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融合新闻是一种新的新闻现象、新的新闻活动方式,也是未来新闻发展的新趋势。本文通过对第32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报道获奖作品的研究,分别从认知、策划和叙事角度切入,认为融合是基础、策划是前提、多维叙事是手段,最终用创新路径增强融合新闻叙事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实现融合新闻的高质量传播。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新闻业态转向数字新闻业态的全新语境下,媒介融合的纵深发展一再助推融合新闻实践的创新,探索情感叙事成为创新融合新闻叙事的有效路径之一。本文立足于心理学领域的情绪认知理论,探讨了融合新闻报道的情感叙事方式,以期搭建出融合新闻的情感叙事框架。 相似文献
3.
在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新媒体直播、5G+8K直播、“直播+”等不同创新形式的新闻直播,逐渐发展成为主流媒体新闻传播开拓创新的有效路径。本文基于对第32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分析,聚焦深融背景下主流媒体新闻直播的“蜕变”原因、创新形态,并对未来新闻直播的创新发展趋势做出预判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2021年东京奥运会中,我国主流媒体关于奥运冠军的新闻报道在叙事主题与叙事意义生产上呈现出新的特征。主流媒体奥运冠军报道进一步回归奥运理念与体育精神,以全红婵夺冠报道为例,主流媒体在运动员明星化、典型教育、奥运吸引力方面创新叙事策略,结合日常叙事与宏观叙事,在新传播语境中建构话语体系,为推动体育强国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5.
6.
7.
8.
魏欣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2,(2):121-123
当前,各城市电视台的融媒体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通过互联网平台,媒体融合作品的传播可做到一日千里,但这样传播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如何提升城市电视台主旋律媒体融合作品的舆论引导力,本文以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项获奖作品为例,深入分析主旋律媒体融合作品舆论引导策略,认为要善于争夺关注和认同,巧妙设置议程,遵从情感律等,进而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9.
当下,短视频、移动直播、VR和H5等融媒体技术的发展如火如荼,融合新闻的形态也发生着新的变化。通过对第28届和第29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项获奖作品的分析发现,现今的融合新闻形态主要呈现为五类,即短视频新闻、移动直播新闻、长图新闻、互动新闻和沉浸式新闻。随着融媒体技术的普及,未来融合新闻的内容主题会更多向社会民生类倾斜,融合新闻的主要形态会以短视频和H5新闻为主,融合新闻的创作主体会从中央级媒体渐渐向地方媒体下沉。 相似文献
10.
伴随中国媒体融合进入深度融合的攻坚阶段,跨媒介叙事被引入到媒体融合的业态中,日益成为学界业界关注的热点之一。跨媒介空间叙事主要从空间的视角,借助音视频、H5技术、VR、AR等可视化的多媒体交互技术,通过新闻主体的场景构建和新闻客体的场景共创,围绕新闻议题在媒体空间中的运作逻辑,以人机互动实现有效用户到达的新闻呈现。本文以中国新闻奖新媒体创意互动一等奖作品《6397公里的守护》为例,该作品通过甄选长江沿岸十一城的人文地理特征进行环保地图空间的建构,借助用户环环相扣的互动解锁来完成长江环保主题的空间叙事落地。以空间为媒,探寻主流媒体在融合新闻跨媒介空间叙事的创新路径,可以作为主流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实践向度和学术想象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1.
作为当前新闻表达的主流形态,融合新闻的数字化、多媒性、互动性等特征,决定了新闻叙事的理论基础是数字叙事学。在叙事学的知识版图中,空间叙事是一种备受关注的叙事观念和实践。所谓空间叙事,意为空间作为一种表征元素、符号装置或认知方式,积极参与文本的故事叙述与意义建构。从数字叙事学视角来看,融合新闻的空间叙事主要表现为四种形式:一是作为现实表征的空间叙事,意为数字技术赋能现实空间的再现,如数字动画、VR技术、移动直播等创设了不同的空间表征方式;二是作为结构图式的空间叙事,意为通过对既定空间形式的选择、征用或再媒介化处理,形成相应的空间组织结构、信息整合结构及主体参与结构;三是作为认知媒介的空间叙事,意为打开空间本身的隐喻性认识功能,即以空间为方法,借助空间性的符号模型来把握抽象的、复杂的现实关系和结构;四是作为主体实践的空间叙事,意为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场景,其强调通过数字技术赋能现实场景,拓展新闻感知的具身体验。 相似文献
12.
13.
14.
吴郁文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2,(9):119-123
面对复杂的新闻舆论环境,主流媒体的新闻舆论工作遇到诸多困难,提升新闻舆论“四力”迫在眉睫。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建构也为主流媒体开展舆论生产工作提供了新理念和新技术的支撑。基于媒体融合的背景,本文以中国新闻奖创意互动及融合创新类获奖作品为研究对象,从作品本身、作品传播渠道以及作品来源等角度剖析蕴藏在作品中的新闻舆论“四力”,并通过对作品局限之处的分析,对融媒语境下主流媒体如何借助新闻产品提升新闻舆论“四力”作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2018年,中国新闻奖增设“融媒创新”奖项,成为主流媒体优质融媒新闻作品的重要价值标尺。5年来,获奖作品较为集中的反映出主流媒体融媒新闻内容生产的长足进步与创新成效。本文基于新媒体视听三维文本分析范式,从形式、内容及技术三重维度,对2018~2022年中国新闻奖79件创新类获奖作品进行全样本考察,全面洞察其创新趋向,为行业整体提升提供有效指引。研究显示,形式层面,奖项引领、标题设计、样态多元深度满足受众新闻内容获取与应用需求;内容层面,融合策划、语态革新、互动升维全面助力融媒新闻内容破圈;技术层面,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双向提升,“技术应用创作”转向“应用技术创作”,深化融媒新闻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6.
融合是当今传统媒体实现创新发展的主题,同时也是媒体工作者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有益尝试。本文从媒介技术的角度出发,以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作品为例,探析融媒互动新闻的创新性发展,以为进一步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新闻奖树立了行业标杆,发挥了内容导向作用。VR新闻革新时空,颠覆受众认知,以技术与文化碰撞引发受众共情,设置互动符号形成多层化效果。中国新闻奖中的VR新闻获奖作品值得借鉴,但仍存在平台页面不兼容、报道对象泛化、交互功能单一等问题,需要多加挖掘与改进。 相似文献
19.
媒介融合,始于技术领域,兴于实践领域,思于学术领域。媒介融合视域下的新闻学研究的中心议题被激活,由此丰富了传统议题,延伸了新的议题,主要包括:学术价值、朴素理论、新闻融合、新闻生产、新闻定义、人本主义、公共利益和新闻教育等。围绕新闻学的中心议题,深入研究现实社会客观条件下媒介融合发生的必然性,以及媒介融合对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必将使新闻学研究实现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20.
基于数字新闻学的阐释框架,文章尝试描摹数字技术的介入促使新闻叙事产生的整体性变革。研究认为,基于数字叙事的文本构成、基于情感叙事的核心语法和基于关系叙事的组织逻辑,构成阐释数字新闻叙事结构的一般框架,并塑造出操作化真实、公共情感和参与式诠释这三种主导性叙事话语,呈现出模型化、共情式、协商性的叙事文化特征。更进一步地,文章也强调研究者应当在建构的同时予以反思,思考变革中的数字新闻叙事“可能”与“可为”之空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