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作为当前新闻表达的主流形态,融合新闻的数字化、多媒性、互动性等特征,决定了新闻叙事的理论基础是数字叙事学。在叙事学的知识版图中,空间叙事是一种备受关注的叙事观念和实践。所谓空间叙事,意为空间作为一种表征元素、符号装置或认知方式,积极参与文本的故事叙述与意义建构。从数字叙事学视角来看,融合新闻的空间叙事主要表现为四种形式:一是作为现实表征的空间叙事,意为数字技术赋能现实空间的再现,如数字动画、VR技术、移动直播等创设了不同的空间表征方式;二是作为结构图式的空间叙事,意为通过对既定空间形式的选择、征用或再媒介化处理,形成相应的空间组织结构、信息整合结构及主体参与结构;三是作为认知媒介的空间叙事,意为打开空间本身的隐喻性认识功能,即以空间为方法,借助空间性的符号模型来把握抽象的、复杂的现实关系和结构;四是作为主体实践的空间叙事,意为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场景,其强调通过数字技术赋能现实场景,拓展新闻感知的具身体验。  相似文献   

3.
刘彩霞 《新闻战线》2020,(8):107-108
数据新闻是大数据时代的一种新型新闻报道与传播形态,可视化是数据新闻视觉传播的重要特征。具体分为三种可视化叙事模式,即平面静态图形、三维动态图像和交互视频链接。  相似文献   

4.
修辞学和叙事学具有内在的关联结构和通约逻辑。有别于经典叙事所擅长的语言修辞模式,数字叙事客观上呼唤“数字修辞”这一全新的修辞理念。所谓数字修辞,意为面向数字文本的一种修辞观念、形式与实践。融合新闻叙事的数字修辞原理,可以从修辞本质、修辞语法、修辞情景和修辞效果这四个维度加以综合分析。在修辞本质方面,融合新闻超越了传统的修辞劝服模式,越来越多地转向界面引导,由此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意义生成方式——引导式生成,即在用户的参与中实现某种“共享”的意义生产。在修辞语法方面,融合新闻通过语义规则维度的程序设定、文本结构维度的时空操控、意义路径维度的情节决策,重构了一种基于互动的叙事语法。在修辞情景方面,融合新闻的情景修辞主要体现为对故事情景的创设,对新闻现场的模拟,以及对混合情景的再造,从而在情景维度上重构了文本语义感知的元语言系统。在修辞效果方面,融合新闻沿着文本故事和体验场景两个维度,拓展了新闻叙事的情感向度,构建了一种基于情感认同的现实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5.
数据新闻是主流媒体发展融媒体新闻的重要方式,以其直观简洁、可读性强的叙事特点备受青睐。基于融媒体背景下数据新闻的发展情况,剖析我国主流媒体数据新闻可视化报道的优势与存在问题,从互文性和参与性两方面对数据新闻的可视化叙事加以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者和从业者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6.
蒋赏 《传媒》2023,(12):55-57
数据新闻的交互叙事是基于数据库与算法,生成针对个人用户的数据叙事内容。交互叙事是实现数据新闻“功能性意义”的重点,可视化设计为交互叙事提供了数据信息理解的支撑。探索交互叙事可视化设计策略有助于理清数据新闻交互叙事思路,形成交互叙事模式探知。本文从场景、角色、向导三个方面提出交互叙事可视化设计策略:创设视觉语境、以用户为中心、优化信息层级建立,以期为数据新闻交互叙事可视化设计探索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何天平 《新闻大学》2023,(1):28-38+119
基于数字新闻学的阐释框架,文章尝试描摹数字技术的介入促使新闻叙事产生的整体性变革。研究认为,基于数字叙事的文本构成、基于情感叙事的核心语法和基于关系叙事的组织逻辑,构成阐释数字新闻叙事结构的一般框架,并塑造出操作化真实、公共情感和参与式诠释这三种主导性叙事话语,呈现出模型化、共情式、协商性的叙事文化特征。更进一步地,文章也强调研究者应当在建构的同时予以反思,思考变革中的数字新闻叙事“可能”与“可为”之空间。  相似文献   

8.
谢玉雪 《档案学研究》2020,34(3):122-128
融合可视化理论、叙事学理论拓展了数字档案资源服务的内涵。本文在数字档案资源的可视化叙事服务理论指导下,以案例研究形式对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典型数字档案资源——线上展览予以解析,基于其资源入口、展示界面、媒介形式、推广渠道的可视化和资源主题、结构、视角、语言的叙事性经验,总结出可视化叙事数字档案资源服务的一般模式,并从理念、制度、资源、平台四个方面提出具体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9.
陈铭 《出版科学》2021,29(1):79-87
新媒介研究迄今很少探讨用户如何理解呈现在他们面前的非常零散但又纷繁复杂的文本.微博新闻等新媒介文本通常并不完整、清晰地呈现传统叙事所应包含的全部要素和信息,因此其空间表征往往是含混、不具体的,需要用户通过创造性阅读,才能将初期浅显、不完整的叙事逐步转变成可理解的、连贯的、有意义的叙事.本文以微博新闻文本为例,阐述其叙事结构特征及叙事空间,着重探析用户主体性对微博新闻叙事建构的必要性,以期为理解新媒介文本的叙事机制提供新的思考路向.  相似文献   

10.
数字新闻创新的重要趋势之一在于使用新颖的技术及视觉效果驱动新闻故事,以应对日益多元和复杂的新闻生态系统。本文系统梳理了新闻编辑室采纳可视化的权力因素与衍生出的偏倚问题。区分行动者与生产流程,从数据源、视觉生产、受众解读三个阶段,提供了新闻可视化生产问题的核查框架。研究认为,以可视化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既为新闻编辑室赋权也带来了权力隐患。本文提出双向素养、数据行动与可视化基准三个维度,形成回应新闻可视化生产问题的共同治理模式,尝试构建新闻可视化在数字时代的意义网络。  相似文献   

11.
美国加州的公共图书馆在数字故事资源建设上取得显著成绩,具有代表性的有桑尼韦尔之声、圣地亚哥故事、人民发布、追忆加州这四个项目。我国图书馆界可借鉴加州经验,以工作站为基地,以重点项目为抓手,以平民讲述为视角,以项目展示为窗口,以跨部门合作为推力,以版权保护为依托,推动这一新的服务项目在我国的实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对德国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实践进行分析,学习其成功经验,为我国开展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利用文献与网络调查方法,探讨BAM门户的功能及管理体制,阐述如何开发数据交换格式、使用规范文档和发展搜索技术功能。[结果/结论]认为整合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数字文化资源能够为用户提供多元化、一站式的信息服务。从文化门户的重要意义、组织管理体系、资金来源、元数据标准和全文搜索引擎架构、与其他机构合作等方面对我国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Structural shifts behind the rise of podcasting have led to programming aimed at sustaining audience attention, a development coinciding with the sharp increase in engaged time with digital longform content among mobile users. This study industrially and culturally situates 3 case studies: True Murder (a pioneering precursor to This American Life producers’ Serial), S-Town (Serial’s successor that far exceeded its listenership), and Ear Hustle (Radiotopia’s experiment in subject-produced content made by two inmates at San Quentin State Prison). Each case illustrates how distinct sectors of the podcasting industry approach the production of absorbing nonfiction through transparent journalism featuring self-reflexive metanarrative.  相似文献   

14.
The National Digit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and Preservation Program (NDIIPP) was initiated in December 2000 when the U.S. Congress authorized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to work with a broad range of institutions to develop a national strategy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important at-risk born digital content. Guided by a strategy of broad collaborations and iterative learning,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began catalyzing a national network of partners dedicated to collecting and preserving important born-digital information. Over the last six years, the Library and its partners have been engaged in learning through action. Our investments in preservation partnerships, public policy deliberations related to intellectual property challenges, basic technical research, and network architecture models have increase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sustaining roles and functions for a national network of diverse stakeholders. The emerging network of networks is complex and inclusive of a variety of stakeholders: content producers, content stewards and service providers from the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s.  相似文献   

15.
谷歌数字图书馆利用其饱受争议的反传统运作模式迅速发展壮大,对全球的电子图书领域产生冲击和影响;针对我国数字图书馆起步早发展慢的现状,论文分析原因,从运作模式、合作伙伴、管理制度和法律环境等角度提出发展我国数字图书馆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数字记忆的出现是为了应对数字时代记忆载体消失、记忆内容过载、记忆意愿降低所造成的“社会性失忆”危机。目前数字记忆领域强调采用数字技术加强记忆保护,主要聚焦于记忆载体与记忆内容方面的问题,却忽视了记忆主体——人的重要性及其所面临的困境。本文从心理学、历史学、社会学、传播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提取基础理论中的人本视角,构建了“人—记忆—技术”三位一体的数字记忆理论框架并探讨其演化趋势,针对未来的数字记忆实践提出了选择性激活、多样化采集、参与式开发、多感官呈现、情感化体验、创造式传播等启示,希望能为数字记忆领域提供多学科融合的理论创新发展路径,促进以人为本的数字记忆项目建设和发展。图2。参考文献57。  相似文献   

17.
于淼 《编辑之友》2016,(12):75-79
超本地化新闻是对传统社区新闻的超越,它意味着对传统的新闻生产方式、经营方略、融资模式的挑战,代表着未来社区新闻的发展方向.文章立足于社区新闻由本地化向超本地化的嬗变,着重探讨在传播技术快速发展、受众阅读习惯不断变迁的背景之下,超本地化新闻在生产模式和经营方略方面的创新,展现超本地化新闻实践的最新成果,展望其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并提出超本地化新闻对中国社区治理和媒介公共性实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群数字不平等的理论模型及其在中国情境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群主义和社会分层理论视角界定社群和数字不平等的内涵及其外延,并构建社群数字不平等的理论模型,含数字精英、数字富裕、数字中产、数字贫困及数字赤贫等5个阶层,并描述每个阶层的特征。结合中国情境下的相关数据,初步论证描述社群数字不平等的社会分层现象存在于中国社会的事实。
  相似文献   

19.
常江 《编辑之友》2018,(5):71-77
文章通过对相关学术文献中关于可视化新闻生产的话语构成的检视,以及对瑞士五家新闻机构的可视化编辑的深度访谈,全面勾勒数字化新闻生产与传统新闻生产之间存在的理念冲突,以及这种冲突对于新闻业发展变迁路径的潜在影响.研究发现,可视化新闻生产逻辑将"真实"界定为再现层面上的操作性概念,主张将美学的维度纳入新闻专业主义体系,同时提出了重构新闻价值标准的要求,这对传统新闻理念的权威性构成了显而易见的挑战.文章进而提出可视化新闻生产所遵循的"科学-艺术"观念结构有可能导致整个社会公共空间和文化结构的变迁.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explored how the proximity of threatening health news affects cognition and emotion through a 2 (Proximity: High/Low) × 4 (Topic) fractional experiment. Fifty-one participants read four news stories about either local or distant health threats, with their heart rate, skin conductance, and corrugator electromyography recorded. Results showed that high-proximity health threats elicited greater heart rate deceleration than did low-proximity health threats, indicating greater allocation of automatic resources to encoding high-proximity threats. Recognition data demonstrated that details from high-proximity health threats were recognized more accurately than details from low-proximity health threa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f proximity on either skin conductance levels or corrugator activation. These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Shoemaker's (1996 Shoemaker , P. J. ( 1996 ). Hardwired for news: Using biological and cultural evolution to explain the surveillance function .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 46 ( 3 ), 3247 .[Crossref], [Web of Science ®] [Google Scholar]) hardwired for news hypothesis and A. Lang's (2000 Lang , A. ( 2000 ). The limited capacity model of mediated message processing .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 50 , 4670 .[Crossref], [Web of Science ®] [Google Scholar], 2006 Lang , A. ( 2006 ). Using the limited capacity model of motivated mediated message processing to design effective cancer communication messages .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 56 , S57S80 .[Crossref], [Web of Science ®] [Google Scholar]) limited capacity mod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