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贾平凹是中国当代在散文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作家之一,他的散文呈现出浓郁的陕西地域文化特征,蕴涵着深邃幽远的文化意蕴。产生这种地域文化散文的根源在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抒写乡土风情的传统、文化寻根热潮的冲击、外来文学的启迪,而平凹先生对儒、道、释等传统文化的心领神会则构成其地域文化散文的精髓。  相似文献   

2.
魏清潮的散文创作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散文的优良传统和当下散文作家的责任感与担当意识,体现了当代文学创作必须为地方文化、经济服务的时代责任和时代要求,为文学界带来了地域文化散文这种新的散文样式,也为潮汕及其他地区的作家们提供一条可供借鉴的经验或道路。  相似文献   

3.
地域文化元素包括特定地域的语言、历史、民俗风情、生活方式及当地人民的文化性格等多方面内涵。孙犁的散文即包含了大量的冀中地域文化元素,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建筑了孙犁散文超越时代的恒久的艺术魅力。对孙犁散文的冀中地域文化特色进行深入分析,不仅能进一步深化对孙犁创作的理解,而且对河北地域文化甚至燕赵文化的弘扬和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根据散文文本特性,“散文情感”这一概念应被纳入散文理论家和批评家的视野,并将其运用于当今散文批评。以此为切入点,对当今流行的“大散文”品种及创伤进行了情感批判,并指出散文创伤观念的更新,要清除“散文情感”上的“泛意识形态化”色彩。  相似文献   

5.
小学综合实践课呼吁"回归生活和社会",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与体验活动。笔者认为学校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地域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洗礼,形成校本特色。  相似文献   

6.
海南特殊的地理环境及它的移民性质,形成了较为独特的地域文化。文章分析了海南地域文化对海南乡土散文创作的影响及乡土散文中地域文化体现,从而说明了海南乡土散文创作与海南地域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莫友芝是贵州这块热土上成长起来的一代学人,其身心饱受黔文化的熏陶,在他的笔下,不仅描写了贵州的地理特征,而且展示了贵州的地域风情、表现了黔中人物的精神面貌,表达了其对生养他的这块土地的热爱,文中的乡邦情怀尤其厚重深沉.总之,莫友芝的散文中总是有一股难以化解的贵州情结,充满了贵州地域文化的因子.  相似文献   

8.
再论:“散文情感”——“大散文”情感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散文文本特性,应将“散文情感”这一概念纳入散文理论家和批评家的视野,并将其运用于当今散文批评,以此为切入点,对当今流行的“大散文”口号及创作进行情感批判,可见出这是中国散文家潜意识中由来已久的“恋大”心理的反映,是散文情感的“泛意识形态化”,散文创作观念要更新,散文家务必要自觉甄别和确定自己的情感定位和取向,抒发一种以现代意识为底色的“人”的情感。  相似文献   

9.
地域文化与作家个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域文化哺育了文学。但在同样的地域文化影响下,有个性的作家仍然能写出具有独创色彩的作品来。一方面,作家可以在“行万里路”的生命体验中吸纳四方灵气,写出风格不拘一格、色调变化万千的作品。另一方面,有才华的作家,又可以凭着自己具有创新意味的作品改变地域文化文学的传统面貌,写出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0.
散创作须有学识,更须有真挚的情感,真情就是散的基础;同时,散的美也是一种善,其所以能给人以美感,正因为它善。符合善的规范,是散的前提。因此,散的情感美体现了真、善、美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1.
女性文化散文突破了当代女性散文长期被拘囿于一己生活琐事和人生常态的偏狭视野,冲破了女性散文惯常的小感触、小哲理式的审美规范,对女性散文长期以来甜媚无骨、轻飘俗丽习气作了彻底摒弃和超越。  相似文献   

12.
洪亮吉骈文,无论是祭文、墓表、铭诔,还是赋、序、书,都沉部悲愁,真挚感人。清新的辞藻、形象生动的景物描写和个体对人生、生命的思索有机地融合在其骈文中,这使得他的骈文超越流俗,成为清代骈文大家。生命永逝、亲人永决、壮志难酬等既是其骈文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突破骈文形式束缚、情感悲怨的原因。这种情景交融、借景言情的骈文,既继承了六朝优秀的抒情骈体,又自成一家,有力地证明了清代骈文具有卓然而立、繁荣复兴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3.
魏清潮的散文走的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传统写作套路,但他不会生硬地以自己构造的隐喻系统去改造和提升自然,而是赋予自然独立的美和表现价值。另外,他的大多数散文也不像过往的许多散文那样围绕意境的创造来谋篇布局,而是借用电影蒙太奇的表现手法,通过扑面而来的一个个画面的闪回、重叠或者对比,抒情或言志。  相似文献   

14.
对王勃的骈文作一全面的描述,从中发挥王勃骈文的审美情感层,即怀才不遇的愤懑与时不我待的焦虑情感,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感,思念亲友及故乡的感伤情感。王勃骈文的审美情感是对六朝以来的骈文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既要关注文学演进的纵向考察,又要重视文学发展的横向审视。传统文化与中国当代作家的关系获得了新的辨认与评价,区域文化视阈下的中国现当代作家研究也具备了充分的学理依据。传统文化和区域文化对于中国现当代作家研究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理论视野:传统文化视野下的文学研究不可能脱离共时性参照,区域文化视野下的文学研究也不能排除历时性比较,两者结合起来,方可在时间与空间、历时与共时相互交叉的视野网络中,立体化、多维度地展现中国现当代作家研究的文化汇通意义。传统文化视野和区域文化视野下的中国现当代作家研究已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依然存在一些误区和不足,有待进一步拓展与深化。  相似文献   

16.
作家向延斌的散文集《红枫树下的呢喃》以家乡作为情感的抒发点,描绘广西来宾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书写来宾特色的民族文化,来宾特色的美食与方言俚语。他以深刻的目光反思当下城市生活,寻找内心向往最初的原生态的世界,走上返回心灵故乡之路,完成了一部具有广西桂中地区特色的散文作品。  相似文献   

17.
许钦文的散文以其携带着浓厚的越文化底蕴而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越文化精神积淀的承传和越地域文化景观的展现使许钦文的散文创作呈现出开阔的思想视野和丰厚的文化意蕴,形成独具地域性的文化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18.
台湾当代散文理论的发展,相对其他文体理论迟缓,"五四"散文传统的压抑是其沉重的历史负担,突破因袭重负的呼声在20世纪60年代的现代主义风潮中传出。从文体界说、散文分类、名称确定等基础理论的建构中,可以探视其独特的传承与创新之路;而"现代散文"名称渐成共识,则凸显了台湾散文现代性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本把战国以前称为前散时代,在这一时代,化对散萌生的影响是多重的,主要是神话化、卜筮化和政治化。神话化之下的散其实是追忆的虚构散,它对散的影响在于叙事和丰富的想象力;卜筮化下的卜辞和卦爻辞因语言的精练、语义的朦胧而具有诗化的色彩;政治化之下的记事散在叙事说理中有比喻、引用、排比的运用,庄重里蕴含有语言的生气。它们从不同的方面构成前散时代散萌生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