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经典诠释是儒家核心价值得以传承的基本形式。《大学》是儒家重要经典,历代诠释者通过对《大学》文本的诠释,表达对社会与时代问题的思索。中国古代的《大学》诠释,存在《礼记》之《大学》与《四书》之《大学》两种路径,代表着不同的学术品格和价值取向。文本承载思想,不同的诠释路径背后是诠释者对经典思想意义体认的不同,表达了自身的看法,丰富了经典的文化意蕴。只有不断赋予经典新义,经典才有生命力,传统才得以传承。  相似文献   

2.
明末传教士在中国本土传教时对儒家经典进行了精心诠释,通过对很具有代表性利马窦的《天学实义》的文本解读,可以发现传教士儒家经典诠释中所显现出来的旨趣。  相似文献   

3.
"视域融合"不是读者有意识地用自己的观念解释文本,只有读者沉浸于文本所开启的境域中,达到与文本不分彼此的状态才能实现"视域融合"。所以,在中国哲学的经典诠释过程中,训诂、考据以解读文本原意是实现视域融合的先决条件。伽达默尔鼓励文本解释的多元性和创造性,但如果将"视域融合"误解为读者有意识地用自己的观念改造文本的活动,就会将一切随意解释经典的行为看作正当的,这必然严重危害中国哲学的发展。"视域融合"本身的局限是没有考虑视域融合的结果与文本原意之间的差异问题。如果将中国哲学的经典诠释当做经典的原意,将损害现代学术的严肃性和求真精神。  相似文献   

4.
以诠释表思想,以诠释成经典,是中国学术思想的两大形式特征。要研究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就有必要研究中国古代经典诠释。中国古代经典诠释,形成了许多诠释体式。具体研究这些诠释体式,是研究中国古代经典诠释的基本做法。"传"是中国古代经典诠释之最初体式。"传"体开创于《春秋左氏传》,完善于《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后衍生出"内传""外传""大传""小传""别传"等形态。"传"体在创立和衍生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古代经典诠释的两大诠释思想传统,即"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  相似文献   

5.
该文依据比较法研究理念,以大学英语综合课程为例,阐述研究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教师利用中国人文经典进行英语教学设计,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必备的中国传统人文知识和人文素养,并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经典大学理念主要为“学术自由”、“大学自治”、“教授治校”、“教学与科研统一”的思想原则。时至今日,这些理念仍旧是大学理念重要的基本组成部分,并对大学的生存发展仍具有重大的价值。但是,根据19世纪以前高等教育发展历程所总结的经典大学理念,已不能完全适应大学的生存发展,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革新。  相似文献   

7.
经典大学理念的现代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典大学理念主要为"学术自由"、"大学自治"、"教授治校"、"教学与科研统一"的思想原则。时至今日,这些理念仍旧是大学理念重要的基本组成部分,并对大学的生存发展仍具有重大的价值。但是,根据19世纪以前高等教育发展历程所总结的经典大学理念,已不能完全适应大学的生存发展,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革新。  相似文献   

8.
经典文本往往蕴含着深邃的思想魅力和"看似寻常却奇崛"的艺术魅力,教学中应当引领学生进行深度价值解读.教学张中行的<汪大娘>一课,应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围绕汪大娘的人物形象、文中反复提到的"常理"的内涵,以及文末提出"读书明理"的困惑理解这三个问题展开深度研读,以透视文本的隐含价值.  相似文献   

9.
借助某种真正具有独到眼光和手法的解读策略,针对人教版高中选修课本中的部分经典篇章进行分析,尝试打通古往今来经典之作的似有实无的界限,在重读经典的深度诠释中,可以使学生真正领会其中蕴含的具有普适价值的人事之理.  相似文献   

10.
该文依据比较法研究理念,以大学英语综合课程为例,阐述研究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教师利用中国人文经典进行英语教学设计,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必备的中国传统人文知识和人文素养,并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手稿》和恩格斯的《反杜林论》都不是一部关于自由问题的理论专著 ,但此两部著作却包含着十分丰富的自由的思想。马克思的自由观偏重于揭示自由的内在性、社会性、主体性 ,而恩格斯则侧重于揭示自由的外在性、对象性和受动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应对世人对于“阳明学”诠释经典日益“空疏”的责难,泰州学派发起了一场旨在不背叛阳明学立场而修正王学之弊,让经典解读与“百姓日用”相联系,建构平民化诠释学的运动.他们以“身本论”替代“心本论”,重建儒家经典诠释形上学;以“淮南格物”替代“穷理”“正心”,发明“百姓日用之道”;以“践行”替代“践形”,主张经典平民化诠释之实用性.在其学说建构中,充满了近代文化转型的启蒙因子,佛学元素在经典平民化诠释的生成中不断闪现,颇具美学意义的“狂”是其独具的学派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大学国际性是全球化时代大学的重要特征。这一特征自大学诞生时即已附着于大学,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内涵。大学国际性是一个时代范畴,同时又具有较大程度的永恒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经典诠释的内在根据——论先秦诸子与六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六经"作为先秦诸子所依傍的诠释文本,是由于它是中华文化的轴心、返本开新的依据.尽管先秦诸子之学百家争鸣,但"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故纵观、横观、合观先秦诸子之学所依傍文本的诠释特点,具有源头活水的一致性、核心话题的契合性、文本诠释的多样性、文本智慧的生命性、文本价值的开新性.这五个方面对诠释经典文本而言,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15.
王阳明“亲民”说和对朱子“格物穷理”说的批评,成为王船山反对、批判王学的最显著的靶标.两位学者在《大学》新民(亲民)和格物致知问题上的分歧和差异,由此展现船山对阳明心学的批判和指斥.  相似文献   

16.
《国富论》建构了现代经济理论的框架。斯密追求经济自由,又不排斥一定的国家干预。其思想对经济腾飞和经济转型的当代中国也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经”和“道”的关系、或“经→言→意→道”的关系中,有几点特别值得注意:不仅经典、文本是一个诠释学问题,而且圣人之言、圣人之意也是一个诠释学问题。所以,尽管有一个成语叫“离经叛道”,但其实“离经”不一定就是“叛道”;反过来讲,“尊经”“守经”也不一定就能“得道”。因为:不仅“经”或“书”不能穷尽圣人之“言”、圣人之“言”不能穷尽圣人之“意”,而且即便圣人之“意”也不能穷尽“道”本身。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尽管如此,我们还是需要言说,需要“意”“言”与“经”。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分析了大学英语修辞手法教学中文学经典引入的必要性,然后提出了大学英语修辞手法教学中文学经典引入的有效路径,包括将《我有一个梦想》中的平行结构引入课文修辞讲解、将《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矛盾修辞引入课文修辞讲解、将《名利场》中的借代修辞引入课文修辞讲解、将《名利场》中的明喻修辞引入课文修辞讲解、将《名利场》中的隐喻...  相似文献   

19.
《大学》价值体系以三纲八目为框架,对人生路径进行了具体的设定。此体系是一个互动的、开放的体系,具有政治伦理交融、理想现实结合等特性,对于中国传统社会的稳定、儒家理想人格的塑造以及儒学人文精神的形成具有特殊意义。自近代以来,儒家思想受到时代挑战,虽几经沉浮,但仍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存在着积极的现实价值,并进行着时代的转换。  相似文献   

20.

李商隐诗歌多用高唐神女典故,《有感》一诗流露出某种辩解的意味。但“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楚雨含情皆有托”适足成为某种暗示,引发后人作各种猜测和臆解。香草美人隐喻传统为这种诠释路径提供了依据,“作者何必然,读者何必不然”的主张又赋予诠释者以权力,两者共同构成了李商隐《无题》诗诠释的路径和历史,不仅强有力地主导了李商隐诗歌的诠释,也对后代诗人的《无题》诗写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