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早间读报节目的勃兴,各地民生新闻的火爆,给央视《东方时空》《新闻联播》等新闻节目的收视率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东方时空》的改版并移师晚间是央视针对目标观众调整传播内容,应对收视市场整合播出时段以形成合力,达到最佳传播效果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梁波 《声屏世界》2006,(3):31-32
早间读报节目的勃兴,各地民生新闻的火爆,给央视《东方时空》《新闻联播》等新闻节目的收视率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东方时空》的改版并移师晚间是映视针对目标观众调整传播内容,应对收视市场整合播出时段以形成合力,达成最佳传播效果的重要举措。[编按]  相似文献   

3.
2004年9月1日,继2003年5月8日之后,CCTV-1进行了新一轮节目改版:《东方时空》调至18:14分播出, 提前启动晚间收视,为随后的《新闻联播》充当先锋,从18:14-19:51,打造近两个小时新闻套餐,锁定黄金时 间观众,巩固提高《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的收视率;七档精品栏目由22:35分提前到21:45分播出,保证 黄金剧场的收视人群平稳向后过渡,《新闻调查》、《实话实说》、《艺术人生》、《幸运52》、《曲苑杂谈》、《同一首歌》、 《开心辞典》七大栏目全部改为首播,构筑CCTV-1晚间的第二个收视平台;《晚间新闻》调整到22:35分播出,与 CCTV-新闻频道22:00重播的《新闻联播》形成错位,两个栏目相互衔接,而不是过去的相互覆盖,更利于观众收 看晚间的新闻节目,《星夜剧场》提前到23:10分播出,与黄金剧场前后呼应,满足年轻观众和晚归观众收看电视 剧的需求;两档剧场的播出剧目与编排方式全面创新,第一时间播出国内最好的首轮电视剧,引进播出更多的海外  相似文献   

4.
自2004年9月1日起央视老牌栏目《东方时空》的播出时间进行了重大调整.开始进入晚间.并与《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共同构筑晚间强势新闻时段。这不但标志着央视一套节目编排模式上的重大调整.同时也预示着在不断新变中寻求超越的《东方时空》的重新定位与再次变革.作为国内第一个对节目创作观念产生深刻影响的新闻杂志栏目.  相似文献   

5.
创新重大主题报道推进电视新闻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在中国,发生新闻最多的地方是北京,而新闻传媒竞争最为激烈的城市则在南京。仅就电视传媒而言,南京地区的晚间时段(17∶45-20∶00)除了央视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以及各省级卫视集中播出的地方“新闻联播”之外,南京本地的新闻栏目就有《江苏新时空》(江苏卫视)、  相似文献   

6.
刘浩宇 《新闻窗》2014,(1):87-88
随着传媒环境和人们获取信息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央视《新闻联播》传播方式老化、收视效果弱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在各地《联播》节目上也如出一辙地体现着:如今相当一部分人不看电视、相当一部分人看电视不看新闻、相当一部分人看新闻不看《新闻联播》。若我们总是在央视后面学其具体的一招一式,则永远落在后面,国家所鼓励和倡导的创新精神将无从谈起。宣传创新精神的媒体首先应该创新,《联播》播音员作为栏目出声露脸的代表更应做创新精神的践行者。而创新一定要有抓手,有突破口。  相似文献   

7.
金钱豹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03年2月14日晚7点30分,山西电视台的《山西新闻联播》节目,播出《绵山金钱豹不慎坠崖喜获救》的消息。金钱豹瞬间坠崖,是一个千载难逢的画面。当晚,中央电视台的晚间《新闻联播》节目向全国观众播出这一消息。2月15日晚,山西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陆续滚动播出绵山金钱豹的后续报道,《绵山金钱豹初步脱险》,让千千万万关心金钱豹的人们松了一口气。当晚,中央电视台的晚间《新闻联播》节目也再次予以播出这条消息。  相似文献   

8.
邵成武 《视听界》2006,(5):82-84
今年6月5日,央视新闻频道进行了开播以来的第四次改版,以创新的节目形态和频道形象加强早、晚间时段和周末节目的竞争力。围绕重新打造早间优势时段、整合频道资源的要求,综合性资讯节目《朝闻天下》应运而生,每天早上6点,在朦胧的晨曦中和观众一道迎接新的一天。80年代中后期,一些地方台开始尝试在早间开办新闻节目,星星之火并未成燎原之势。直到1993年央视《东方时空》的开播,一个汇集多个板块、播报形式灵活多样的新闻栏目“成功地把中国电视观众在第一时间唤醒,在早餐的时候打开电视机”。《东方时空》虽在早间时段播出,但并不具备严格…  相似文献   

9.
10月19日晚,央视《新闻联播》播出了一则寻人启事,为四兄弟寻找走失的母亲。舆论认为,这一举动或是更加亲民化的做法,或许也意味着央视《新闻联播》风格初变。(10月21日《北京青年报》)就此次播出寻人启事而言,可以看到央视的"亲民意识"。但央视《新闻联播》该不该播放寻人启事呢?从道德上来讲,这无疑是可以的,而从这个角度来评价,央视也算打了一场"胜仗";但从媒体的公共责任来说,《新闻联播》播出寻人启事,似乎有浪费公共资源之嫌。毕竟,《新闻联播》不是一档寻亲  相似文献   

10.
陈盛开 《今传媒》2013,(4):93-95
央视《新闻联播》是全国乃至全球收视人群最多的新闻类节目,它的一举一动都具有“风向标”意义.自从2012年下半年以来,央视《新闻联播》在逐步改版,尤其是2013年之后,改版力度更大,改版后的央视《新闻联播》更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更“接地气”、更有亲和力和活力,一改过去较为严肃、拘谨、呆板的形象,被称之为《新闻联播》的“变脸”.目前,中央出台八项规定要求改进工作作风,而央视《新闻联播》的成功改版为地方台《新闻联播》的改版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央视《新闻联播》是全国各个电视台必播的新闻节目,反映了国家发展趋势。随着时代的进步,央视《新闻联播》也在逐渐发生改版,改版后的央视《新闻联播》改变了过去千篇一律的呆板形象,焕然一新,更加具有亲和力,被称为央视新闻"变脸"。央视新闻"变脸"成功的改变了传统的《央视新闻》的形象,增加了收视效率。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我国省级电视频道普遍上星,观众在家可收看到的上星频道和本地频道多则50多个,少则20多个。每天19:00是央视新闻联播雷打不动的播出时间,为避免与央视撞车影响收视,地方新闻联播都纷纷选取在18:30登场。据调查,仅在福州地区,18:30左右就有大约15个频道同时播出地方卫视新闻类节目。选择上星台播出地方新闻,看起来违背了新闻的贴近性原则,实际上却成为独具  相似文献   

13.
《新闻联播》可能是中国观众最为熟悉的一种新闻节目样式。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为蓝本,各省、市都相继创办了与此类似的节目。这种地方版的《新闻联播》担负着宣传所在地方的重要任务,“政通人和”是其内容配制和话语设置的主方向。但是,据央视索福瑞公司《2005中国电视收视年鉴》对各省市自治区电视频道市场占有率的调查统计表明,18:00~20:00是卫视新闻集中播出的时段,而这一时段恰恰是各卫视频道在外地市场占有率的低谷。换言之,肩负信息传播和舆论导向两大重任的卫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在除本地区外的其他区域是不受欢迎的。  相似文献   

14.
杨鹏 《新闻界》2001,(3):54-54
2000年11年27日,新版电视杂志节目《东方时空》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早间时段强力推出。同已播放7年多的旧版《东方时空》相比,新版本无论是从播出时间到栏目设置,还是从主持人到制作、播出方式,都进行了大力度的改革,在保持原有优势的情况下有不少大胆的创新。这里,笔者拟就新版《东方时空》作简要的评析。历次全国电视收视率调查显示,早晨远非黄金时段,然而这次《东方时空》改版,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却是这一早间节目由原来的40分钟增加到150分钟,在中央电视台全天节目构成中的份量显著增强。这一步,相较于《东方时空》初次开播之际…  相似文献   

15.
滕慧群 《声屏世界》2013,(11):18-19
2013年暑期.河南卫视播出《汉字英雄》,节目平均收视率超0.6%,最高收视率达0-8%以上,位居全国同时段电视收视排名第七。随后不久,《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央视10套与1套同时播出。  相似文献   

16.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莉  张丽萍 《东南传播》2012,(7):119-121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于2012年5月14日在央视综合频道晚间播出后,立即引发了收视狂潮,并且一夜走红,各类有关于此节目的话题讨论也成为媒体的焦点,鉴于这部纪录片的成功,本文就它的成功原因做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徐蔚 《视听界》2004,(6):73-73
2004年,反映普通人生活和亲情、伦理、道德题材的电视剧收视率大幅提高,其中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播出的电视连续剧《大姐》创下了今年中央电视台电视剧收视率的最高,达到8.54个百分点,电视连续剧《婆婆》以微弱差距居其后,收视率达8.37个百分点。受此鼓舞,央视随即又引进了去年曾赢得高收视率的百姓剧《亲情树》的姊妹篇《香樟树》,并于11月上旬安排在一套黄金时间播出。百姓剧在许多地方电视台的收视情况与央视非常类似,像江苏电视台播出的《空房子》、《母亲》等都取得了不俗的收视率,一些百姓剧如《大哥》、《儿女情长》、《空镜子》、《亲情树》、《结婚十年》等依然能吸引住观众的收视热情,在各地重播不已。  相似文献   

18.
吴琼 《传媒观察》2013,(2):19-21
2012年中国电视发展变化诸多。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以百姓视角、故事化表达,突破模式化报道;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火爆播出,创造收视奇迹,从侧面体现了新媒体对纪录片的传播力;《中国好声音》异军突起,广受好评,成为标志性节目;电视剧表现差强人意,佳作寥寥,题材匮乏,折射出创新能力低下。  相似文献   

19.
阿波  竹影 《新闻天地》2008,(4):41-42
央视+海岩=?这个算式的答案是什么?是收视奇迹?还是走红明星?这个问号曾经创造了无数个传奇,不久前在央视播出的《五星大饭店》再次让海岩走进我们的视线。  相似文献   

20.
左瀚颖 《视听界》2009,(6):50-53
《实话实说》在央视新闻频道的改版中被“踢到”了央视一套,如今又在央视一套改为高清频道的变革中被淘汰,正式退出荧屏。《实话实说》的倒掉,引起了我刊对这类节目命运的关注,本期刊发相关文章两篇。欢迎业界、学界对此话题作进一步的探讨。据CSM媒介研究的相关统计,仅在2009年1月1曰至4月10日的100天内,在全国153个城市市场上,在电视收视比较集中的晚间18:00-24:00时段,就有190个谈话类节目在全国数百个频道进行了5400余小时的播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