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灰尘的旅行》(第十册)是一篇通俗生动的科常性说明文,它是著名的科普作家高士其的作品。(发表于一九六五年,选入课文有改动)。在这篇课文里,作者采用比较、分类、举例、数字等(?)种说明方法,并辅之以比喻、排比、设问等修辞方法,从灰尘的来源、功用、危害及控制措施等诸方面,具体地介绍了有关灰尘的一些常识。  相似文献   

2.
《黄河象》是九册第二组的讲读课文。它是一篇文艺性的科学小品,选自“少年科学丛书”《大象的故事》。作者刘后一。文章先介绍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样子和特点;接着介绍科学家们对这头黄河象的假想以及这头黄河象是怎样变成化石的;最后写象的化石发现。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假想”,这一假想是科学  相似文献   

3.
《观潮》是赵宗成、朱明元写的一篇借景抒情的记叙文。《一棵苹果树的来历》是俄国作家乌申斯基写的科学童话。《八只小猫》的作者是女作家菡子,文章选自她的散文集《前进的颂歌》。《外婆家的新厨房》是科普作家叶永烈写的科学小品。《柯里亚的木匣》是苏联作家左琴科写的一篇儿童故事。《信箱》是苏联作家泰慈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郑振锋的《海燕》与郭沫若的《石榴》在状物上有如下异同点: 善于抓住物象的外形特征进行刻画,给人留下具体鲜明印象,是两篇散文小品的第一个共同特点。如《海燕》中写的那些“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石榴》一文,写石榴那乍开的果实,则说它象一个破口大笑的人露出的“透明光嫩的皓齿”。这一比喻,使我们不仅看到了那硕大丰腴、  相似文献   

5.
《灰尘的旅行》是一篇常识性课文。它从灰尘的行踪、形态、分布和功用,来源和种类,危害及人类如何控制这几个方面,全面而又有条理地向人们介绍了有关灰尘的知识。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有关灰尘的常识,初步学习本文介绍、说明事物的方法,是教学这篇课文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篇以诗笔为文的散文佳作。文章借景抒情,写了春草的任性和朴素天真,表达了作者热情奔放、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篇散文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使文章贮满诗意,可与朱自清的《春》媲美。有以下几点值得品味。  相似文献   

7.
郭琴 《甘肃教育》2014,(16):110-110
正1.结合文本写作特色,引导学生体味文本艺术魅力的过程中,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思索如何现实地创作。例如,位梦华的《旅鼠之谜》是一篇很别致的科学小品,它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的写作特色,就很值得一学。"假如我们也写一篇关于人与自然的文章,要用这种写作形式,你打算写什么?如何选材"?我这样引导学生。学生在小组内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然后我请小组代表发表意见。学生普遍认为可用这种形式写一篇介绍小动物的作文,言谈中流露出对这种形式的赞赏,这种形式避免了一般说明文的枯  相似文献   

8.
读了一遍孙犁的《好的语言和坏的语言》后,觉得意兴未足,再细细读几遍,看出这篇议论文写得兴味盎然,说理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用语朴素自然,新鲜活泼,通俗易懂而又富于表现力,文中大量运用典型事例,恰当的比喻,使道理寓于其中,使读者易于接受。 其中,作者在论述初学写作的人该怎样练习语言,让我受益匪浅。我想,语言是人对生活、人生、自然的看法的表达途径,把有联系的语言有机地组合起来,就成了文章。不过,这里有一个关键,就是你对要说的事理,要有一些感情,如果对它毫无情感,勉强敷衍了事地把它写下来,就只会是一篇干…  相似文献   

9.
沈荣 《教学与管理》2013,(12):51-52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12课《假如没有灰尘》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下列实录是一位特级教师执教该课的片断:师:灰尘有什么危害呢?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在《灰尘的旅行》中这样写道(屏显):1.灰尘不但把新鲜空气弄脏,还会弄脏我们的汽车、房屋、家具、衣服以及皮肤。  相似文献   

10.
《人与蚌》是一篇精巧的小品,它巧妙设喻,美不胜收。比喻点明主旨文章紧紧抓住人与蚌的关系,巧妙设喻,言简意赅,喻事说理,给人以广泛、深沉的哲理思考。深刻阐述了厄运与不幸可以铸就辉煌的人生,可以成就光彩的事业。美丽有时会给人造成痛苦,  相似文献   

11.
<正>《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全是赞颂名人可贵精神品质的,另外三篇分别是《海伦·凯勒》《二泉映月》《郑和远航》。《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篇课文与其他三篇课文以及以前学习过的众多写人记事类课文有显著不同,它篇幅短小,就短短四个自然段,描述了司马迁忍辱负重的一生。其中最能突出文章中心,表现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图强的是第三自然段,作者也只写  相似文献   

12.
郭沫若,是“继鲁迅之后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旗帜”(邓小平),是中国新文学奠基人之一。他在文学领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当然,成就最高的是诗歌(以《女神》为代表)和历史剧(以《屈原》为代表),但散文也写得漂亮。《山茶花》是他1925年写的《小品六章》中的一章,这篇小品散文,写得很优美,很有情趣。  相似文献   

13.
大千世界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自然现象自古以来就以巨大的魅力吸引着人们世世代代去探索,随着科学文化的昌明发达,不少奥秘已被揭开,并被人类利用。也有的尚等待人类去探索、开发。而反映这一科学内容的一种独立文体就是科学小品。科学小品文笔轻松、活泼,善于运用比喻,把深奥的科学知识解说得通俗易懂。阅读这类文章就应把握作者怎样生动有条理的说明事物。科学小品往往采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物。《大自然的语  相似文献   

14.
本栏的三个科学小品介绍了三种物品:葫芦、水黾和盐。前两种物品相对比较少见,大多数人恐怕都不太了解,只有盐是人人都熟悉的东西。记得以前在同题作文中,我们谈到过科学小品的写作方法,那就是首先要写明这是一件什么东西,在这基础上适当运用一些写作手法,使文章生动、耐看。而“写明这是一件什么东西”,则离不开对这件东西的外形和作用做一些介绍。在三篇习作中,写得最为成功而清晰的,是《葫芦》一篇。为了使大家对这一不太熟悉的物品有所了解,作者以曾风靡一时的动画片《葫芦娃》入手,一下缩短了读者认知的距离。接着讲葫芦的种植,然后介…  相似文献   

15.
《与朱元思书》还是《与宋元思书》马东震选人中学语文教材的《与朱元思书》是篇除炙人口的山水小品,为历代传诵:作者吴均通过书信形式,给他的朋友朱(?)元思描绘了富阳至桐庐(现在均属于杭州市)沿途的秀丽景色,仅以一百几十字,就将富春江的景色写全、写活、写透...  相似文献   

16.
熊平同学的《瞧我们这一家子》是一篇极有特色的文章。我读罢之后犹如看了一场喜剧小品一样快活不已。熊平只是一个初二学生,能写出这么令人快活的作品实在不凡。我们完全可以把此文当作一个喜剧小品来欣赏。首先是人物登场。文章一开始就依次把“爸  相似文献   

17.
元思姓氏考略马东震《与朱元思书》是篇脍炙人口的山水小品,为历代传诵。作者吴均通过书信形式,给他朋友朱(?)元思描绘了富阳至桐庐(现在属于杭州市)沿途的秀丽景色,仅以一百几十字,就将富春江的景色写全、写活、写透了,创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可谓精妙绝伦...  相似文献   

18.
《劝学》是一篇好课文。它着重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并说明了学习要注意积累,要刻苦,要持之以恒的道理。今天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文章中心明确,论证严密,语汇丰富,风格朴实浑厚。之所以会这样,是与文章运用大量比喻进行论证分不开的。粗略地归纳一下,大致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取比浅显,正反论证。文中所取的比喻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或物,这就使人读了一目了然,感到特别亲切。文章一开始就提出“学不可以已”这一论断,接着连用青“青  相似文献   

19.
《琥珀》这篇课文语言精确,说明清楚,条理分明。教学这篇课文时要根据重点训练项目——《抓住要点考虑周到》和科学小品的特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从整体入手自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完整的印象。然后边读边议,弄清文章的思路和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可设计这样几个问题:1.这篇课文写了些什么内容?重点内容是什么?2.作者是以什么形式  相似文献   

20.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学小品,生动有趣,通俗易懂:1.描写和说明相结合,生动准确地说明事物;2.用词严密精当,且富于变化;3.运用形象的拟人和比喻来说明事物,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