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媒体的崛起造成传统主流媒体的边缘化和主流价值观的危机,在基于用户思维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的过程中,一个民主的、平等参与的、自由讨论的多元公共领域逐渐生成,并建构出更具包容性和代表性的主流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3.
人工智能技术引发了新一轮产业革命,对传统主流媒体的身份认同发起挑战。本文使用身份认同理论,分析媒体身份的特征与认同逻辑,认为智能媒体不仅向主流媒体的身份认同发起了挑战,也为新型主流媒体的身份转型提供了契机。本文建议,新型主流媒体应与时俱进,凸显“新型”“主流”的身份特征,勇于做技术的创新者、改革的先行者与价值的引导者,力争在智媒时代获得更为广泛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4.
曾被冠以"叛逆自我" "非主流"等刻板印象的青年群体,如今在社会服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形象也得到很大改观。这种变化与媒体的议程设置和形象构建密切联系。主流媒体在关键时刻发挥影响力、引导力,呈现出客观、全面的新生代群体形象,能起到缓解社会焦虑、稳定社会情绪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思维下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主流媒体是在互联网思维指导下,以服务用户为主体价值取向,以开放平台为功能转型,以产品迭代为技术支撑的新型传媒主体.围绕新的媒介生态,新型主流媒体通过渠道、平台的融合提高综合传播力,通过“内化”反应塑造媒体公信力,通过强化主流话语的认同感,提高话语权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新型主流媒体的价值建构主要是指其价值导向和功能效用,是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的逻辑基础和核心议题.本文以社会信任为视角,探讨新型主流媒体价值建构的特征、方式和实现路径.本文认为新型主流媒体的价值建构具有时代性和结构性特征.新型主流媒体通过描摹社会信任对象、塑造社会信任环境、夯实社会信任土壤等方式助力提升和促进社会信任水平.推...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三十位媒体精英进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探究其离职后的身份认同建构问题。研究发现,媒体精英主要通过如下方式建构身份认同:在更直接的社会互动中寻求认同,在“正式”与“非正式”的身份转换中寻求认同,在基于反思基础上的身份调试中寻求认同。基于其中所体现出的共性,其意义和价值可被凝练为“新闻人职业角色的延伸”,意即媒体精英离职后,基于新行动实践与自我反思基础的身份认同建构与过往的新闻职业角色之间依然具有无法割舍的联结,但在此基础上又实现了“积极行动者”角色的创新与突破。这一变化对于理解新技术环境下新闻职业角色变迁、新闻生态变化以及新闻专业理念的重构均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9.
为了使得整体主流文化的思想阵地和舆论力量发挥得更加好,媒体融合发展十分必要。中央关于"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在此基础上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指示精神为打造一批新型的主流媒体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罗昕 《当代传播》2002,(4):40-42
女性,这个历史上庞大的弱势群体,由于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多年来一直被“男权话语”为中心的社会文化所忽视。改革开放以来,女性的文化品位、精神境界和经济地位在总体上有了很大的提升,促进了社会对其重新认识和重视。今天,大众传媒中的女性力量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都已成为媒体竞争中不可  相似文献   

11.
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网络、手机等新媒介形式陆续出现,给处于新闻第一线的记者的采写工作带来了巨大变化,记者可以从各类新媒介中获得新闻线索、更容易接触采访对象、发掘新闻热点。新媒介环境也对记者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记者粗通各类报道手段,做出不同于传统报道形式的新闻,同时对记者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提出了更高要求。记者要在适应新媒体的过程中更新和提高自己的传媒观。  相似文献   

12.
博客与网络身份建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基于对歪酷博客作者的问卷调查,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了博客和网络身份建构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用户通过使用博客能够比使用BBS和个人主页更好地建构起网络身份,倾向发表评论的博客用户体现出了意见领袖特点。  相似文献   

13.
整合传媒:新媒体进行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整合、融合和汇聚已成为当代传媒形态发展的主流。并存是现象,互补是功能,融合是趋势,创新是结果。作为媒体形态创新的努力,整合传媒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今天新媒体的进行时态。  相似文献   

14.
德国高校传媒学科分为传播学科和媒介科学学科两个方向,其中传播学科重理论和研究,媒介科学科学重实践与应用。这与我国高校传媒学科通行的新闻学科与传播学科的划分方式截然不同。本文总结了德国高校传媒学科在专业设置、教学科研机构设置及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合理性,以其对比发现我国高校传媒学科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所有上网本科院校(679所)的学科导航建设状况,基于其外部所处是否便于用户发现,及其内部建设是否利于用户利用的视角,从建设分布、建设链挂方式、资源建设、资源组织、服务功能等几个方面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系统调查与分析,并针对学科导航建设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16.
美国新闻式电视批评在媒介组织体系中,扮演着联袂聚焦的权力角色。电视媒体因而视其为一种营销途径,水门事件以后,新闻式批评有意识地反抗这种角色,张扬专业主义批评精神。国内的新闻式批评,还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产业作用和文化影响,但仍然值得关注,这对于媒介研究本身及理解当下的文化现实,都是极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18.
电视会终结吗?这是伴随着新媒体时代到来而浮出水面的一个问题。事实上,新媒体时代可能带来的不是电视媒体自身的终结,而是传统电视传播模式的终结。未来电视的传播将不再是基于频道和栏目(节目)的单向线性传播,而是基于碎片化信息的、由电视媒体及其观众两大主体共同完成的多级传播。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与赋权:一种实践性的社会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西方社会科学领域对赋权理论、研究和应用进行了广泛的探讨,赋权天然地具有对社会边缘群体的关怀、对小团体沟通的重视并有着强烈的社会实践性。随着新媒介技术在社会各阶层的迅速扩散,新媒体与赋权的研究,尤其是西方情境式研究取向,对我们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媒介对阅读产生了革命性影响,既有传播学、人学、文化学角度的直接影响,又有怎么读、为什么读两个方面的间接影响。我们可以尝试从读者层面、社会教育层面和媒介整合层面,来探讨如何消解新媒介对阅读的消极影响,并建构二者间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