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三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于1993年5月26日至29日在厦门大学举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和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共同发起主办。与会代表来自全国新闻传播界教学、科研和实践领域的18个单位,共35人。研讨会集中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一)关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传播理论体系问题。有这样几种看法:①“中国特色”不宜到处套用;②应强调传播理论的“中国特色”;③应实事求是。经过研讨,与会者基本同意,所谓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传  相似文献   

2.
第四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综述阮志孝第四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由四川省广播电视厅、四川省社科院、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共同主办,于1995年6月在成都召开。这次会议是自1982年第一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召开以来,提交论文最多、参加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盛...  相似文献   

3.
第四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四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综述潇湘1995年6月26日-3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四川广播电视厅和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联合在成都金牛宾馆召开第四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会上.来自全国传播学界、新闻界的专家学者宣读了58篇论文。70年代末.中国引进西方...  相似文献   

4.
第五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篇目题目姓名单位职务、职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广东传媒的发展》吴文虎暨南大学新闻系主任、教授《权力结构、经济发展与新闻体制:香港和新加坡的比较》陈韬文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主任、教授《信息传播在生产力要素中的聚合作用》刘...  相似文献   

5.
第五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于1997年4月21日至25日在杭州大学举行。研讨会收到50多篇学术论文。与会代表围绕主要议题“传播与经济发展”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研讨范围涉及大众传播与社  相似文献   

6.
第三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于1993年5月26日至29日在厦门大学举行。研讨会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和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共同发起主办的。与会代袭来自全国新闻传播界的教学、科研和实践领域的18个单位,共35人。其中有教授、研究员、高级编辑7人,副教授、副研究员等11人,讲师、助理研究员等14人,博士3人。开幕式由厦大新闻传播系副主任吴伟主持。厦门大学常务副校长郑学檬教授亲临大会致词并介绍了5月初在厦门召开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播学问题研讨会”,给与会者以启示和鼓舞。厦大新闻传播系主任  相似文献   

7.
第四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于今年6月在成都顺利召开。这次会议是自1982年第一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召开以来,提交论文最多、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会议。从参加的单位来看,科研院所4家,大专院校17所,新闻机构8家,还有3家杂志社,反映了传播学在中国已经从纯理论研究走向理论、教育与传播实践紧密结合的发展趋势。从提供论文的内容来看:理论研究正在向纵深发展,在基础理论和传播史、传播要素、传播过程、传播结构、传播类型、传播环境、传播效果、传播决策等方面部有质量较高的成果展示;应用研究亦广泛展开,包括了电视、报纸、杂志、图书出版、教学、社会调查、舆论调控、妇女与传播权、国际跨文化传播、传统文化与传播及各种传播现象研究。  相似文献   

8.
张宸 《新闻记者》2001,(12):69-70
10月18~19日 ,全国第七次传播学研讨会在南京大学隆重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和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系主办。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海外的70多位传播学者出席了这次盛会。这是新世纪的第一次传播学盛会 ,其主题为 :“新世纪的中国传播研究 :创新与发展”。研讨范围包括传播与全球化 ;WTO与中国传媒 ;外国传媒与政府如何应对WTO ;网络传播与人际传播 ;网络传播与组织传播 ;新世纪的传播学理论 ;传播学基础概念的界定与创新 ;新世纪的新闻传播大趋势 ,以及其他相关主题。…  相似文献   

9.
第四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开幕词(1995年6月26日于成都)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喻权域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来宾:第四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经过将近一年的筹备.今天开幕了。首先,我代表三个主办单位──四川省广播电视厅、四川省...  相似文献   

10.
孙樱 《新闻界》2001,(6):29-30
2001年10月18日至19日,全国第七次传播学研讨会在南京召开。围绕创新与发展的主题,此次会议征集了65篇论文,内容涉及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网络传播、传播全球化、WTO与大众传媒等多方面的内容,选题范围广、应用性强,充分体现出当代传播学向社会各个领域全方位延伸的趋势。这是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性的传播学盛会,数十位专家学者在会上畅所欲言,阐述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气氛热烈。他们的立论角度多姿多彩,虽然观点不一,却都经过了认真的论证过程,为这次大会营造了良好健康的学术氛围。新世纪伊始,面临着信息传播全球…  相似文献   

11.
在理论的阳光下思考第五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部分观点述评□本刊特约评论员潇湘1997年4月22日,来自大陆、香港、台湾三地的60余名传播学界的专家学者荟萃杭州大学,以“传播与经济发展”为主题,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演讲与讨论。讨论中,研究者通过应用与基础研究的...  相似文献   

12.
张毓强 《现代传播》2004,(6):103-104
20 0 4年的下半年 ,新闻传播学界盛会频频。继复旦大学“2 0 0 4年中国传播学论坛”以及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传播论坛”之后 ,2 0 0 4年 10月 2 3日至 2 4日 ,以“传播学研究融合与创新”为主题的第八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召开。来自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和韩国以及中国内地、香港、台湾的 2 80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 ,就传播理论、实践、以及传播文化研究等多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本届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共同主办。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上 ,共讨论了 15个议题 ,包括传播学理论、传播…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和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厦门大学大众传播研究所联合发起召开的第三次全国传播学研时会,于1993年5月25日至30日在厦门召开,来自全国22个新闻研究、新闻教育和新闻宣传单位的35名代表出席了这次学术讨论会,共提交论文34篇。中国社科院新闻所主任明安香同志主持了会议。这次学术讨论会回顾了1982年和1986年两次传  相似文献   

14.
1999年11月7日至8日,第6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复巳大学新闻学院主办)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召开。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新闻传播学者,和来自英国、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的海外传播学者、嘉宾70余人参加了会议。本次研讨会的主题定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信息与传播的中国与世界。”与以往相比,会议在组织方式,理论话语、关注焦点和研究方法诸方面,都体现出一些特点和进步。会议的组织工作,是国内新闻传播界第一次按照较规范的国际会议的操作方式进行:大部分提交的论文都经过专家组的匿名…  相似文献   

15.
2001年10月18-21日,全国第七次传播学研讨会,也是新千年全国传播学界的一次盛会在江苏省南京大学召开。研讨会的主题是“新世纪的中国传播研究:创新与发展”。 本次研讨会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研究所、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系联  相似文献   

16.
17.
陆晔 《新闻大学》2000,(1):13-17
在传播学者Tim O’Sullivan,John Hartley,Dan-ny Saunders,Martin Montgornery,John Fiske合著的传播研究领域最为通行的工具书《传播及文化研究主要概念》中。“传播”一词(Communication)被赋予了这样的涵义: 广泛地看,传播有两种定义。一是将传播看作是一种过程;二是将传播看作是在协商和交换意义。 就1999年11月7日至8日在复旦大学新闻学  相似文献   

18.
白贵  高菲 《现代传播》2006,(3):137-138
2006年4月21日至24日,来自海内外的新闻传播学者在河北省历史名城保定汇聚一堂,共同庆贺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传播学分会(简称中国传播学会)的成立,并召开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共同主办。来自全国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的近150名代表围绕“和谐与发展”的主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大会主题发言阶段,19位学者代表发表了各自的学术见解。主题发言涵盖传播学各个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尹韵公研究员对“非典”时期的新闻传播进行了再反思,认为媒体…  相似文献   

19.
第三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于1993年5月26日至29日在厦门大学举行。此次研讨会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和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共同发起主办的。与会代表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国际关系学院、暨南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郑州大学,杭州大学等新闻院系和黑龙江、四川、陕西等省的新闻研究部门共18个单位。  相似文献   

20.
第三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于1993年5月26日至29日在厦门大学举行。研讨会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和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共同发起主办的。与会代表来自全国新闻传播界教学、科研和实践领域的18个单位,共35人。4天研讨会期间,共有31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