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报这支新闻战线的新军以旺盛的生机迅速发展、成长,在帮助企业搞好生产经营,团结、教育职工队伍等方面,发挥着其它新闻舆论工具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但是,我们在看到企业报可喜的发展势头的同时,不能不看到企业报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企业报目前普遍存在的带有共性的问题,归纳起来是“四多、四少、四差”: 一是偏重从领导角度来看问题,刊登领导报告、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记协组织的全国第四次大企业报经验交流会于六月上旬在鞍山钢铁公司举行。到目前为止,我国登记在册的企业报已有800多家,是新闻队伍中一支重要力量。会议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70多位企业报负责人同首都一些新闻单位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企业中新闻工作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特别是领导者,都想通过新闻媒介反映情况、扩大影响、推动工作。这对企业报总编辑来说是一件喜事。然而,喜中也有苦、难、忧。苦,就是苦在会议报道成灾。现在企业会议再多,领导讲话再长,企业报都得全面报道。如某些企业的厂长、经理主持召开一个会议,提出各项要求,其他副职就得分头开专业会进行贯彻。一个会议引发出若干会议。企业报总编辑对哪位领导召开的会议都得报道,否则,领导就会找上门来。这样,不仅报纸的信息量减少了,而且冲击了来自基层的新闻和典型报道。难,就是难在领导批示的见报的宣传提纲、生产报表、党政文件等材料,不好处理。按新闻的要求,这些材料不宜刊登,但领导有批示,总编辑又不能顶着不办。  相似文献   

4.
我国新闻出版业的人才结构不合理,在知识结构上学文的多,学理工特别是学经济和管理的少;在岗位设置上,搞编辑工作的多,搞经营管理的少;在专业分工上,搞发稿的多,搞选题策划的少;在领导来源上,来自编辑业务一线的多,来自经营管理部门的少;在内部组织上,偏重编辑室的多,偏重营销部门的少;在对外交流上,能出差、出国的多,能谈判、能买卖版权的少。改变现有的人才结构,使“过时”的人才,尽快转变为“应时”的人才,是人才工作和教育培训工作的新的目标。大力推进出国培训,是我国新闻出版产业发挥“后发优势”,赶超发达国家不可缺少的人才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5.
《开滦矿工报》于一九四九年创刊,四开四版,周四刊(含《星期天》专刊)。我们从一九八三年四月开始,围绕如何按照新闻规律办好企业报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改革带来的初步成效是:观念新了,文章短了,报道面宽了,版面也活了,报纸的发行量大幅度增长,达到三万八千份。打破生产报的旧观念正确把握企业报的功能企业报究竟具有什么样的功能?按传统的观念,人们习惯于把企业报看成是企业的机关报、工作报、生产报。这种办报观念,反映在报纸上,则往往是:①领导活动多,领导的讲话、指示都要登在报纸上;  相似文献   

6.
企业报新闻改革的关键何在?不在业务上、方法上、技巧上,而在于企业报体制的改革. 企业报的体制问题是很复杂的,既包括领导体制、管理体制、人事制度,也包括报社内部的采编体制、经营体制等。从领导体制上看,尽管现在的企业报基本都是党委机关报,但大部分不是企业党委直接领导,而是归党委宣传部领导,从山西省正式登记的30多家企业报的情况看,真正具有独立建制、并作为一级职  相似文献   

7.
由本刊和中国企业报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企业报研究会联合举办的《企业报论文选登》优秀论文评选,经专家评定,近日揭晓。郑全庭的《小报要办出大气势》获一等奖;张作武的《改变“四多、四少、四差”提高  相似文献   

8.
由本刊和中国企业报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企业报研究会联合举办的《企业报论文选登》优秀论文评选,经专家评定,近日揭晓。郑全庭的《小报要办出大气势》获一等奖;张作武的《改变“四多、四少、四差”提高  相似文献   

9.
去年10月中旬,中国新闻学会联合会副会长钱辛波,在湖北省第二汽车制造厂召开的全国大型企业报理论研讨会上,发表了他对办好企业报的4条意见。钱辛波说:不要把企业报办成机关报。由于企业出钱、出人,企业报代表企业领导发言,自然而然成为企业的机关报。不管企业报归党委管还是归企业行政管,企业报的机关报性质仍然没有变。一切要依照领导的意图来办,办报人把主要精力用于保证来自权力中心的信息传播。30多年的实践证明,这样  相似文献   

10.
新闻是立台之本,是一个台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可是观众普遍反映县级台不好看,主要是新闻节目不好看。笔者认为不好看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种:一、新闻题材受限。领导活动多,会议报道多,有用信息少,报来报去就是报那几个领导。由于地方台人员少,车辆少,有的台根本就没有采访车,全靠采访单位  相似文献   

11.
目前,县级广播电视台在新闻宣传中经常出现的“四多四少”现象.即“会议新闻多,社会新闻少:播出时间多,新闻信息少:跟随领导镜头多,反映群众呼声少:剪裁拼凑多,现场新闻少。”这就要求我们要更新观念.树立科学的新闻观,并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加强和改进宣传报道。  相似文献   

12.
蔡丽  王养孝 《新闻三昧》2006,(11):47-48
如何增强报纸的影响力,使其成为职工喜闻乐见的精神快餐,是当前企业报亟待解决的课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克服四种模糊认识。这四种模糊认识是:一、把传达上级的具体指示、具体意图、领导讲话,介绍具体的经验和作法,作为影响力的重头戏,而忽略报纸新闻性。具体表现为“三多”:领导讲话多,包括会议报道中的大量摘引;文件通知多,好一点的改头换面,冠以新闻标题、导语,有的原样上报,后面注明不另发文;用生产简报改编的消息多,这类消息多是阶段总结、经验做法介绍,长篇大论。二、过分强调企业报为生产经营中心工作服务,存在不能辩证地看待中…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已从事业余新闻写作四年。四年来,我坚持工作和写稿两不误,并以写稿推动工作,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新闻写作水平,先后在《湖北日报》、《中国企业报》、《法律与生活》、《财政》、《新闻知识》等国内九十家报、刊、台发表了四百多篇稿件。现就零碎体会谈一点。时间,来自“化零为整”众所周知,写稿需要时间。我几乎一直从事办公室工作,近年又被“提升”为办公室负责人,工作是  相似文献   

14.
当前,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搞活的进程中,如何改进企业报的宣传?笔者认为: 首先,要确立职工是企业报主人的观念。这是改进企业报宣传的需要。职工是企业报的主人,从理论上说,大家似乎都能接受,不成其为问题,但在具体办报过程中,这个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我们有些领导和编辑、记者、总认为自己是天经地义的宣传者、教育者,广大的职工读者则是受教育者。结果,企业报总是居高临下,由上而下灌的多,由下而上的情况反映和批评少;指令性的语句和陈言套话多,对话、谈心的方式同职工读者交流思想少;枯燥刻板的文章多,富有文采和充满生活气息的文章少,职工读者不感兴趣。所以,牢牢树立职工是企业报主人的观念,应该  相似文献   

15.
新闻报道把握“四多四少”很重要。一、多一些唯物辩证法,自觉用运动的、发展的、变化的观点去看待、分析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少一些形而上学,切勿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一成不变的观点看问题。二、多一些群众观念,少一些长官意志。多反映一些群众的实践活动,少报道一些领导的社会活动。三、多一些大局意识。少一些井底观天。心中有大局,才能把坐井观天式的新闻减少到最低限度。四、多一些新、深、美,少一些旧、浅、俗。新闻报道不仅要写的鲜活,而且要有深度。新闻报道要讲究点美学,内容美、语言美、结构美、形式美、观感美。…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企业中新闻工作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特别是领导者,都想通过新闻媒介反映情况、扩大影响、推动工作。这对企业报总编辑来说是一件喜事。然而,喜中也有苦、难、忧。苦,就是苦在会议报道成灾。现在企业会议再多,领导讲话再长,企业报都得全面报道。如某些企业的厂长、经理主持召开一个会议,提出各项要求,其他副职就得分头开专业会进行贯彻。一个会议引发出若干会议。企业报总编辑对哪位领导召开的会议都  相似文献   

17.
新闻媒体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目前,很多新闻媒体都存在着会议新闻多、领导人活动报道多,报道基层少、报道人民群众的活动少;报道领导新闻视角多,群众新闻视角少;新闻工作浮在上面多,真正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少,了解民心、民意、民情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刊林报海     
目前我国新闻市场 供需关系存在的问题 一、有效供给不足。1、新闻产品相对过剩,重复报道太多,一个事件十几架摄像机,几十个记者围着,连篇累牍,读一报而知十报。 2、报道角度同一,满足不了不同层次的读者的需求。 3、会议报道多,指导工作多,领导讲话多,而读者关心的新闻少,批评的新闻少,批评报道力度不够,范围不广。 4、服务性新闻欠缺,知识性栏目少。今年“探索奥秘”、“美国地理频道”的热播提示我国广大读者的知识性阅读需求远远未被满足。 二、供给限制需求。有效供给不足的直接后果是消费者的选择余地小,许多产品面…  相似文献   

19.
党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以后,县报的宣传报道,也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县报如何搞好经济报道,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就经济新闻而言,它绝对不单是孤立的行业经济报道。因此,县报的经济报道不仅数量要增加,质量要提高,而且形式要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笔者认为:县报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搞活经济报道。变微观报道为宏观审视。县报的记者习惯于对一个部门、一个行业、一个企业展开采访活动,进行新闻写作。这当然是必要的。但是,这种采访方式有时  相似文献   

20.
党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以后,县报的宣传报道,也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县报如何搞好经济报道,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就经济新闻而言,它绝对不单是孤立的行业经济报道。因此,县报的经济报道不仅数量要增加,质量要提高,而且形式要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笔者认为:县报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搞活经济报道。变微观报道为宏观审视。县报的记者习惯于对一个部门、一个行业、一个企业展开采访活动,进行新闻写作。这当然是必要的。但是,这种采访方式有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