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8 毫秒
1.
全球教育治理涉及多元利益主体,其中国际非政府组织以其成员众多、机制灵活、影响广泛等特点而在参与和推动全球教育治理上发挥重要作用。作为高等教育领域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国际大学协会致力于成为高等教育机构的全球性代表并为全球高等教育机构提供全方位服务。该组织积极引领高等教育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国际化、领导力和数字化转型等事业的发展,通过数字式治理、规范式治理和认知式治理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呈现出人文主义与工具理性并存、大众需求与个性服务兼顾、静态控制与动态调整结合的特点。国际大学协会相关实践可为我国在构建“一带一路”或区域教育共同体,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方面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多边主义以多极关怀的价值目标、多层协同的行为主体、多元张力的治理机制、多样延展的问题领域、多重普惠的治理效果为基本特征,与全球教育治理核心要素具有内在一致性,能为重塑全球教育治理体系提供新的视角。多边主义视域下的全球教育治理主要有工具取向、战略取向、制度取向和价值取向四种治理模式,它们相互补充,依次递进,但在全球教育治理实践中存在一定掣肘。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球教育治理需顺应国际权力集团演变和全球治理体系深刻调整的大势,深入分析全球教育变革的特征和趋势,以承认平等互惠的多元主体、塑造合作共赢的价值理念、开拓多样延展的问题场域、建立协商对话的多边机制、实现普惠共生的理想效果为愿景使命,在行动路径上不断顺应多极科学的多边主义战略发展观、坚持多元开放的多边主义协商对话观、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多边主义全球治理观、构建命运共同的多边主义基本价值观、深化精准定位的多边主义历史大局观,进而形塑全球教育治理制度秩序、实现全球教育治理主体多元、建设全球教育治理科学机制、革新全球教育治理理念价值、深化全球教育治理发展格局,增强应对全球性教育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全球教育治理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学生就业》2023,(3):F0002-F0002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参与全球治理需要一大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国际胜任力的全球治理人才是党和国家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应有使命。  相似文献   

4.
纽约是闻名于世的国际金融中心与学术中心,历经两百多年的发展,纽约的高等教育已经高度发达,助推纽约成为国际大都市。历史悠久的纽约高等教育积淀了较为成熟的发展经验,如对接国际大都市发展需求,形成多样高等教育类型;构建多元高等教育治理体制,激发高等院校办学积极性;充分利用国际大都市优势,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水平;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地位,建设世界科技创新之都。为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可在一定程度上借鉴纽约高等教育的发展经验,包括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丰富高等教育办学类型;重构高等教育治理机制,推动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建设世界重要国际化人才中心;提升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水平,打造世界创新创业高地。  相似文献   

5.
国际组织日益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动因,推动其参与高等教育全球治理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不可或缺的举措。近年来,学界对国际组织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研究日益增多,研究从不同视角解读国际组织如何通过高等教育全球治理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作为政府间国际组织中最重要的高等教育全球治理枢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更是引发极大关注。从国际组织高等教育国际化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高等教育国际化活动、高等教育全球治理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相关研究虽取得一定成果,但对高等教育全球治理缺乏全面系统的理论探索,关于国际组织高等教育国际化活动的研究更多基于宏观层面,关于我国如何参与国际组织高等教育国际化活动的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6.
伍宸  宋永华 《教育研究》2021,42(3):126-134
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及逆全球化的双重冲击,我国与世界高等教育的正常交流与合作秩序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基于风险社会理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将面临如下挑战: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工具理性主义导致应对危机缺乏价值引领,高等教育国际化基础理论创新滞后于新的实践发展,尚未形成高等教育全球治理体系以应对危机而造成既有合作格局失序.为应对挑战和寻求机遇,需从三个方面积极作为:坚持高等教育国际化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统一的基本原则,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动创新高等教育国际化基础理论,构建统领高等教育国际化工作的亚政治全球性制度及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宏大的全球视野,总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国内治理和国际治理,深刻把握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趋势,科学揭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历史必然性,鲜明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深入阐发公平正义的全球治理理念,坚定地维护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创造性地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战略思想,为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世界之问"、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中国方案,给世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法治思想的公共产品,有力提升了中国法治在世界法治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回溯全球高等教育治理实践,历经了专业技术治理、联合国治理、多边网络治理与国家中心治理的模式变迁。究其缘由,高等教育全球化竞争、技术变革发展与治理制度困境决定了全球高等教育治理制度的演进方向,亦形成了变革主义与保守主义截然不同的行动逻辑。两种逻辑冲突的背后,既展现了高等教育全球治理主体多元、问题纷乱、机制多样与目标多维的复杂局面,又隐含了等级固化、规则模糊与制度重叠的风险挑战。为此,全球高等教育治理应维系国家权威、完善规则公约、创新治理机制与构建协调网络,实现制度转型发展与综合治理目标。作为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一极,中国需要积极参与国际高等教育制度构建,推动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全球高等教育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作为向世界充分展示新中国对外关系法治成果,实现中国特色对外关系法治体系系统集成的载体,中国《对外关系法》为国际社会(特别是对于有着正确国际义利观的主权国家)贡献了一份国家调整对外关系的“示范法”。中国《对外关系法》为新时代中国发展对外关系提供了基本法律遵循,对我国的全球治理观予以明确表述,并且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将参与全球治理确定为我国发展对外关系的重要内容组成与权衡国际义利的考量要素。依据中国《对外关系法》,我国践行全球治理观需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基本原则,致力于实现三大目标任务,响应体系改革的总体要求,具体落实五项重点建设任务,加强全球治理的国内制度配套与政治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一个涉及价值、主体、结构等多元治理要素的动态发展过程,对其主要特征的全面把握是新时代推进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借助公共价值战略三角模型,从使命管理、政治管理、运营管理三个维度构建分析框架,阐释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主要特征,剖析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价值张力失衡、权力张力失衡和结构张力失衡问题。要有效解决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张力失衡问题,需要以价值耦合凝聚高等教育“公共性”价值共识,以利益共融打造共建共享的高等教育利益共同体,以结构优化构建纵向连通、横向协作的高等教育治理机制,促进高等教育公共价值最大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The popularity of international league tables has intensified the competition in the global higher education market. Countries across the world have been actively participating in the global ranking exercises, aiming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and reputation of their higher education systems globally. Like its Western counterparts, China has also committed to establishing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In this context, the article examines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Discourse analysis is adopted to analyze milestone policies issued in the past three decades to illustrate China's changing response to internationalization, which can be categorized in distinct stages, including awareness, response, and adaptation to and determination of the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The shifting strategy toward internationalization indicates that higher education is increasingly used as an essential tool to enhance China's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as a whole.  相似文献   

12.
提升教育服务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能力,既是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根本要求,也是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路径。通过分析高端人才在中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的贡献及实现路径发现:高等教育通过培育高质量人才,显著促进了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升级;高等教育显著促进了中低技术、高技术行业以及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价值链攀升,同时理工科领域以及经管法领域的高等教育人才在价值链攀升中贡献较为突出;高等教育可以通过促进技术进步这一路径对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产生正面影响。本研究证实了高等教育对中国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贡献,对未来优化高等教育层级、类型和专业结构,完善人才培养规格,具有一定的决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Appadurai's ideas of global cultural flows in the context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Studies o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have increased with the expansion of international activities on university campuses; however, more theoretical analysis in the field is necessary, especially in less studied and rapidly developing countries such as China. Appadurai's theorization may provide new insights into the field because of its background in the changes transforming international student flows: intensified migration and mass mediation. The research data of the paper consist of previous literature and statistical data. The paper focuses first on analysing the general ideas of Appadurai's model and second on one of the scapes of the model, the ideoscape.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Appadurai's ideas of global cultural flows, when expanded through further research and theorization, provide a heuristic framework for analysing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The continuing significance of the nation state and the locality of international actions characteriz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Furthermore, the ideoscape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has widened because the volume and the range of activities at universities have expanded.  相似文献   

14.
“走出去”已成为中国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方向。从战略构建的角度看,“中国教育走出去”亟须回应四个基本问题:其一,从传统中国的文化信仰,当代中国的现实利益以及可能产生的国际贡献中寻求“走出去”的重要意义;其二,界定作为抽象主体的国家与作为行动主体的政府、教育组织、企业、非政府组织所应扮演的角色;其三,在资源与知识的二元分类框架中理解“中国教育走出去”的内容载体,并推进其由硬投入向软影响转变;其四,充分利用有效的国际机制,拓展“中国教育走出去”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王岚 《复旦教育论坛》2023,21(6):113-120
在深化对外开放背景下,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是中国参与全球职业教育治理的重要途径。“鲁班工坊”作为我国最具影响的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模式,是职业教育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标志性成果。本研究以全球“鲁班工坊”为例,探寻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组织之间协同发展的机制与规律,发现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组织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存在知识溢出现象。其中,显性的空间距离和隐形的认知距离是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中知识溢出的主要动力;项目建设要求的质量评估标准、教师培训的EPIP教学模式、引入第三方议事协调机构的治理方式是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中知识溢出的主要途径;连锁效应、模仿效应、交流效应、竞争效应、带动效应与激励效应是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中知识溢出的主要效应。  相似文献   

16.
In the past three decades, higher education reforms have taken place almost everywhere in the world, and governance or the way that higher education is or should be coordinated has become a global topic. The governance reform in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emerged against such a background. The current studies on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reforms mainly tackle the reform processes and trea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s the driver of the reforms, whereas how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s susceptible to international pressures has remained under‐researched.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mechanisms that facilitate the spread of global governance reform ideologies in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hrough the Chinese government, drawing on the concept of institutional isomorphism. Based on analysing recent literature and documents, it concludes tha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s affected by the global reform ideas and practices that have been legitimatised through 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s' rhetoric and other countries' successful experiences.  相似文献   

17.
The global knowledge economy has turned higher education into a key player in societal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ization benefits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improvement and visibility in international rankings, revenue generation via tuition fees and external funding, improvement of research and teaching quality, integration with academic communities and familiarization with scholarly attitudes. In this study, we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challenge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faced by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Iran as a developing country. Several policies and practices have been adopted in Iran to improve internationalization efforts; however, these activities have had little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research and educational programs at Iran's universities. Understanding the challenges they face in a systematic way can help identify different factors and develop a set of suggestions to increase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We formulate our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opportunities provided by the digitalization solutions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and the increasing importance of the U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in both global and national environments. We interviewed 15 faculty members in Irania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d 14 managers in charg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t universities in Iran. In addition, data extracted from three forums on Iranian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are analysed. Using a grounded theory approach, we group the challenges into macro-, institutional and individual levels and then suggest a number of practices and policies to increase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efforts.  相似文献   

18.
张俊宗 《高校教育管理》2020,14(2):21-28,36
随着教育国际化的不断发展,其呈现出教育视野不断拓宽,参与国不断增加,教育行为由自发转向有组织,内涵由单一转向多样,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和基础条件更加完善等变化。从当今全球教育发展变化的总体趋势来看,教育国际化更加突出教育的人类普遍性、内在关联性要求和教育对人类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更加关注国际教育的共同价值、共同利益、共同责任以及参与各方就特殊问题的共同协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当今教育国际化所呈现的这些新特点高度契合,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更好地推进教育国际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另一方面教育国际化在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彰显出特殊价值。我们要坚定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自信,增强中国教育的国际担当,进一步提高中国教育在全球教育治理中的融入度,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中贡献中国教育力量。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组织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已然成为常态,其影响力也与日俱增。通过分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欧盟在疫情之中的政策报告与行动措施,可以窥见国际组织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五大政策倡议:推进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完善高质量教育建设、保障教育的公平性与包容性、重视师资力量的培训、呼吁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对这些政策的共同着力点开展探究有助于把握疫情影响之下的全球教育局势,对提升教育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响应能力有较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为对标“双一流”建设而实施的省域高水平大学建设为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本土方案”,对其进行政策效应评估能够客观反映地方高等教育治理成效。本研究通过收集2010—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构建多时点DID模型评估了省域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政策实施后,域内高校的学科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成效、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能力和办学活力均得到显著提高,且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同时,政策效应的异质性分析显示,省域高水平大学建设在东部沿海地区产生了更强的政策效应,“马太效应”持续加剧。在后续省域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政策安排中,学科建设应注重“慢变量、长赛道”,既需立足国际前沿,还需回应本土需求,通过政策兜底、扶持“无用之用”学科,保持学科多样性;师资队伍建设需为新生代力量留有成长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