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本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对它进行旅游开发现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本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特色鲜明。文章对本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其进行旅游开发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宝贵的资源与财富。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面临消失的危机,如何保护这些遗产资源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保护现状的基础上,科学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关系,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强调科学的旅游开发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近10年来国内有关民族地区社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文献的研究梳理,从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原因、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社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社区参与旅游开发模式等四大方面介绍已有的研究成果,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趋向进行了展望。结论表明:社区参与涉及多门学科,学术界对社区参与旅游的问题研究深度和广度还不够。未来我们应从社区参与方式和社区参与问题对课题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4.
王丽霞 《文教资料》2013,(27):37-38,58
河南是文化大省,其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本文通过分析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构想.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是一项独特的旅游资源,旅游和文化的深度结合正越来越成为吸引人们旅游的重要动力。金华市文化底蕴丰厚,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众多,旅游发展自然离不开文化,借助非物质文化遗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旅游文化商品开发,为旅游创造经济价值,旅游产业将得到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得以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旅游业规模化发展起步较晚,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还处在研究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规模化.本文认为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要在政府的宏观调控指导下,依据资源多样性、民族性、原生态特点而开发,并依据市场需求,坚持可续发展,重点投入,树立品牌,吸引游客,为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濮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文化价值较高,但是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开发利用方式单一、文化内涵挖掘不深等问题。濮阳市政府应以"全域旅游"为发展理念,与周边区域进行旅游合作开发,规划开发一批精品非遗旅游线路,同时对非遗特色美食进行开发,形成规模化的旅游产品。并形成以政府、企业和当地居民为主的互动机制,为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提供保障,寻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的双赢。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但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流动性、活态性、民族性等特点,旅游开发很容易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扭曲和破坏。目前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就存在过度开发、碎片式开发、孤立式开发等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必须采取“完善建立管理机制和政策法规监督体系”、“加强理论研究和科学规划”、“重视人这一核心载体的保护和提高”等一系列对策,尽快挺高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运用AHP层次分析和问卷调查法,构建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潜力的三级指标评价体系,对各评价因子进行打分得到"非遗"项目的综合评价结果。结果显示,阜阳市花鼓灯、梆子戏、嗨子戏三项传统演艺类项目和界首彩陶制作技艺、阜阳剪纸两项工艺美术项目的得分值较高。针对传统演艺类项目和工艺美术类两类项目,结合阜阳市的众多省级"非遗"项目提出旅游开发模式,包括博物馆等展示场馆、舞台表演、特色旅游商品、线路旅游模式、节事活动等五类模式。  相似文献   

10.
民族地区高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具有丰富的民族文献资源、稳定的民族学生群体、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高级人才三大优势,可通过参与普查提供线索和论证依据、开展课题研究、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教学活动、"产、学、研"相结合等途径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旅游教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关乎民族文化的存亡,是当代人重塑民族灵魂的历史使命.结合相关国际公约的核心价值观,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旅游教育的性质,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旅游教育的目标及现实意义,确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旅游教育的核心内容.认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旅游教育中的主要问题是:教育产业化、工程化、政绩化的价值取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价值取向的矛盾;教育实施体系的构建与教育行政体制的矛盾;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旅游教育的需求与实际供给能力的矛盾.针对以上问题,结合相关统计数据,明确了旅游教育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旅游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正确处理旅游开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以及旅游开发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措施等三个方面,细致的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文化是旅游行业最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元素,对于游客和旅游市场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断加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将旅游开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的结合起来,实现双赢,才能促进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14.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职教课程设置的研究,应建立于充分认识现代课程改革的意义及职教课程的特点之上.前者要求重新认识课程观、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后者强调自身的导向性、适应性、基础性、实践性与适应性.基于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与要求,其课程设置必须兼顾好民族性与多元文化性、乡土性与多样性、适应性与发展性.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与旅游开发结合发展成为当代旅游发展的新趋势。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开发的宝贵资源,但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也存在商品化现象。文章通过对真实性的阐释,从商品化和真实性之间的协调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浅谈民族文化与民族旅游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化是民族旅游业的生命力,失去文化的要素,民族旅游业将会丧失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依托。民族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使民族地区的经济得到大幅度的增长。"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成为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本地区经济的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与民族旅游业的关系,使之达到相互构建、彼此促进的目的,才能更好地实现民族地区和谐、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反省当前旅游开发中的几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模式,论述了在旅游开发中,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境进行整体性保护,要从文化持有者的视角出发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旅游视角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特定社会背景和价值内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是近来研究的热点。目前公众认识不清、传承人缺乏以及政府支持力度不够,致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障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适度地旅游开发,可以实现旅游、文化、经济三者之间良性的互动关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途径。政府、公众特别是传承人、专家、企业、旅游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的相关利益主体。  相似文献   

19.
怀化地区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资源,促进了本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但目前存在资源破坏严重、文化遗产备受冷落、民间艺术人才断层等诸多问题。在旅游开发中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可以采用文化重构方式增强文化遗产的现代生命力,并与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