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从性别研究的角度重新分析和解读了老舍长篇小说《离婚》中隐含作者的性别立场,得出了与之前大多数研究观点不同的结论,即隐含作者并不能定性为男性中心立场,因为在小说文本中其立场处于摇摆和变动之中,而非恒定的状态。在运用性别研究方法分析文本时,不应该以文本对男性或女性关怀的"量"作为衡量隐含作者倾向的标准,而应抛弃静止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关注其变动的可能性以及变化的过程。提出了"无中心立场"这一概念并进行了思考,指出相比"男性中心"和"女性中心","无中心"或许才是理想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性别研究的角度重新分析和解读了老舍长篇小说《离婚》中隐含作者的性别立场,得出了与之前大多数研究观点不同的结论,即隐含作者并不能定性为男性中心立场,因为在小说文本中其立场处于摇摆和变动之中,而非恒定的状态。在运用性别研究方法分析文本时,不应该以文本对男性或女性关怀的“量”作为衡量隐含作者倾向的标准,而应抛弃静止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关注其变动的可能性以及变化的过程。提出了“无中心立场”这一概念并进行了思考,指出相比“男性中心”和“女性中心”,“无中心”或许才是理想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石家庄学院学报》2020,(2):105-110
多琳·马西的空间理论创新之处在于重视性别关系在社会体系中的意义和作用,用女性主义视角来看待空间。她驳斥了"A/非A"的二元结构观点,揭开了性别压迫问题的面纱;指出性别空间建构在政治权力、经济分工以及文化意识上存在的女性自身诉求意愿及方式、不平衡就业地理结构、父权制下性别关系模式等方面的缺失,主张重塑现有性别空间。中国性别空间建构与其有着相似的历史语境和现实问题,研究马西的性别空间理论可以服务于我国性别空间的建构与重塑。中国在性别空间建构的不断探索中得到的有益经验,对推动当代性别的空间建构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古代女性社会空间和性别分工确立的过程中,家训是一类重要的文本.《戒子通录》所称扬的前代女性之“嘉言”与“懿行”,显示了封建礼教在规范女性时的主导方向.不过,书中女性的举动亦不无对立处,体现了其时女性文化的张力与多样性,反映当时对女性的社会规范尚未全部完成.  相似文献   

5.
安德烈·布林克的作品,《祈祷的螳螂》是一部黑人奴隶时期带有神话色彩的小说。布林克在《祈祷的螳螂》中通过两性在空间的对立和隔阂,尤其是女性及其所属空间的附属性和边缘性,揭露了空间中的性别政治。布林克的精妙之处不仅仅体现在他对两性关系的剖析,更在于他对黑白种族两个种族的关注,对女性批判性主体意识的阐发。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郑州市S房地产置业公司中的中高层职位的女性为例,探讨了社会转型时期房地产置业公司女员工的职业变动。本文认为,作为快速变化中的企业,S房地产置业公司应对转型社会的需求,为中高层职位的女性的职业向上变动提供了宽松的性别环境。为此,本文主要从机会和薪酬的诱惑,职位、压力与稳定性,公司不是家,妻子、事业、丈夫、家务等几个层面探讨了S房地产置业公司中的中南层职位的女性如何用实际行动实践着女性的职业变动,并在内心深处蕴积着积极变动的职业心理准备,从而不断推进女性职业平等地位的获得和性别平等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苏格兰后裔作家爱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集《逃离》立足于日常空间、女性性别空间叙事,将日常与国家叠加、性别与民族糅合,以其独特的叙事重建了加拿大的民族性。《逃离》集通过日常生活的自然空间、社会空间、居住空间叙事隐喻加拿大的民族生存之道;通过性别空间叙事着眼于女性情感空间,隐喻加拿大的民族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8.
艾丽丝·沃克不仅关注黑人女性所遭受的种族、性别双重压迫,而且致力于父权文化下性别意识与性别秩序的解构与重建。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分析小说《紫色》中的性别形象、性别冲突及性别等级,发现该作品不仅解构了父权文化意识中的男女性别形象的二元对立,改写了女人迫害女人的性别冲突关系定位,而且颠覆了男强女弱的性别等级制,凸显出了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9.
中国早期流行歌曲与女性书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女性对新价值观的呼唤、女性情怀的抒发以及女性书写的美学价值与社会意义三个维度,探析中国1927-1949年流行歌曲的女性主题这一内涵.中国早期流行歌曲对时代女性的书写,开拓和建立了流行歌曲与城市女性互相言说的一种契合关系,这种契合对都市文化走向性别双性化文化的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的双性别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创造了一个"双性和谐"的都市文化空间,并积极推动了社会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作为对20世纪90年代部分女性写作的一种描述,“私人化”一度成为评论界的热点.时过境迁,冷静观之,“私人化”写作从女性的自觉指向对生命个体与弱势群体的关怀.这种关怀基于性别意识,又超越性别对立,体现了文本的超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