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探究教学应以建构知识和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主要目标。通过对"消化"探究课例的分析,提出科学探究活动促进概念建构策略,让学生亲历探究与概念生成的过程,在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对概念进行言语、图解等明确的表达与概括。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以促进学生概念学习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成为科学教育研究和实践的热点之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探究、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更加关注科学的研究过程。科学教师也从关注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逐渐转向了对利用科学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的研究上来。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事物出发,逐步建构概念,亲历概念形成的过程,有效地组织和记忆知识,而且有助于他们学会探究的方法,培养探究的能力,促进科学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提出了课程发展的方向: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双螺旋协调发展,即科学概念通过科学探究而形成,科学探究以科学概念为基础。那么,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促进科学概念的构建与科学探究双螺旋协调发展呢?我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四个策略。一、情景探究,激发思维要构建科学概念,就要引入前概念。科学概念的建立,须从学生的前概念出发,并对其重新组合、修正  相似文献   

4.
科学教育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是怎样对待学生的"迷思概念"。本文旨在探讨迷思概念的意义,以及迷思概念的发生机制,进而寻找迷思概念及其转变的途径,探讨科学活动与概念构建的关系,为科学课堂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科学概念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途径,缺少科学概念指引的探究不是真正的科学探究,只有关注科学概念教学,才能促进学生有效科学探究和学习。小学科学概念教学一般经过"探测前概念,架桥原有认知""借力科学探究,体验概念内涵""辨析修正概念,理解概念外延""突出概念应用,逐步巩固概念"四个阶段,教师只要牢牢把握这其中的操作要点,就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概念的形成,促进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6.
罗睿 《广西教育》2022,(13):56-59
本文基于学科特点探讨小学科学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转型策略,从顶层设计大概念教学基本方向、运用情境教学法设计课堂教学整体框架、厘清情境主线中的问题链层层推进科学探究活动、精准落实学生主体探究的两大任务四个方面,构建了大概念视域下的小学科学情境教学法应用策略,突显了小学科学探究活动对学生个体体验与感受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科学探究活动,是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有效途径。但在对探究活动设计的研究中,人们往往比较关注活动的内容、数量、形式和材料等等看得见的东西,但对隐匿于活动中的学生思维的发展线索研究不深,经常会以教材现成的活动思路开展教学,或以教师自己的经验主观臆断学生的思维过程,"想当然"地安排探究活动。笔者认为,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儿童构建科学概念已成为教改方向。关注学生的前概念发展水平.把握新概念的生长点,是目前教学研究的重点。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9.
应小敏 《新课程研究》2015,(1):51-53,50
“生命世界”领域是小学科学课中四大领域之一。《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中关于“生命世界”部分的教学活动建议:除一些可以进行调查、种植、养殖等活动之外,主要采用的方法都是运用各种形式的资料来进行探究,构建相关的科学概念。通过研读资料、精选资料、重构资料三个方面谈谈如何运用资料构建小学科学课“生命世界”领域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前概念"在科学概念教学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科学前概念是科学概念学习的基础,若离开前概念谈概念教学,势必如同空中建楼阁,学生无法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基于前概念的科学概念教学设计模型由五个环节构成,分别是情境唤醒、暴露导出、思辨修正、探究刷新、应用夯实。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21,(1):29-30
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学科,其涵盖了物理、地理、生物、化学等多门学科知识内容,且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具备较强的联系。随着小学生经历生活事件和参与学习活动,其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感知更加敏锐,且形成属于自己的生活经验。但小学生在该种情况形成的是前概念而不是科学概念,帮助小学生完成科学概念构建,成为小学科学课程的主要教学工作。文章先介绍前概念,然后阐述科学概念构建的必要性,最后阐述小学科学构建科学概念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2.
科学概念课是科学课中指导学生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类课型。学生科学概念的形成与探究活动的组织密不可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本文围绕二者的紧密关系展开论述,浅谈如何将科学概念讲成孩子喜欢的味道。  相似文献   

13.
正原理性的科学概念能引领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科学本身的认识与理解。在教学"声音的产生"一课时,如果不能围绕"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个核心概念展开教学,学生就不理解什么是"振动",不知道物体快速地来回做的运动就是"振动"这个科学概念。那么,"用手弹拨尺子、敲鼓面观察豆子、吹空瓶、敲音钹、摸喉部"等探究活动必然会变成无目的、无意义的活动。虽然亲历活动很精彩,学生也很兴奋,但是活动结束以后,为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探究活动的不断深入,学生在对生命领域内容的科学研究中,会发现一些有深度和具有科学意义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亲身体验并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呢?我们以《谁吃谁》一课为载体,不断探究实践,在课前进行合理科学的预设,指导学生进行有效探究与体验,通过一系列探究、体验、感悟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生物之间的复杂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在课堂上实时生成属于孩子自己的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15.
科学探究是科学课堂的主要学习方式,是围绕核心概念展开的,能促进学生不断深入思考的探究活动。在"抵抗弯曲"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对比实验,引入科学探究;通过整合多个活动,引导长时探究;利用数据分析,深化科学探究。教师要驱动学生的内在探究欲望,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发现探究活动中蕴含的科学规律,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16.
运用"5E教学模式"对人教版"生物进化的原因"一节进行探究教学,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说出自己的前科学概念,再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并理解到自己"前科学概念"的不合理之处,建立科学概念并利用科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7.
跨学科概念组织和连接了不同科学学科的核心概念,提供了一种联系所有科学领域内容的方法和思维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打破学科界限、建构对科学世界的整体认识。概念为本的教学理论和“5E”教学模式共同支撑跨学科概念教学活动的开展,以跨学科概念理解为中心的教学实践路径包括五个主要步骤,即确定跨学科概念教学主题、明晰跨学科概念学习目标与引导性问题、制订跨学科概念教学的表现性评价方案、设置跨学科概念教学的表现性学习任务、设计跨学科概念教学的学习活动。将跨学科概念教学运用在科学教育中,对促进学生深度理解跨学科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深化科学教育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幼儿科学教育日益受到关注与重视,而教师在组织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则存在着诸多的困惑与问题.本文从教师的实践需求出发,对幼儿科学活动中的"探究"进行了解读,并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科学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性"问题、核心科学概念以及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和对科学教育认识的提升,教师愈加体会到围绕科学概念、展开探究教学的重要性,即在科学教学中学什么、怎样学。本文通过一个典型的教学设计,让学生的“前概念”需要成为科学教育的起点,通过描述、观察、品尝、分析等探究行为,帮助学生逐步构建“溶解”的科学概念。教师在教学中要紧紧抓住科学概念不放松,巧妙组织探究活动,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0.
袁优红 《科学课》2008,(6):50-51
学生形成科学概念的过程,实质上是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对同类事物共同特征的抽象和概括过程,是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本质。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构建科学概念,不仅掌握了科学概念,同时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