和无意识教育。无意识教育有着有意识教育所不能替代的特点和优势,它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充分发挥无意识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情境教学模式是小学语文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让学生处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运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加强有意识的理性学习活动。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实现有意识与无意识心理活动的统一、理智与情感的统一呢?  相似文献   

14.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的意识有两个层次,即有意识和无意识。无意识不易感知,它虽不易感知,却有着一种左右人行为的动力。心理学的无意识,是指人与人之间未意识到的刺激影响和熏陶作用。由此看来学校的德育,不仅要利用有意识教育,还要特别关注无意识教育,要开发  相似文献   

15.
1 在审美心理过程中,意识与无意识之间有哪些复杂关系呢?主要有两种:互相排斥和协同作用。互相排斥指某些有意识的动机、意图、观念对审美心理活动产生干扰,二者形成矛盾对立的局面。结果,或是有意识的动机、意图、观念为无意识的审美心理活动所排斥;或是无意识的审美心理活动为有意识的动机、意图和观念所排斥。前者如托尔斯泰的消极思想因素(托尔斯泰主义)对他的艺术创作具有影响,但在创作过程中,却不由自主地摒弃了这些思想因素。再比如,十多年前,当我们带着批判的观点去听“资产阶级作曲家”贝多芬的交响乐时,却禁不住心灵的震颤;或是带着成见  相似文献   

16.
学校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 ,具有广泛进行社会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作用 ,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塑造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一、图书馆无意识教育的意义心理学认为 ,人的意识分为有意识和无意识两个层次。有意识部分是可以感知的 ,是有预定目的和任务而自觉地运用方法去认识事物的过程 ;无意识部分则是人的行为的一种动力 ,无预定目的和任务 ,也不采用专门的方法 ,自然而然地记住某一事物并留下痕迹的认识。与之相对应 ,图书馆开展思想教育有两种形态 ,当读者意识到自己是在受教育 ,这是有意识教育。如举行书译会、读书报告会、读书…  相似文献   

17.
试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是人独有的心理现象,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无意识是主体没有意识到的心理过程、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的总和。意识与无意识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关系,是由实践的发生发展过程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在班主任工作中,无意识教育作为对有意识教育的有益补充,具有隐蔽性、愉悦性和灵活性等特点,它能够有效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覆盖学生的生活时空。班主任工作中开展无意识教育的对策与措施:增强班主任的人格魅力,运用多种多样的教育方法,加强班级文化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9.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学说是非理性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它的主要缺陷是:夸大了无意识在心理活动中的地位,贬低了意识在心理活动中的作用;制造了无意识与意识的绝对对立,抹煞了二者之间的相互绕一;割裂了无意识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否定了无意识内容的客观性;混淆了无意识与生理本能的界限,把人的心理过程生物化,把人的行为自然化了。  相似文献   

20.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处于乐观的情境中可以产生愉快的情感,乐观的环境、心情愉快,兴趣会油然而生。教育心理学认为:情境教学注意激发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参与,并与有意识的心理活动相统一,能减轻和消除学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