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从“媒介即环境”的隐喻出发,分析了媒介环境学和媒介生态学在媒介本体论上的差异。在分析媒介生态学作为一种生成性媒介论的洞见与局限的基础上,本文指出在波粒二象性的新实体观的指引下,应当打破传播动力学和静力学的边界,从而推进传播学科认识论的发展。在无序运动和“不可见”的媒介生态中,只有更努力捕捉作为媒介的元素、集合和模式,我们才能在不可知的逻辑中获得更多关于媒介和传播的知识。  相似文献   

2.
受到哲学思潮、生态现实的影响,“生态”意涵的变化也实现了以生态论为视点的媒介观变化。媒介环境论以媒介构成主义将媒介环境视为感知环境、符号环境和社会环境,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媒介观认为“生态=环境”。生态批评论主张以后人类主义立场审视生态,即“生态≠环境”,区别于环境的结构功能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立场,生态是系统论视角主要探讨各要素之间的动态关系和过程;由此衍生的生态媒介研究对媒介物质技术性的强调深化了对媒介-生态关系的认识。“生态媒介论”延续了后人类主义的立场,认为生态是动态互联的媒介,这一媒介观对重新审视媒介技术性、非类人化智能、媒介世界主义等议题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媒介偏向”是伊尼斯用来回答“媒介如何影响社会”之问的关键概念,凝结了媒介环境学的世界观、哲学观和媒介观。“偏向论”认为,媒介的力量源于媒介自身的偏向。该理论因而具有媒介存在论的色彩。但是“偏向论”对媒介的理解,体现出实体主义本体论的反生成性和追求静态平衡的特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崛起呼唤“媒介动力学”的提出,媒介不再是社会有机体稳定不变的组成部分,而是非线性的复杂动力系统,充满不可预测性,人与媒介的关系也从可把握的观察对象和难以觉察的背景,转变为不断变化和相互适应的“调试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的阅读发展史中,阅读媒介起着关键作用,是推动阅读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根据阅读媒介和阅读文化的关系,可将人类阅读发展史分为三个阶段:阅读媒介依附阅读文化阶段、阅读媒介独立于阅读文化阶段、阅读媒介主宰阅读文化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催生出不同的阅读文化发展模式,即以纸质媒介—默读—私人阅读—理性思维为发展模式的纸质阅读文化;以电子媒介—有声阅读—公共阅读—感性思维为发展模式的电子阅读文化;以数字媒介—默读和有声阅读并存—私人阅读和公共阅读并存—感性思维为发展模式的数字阅读文化.通过对不同阶段阅读媒介和阅读文化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发现阅读媒介正朝着不断征服阅读文化的方向发展,学界和业界关于阅读危机的讨论也越来越多,辩证地看待数字时代的阅读危机,对于正确认识数字阅读、把握未来阅读文化的发展方向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正时下,人们在使用媒体这一概念时,往往指向不确定、不统一。媒体有时指文字、声音、图像,有时又指期刊、图书、广播、电视,有时更是暗指纸质、数字。在阅读或论述相关问题时,各有各的理解,不同对象的属性交织在一起,令人费解,甚至造成歧义。究其原因,就是目前学术界对媒体、媒介和媒质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含混地定义,单独看起来每一种定义都是完整而面面俱到,但理解起来就是五花八门。  相似文献   

6.
杨鹏 《当代传播》2001,(2):18-20
针对目前“媒介”概念使用混乱的情况,本从词源角度对其加以概念辨析,[运用传播学理论阐明媒介在传播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指出目前一般意义上的“媒介”即为大众传播媒介,媒介的多义性,是造成概念使用混乱的根源,在使用这一概念时应自觉加以必要的界定。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博等自媒体的使用,传统"媒介审判"在互联网时代有了新的发展,新的特点。本文主要探讨了网络"媒介审判"与传统"媒介审判"有哪些区别,网络"媒介审判"出现的原因,以及如何从加强网民素质、加强媒介自律,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和司法机关的良性互动四个方面防范网络"媒介审判"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3,(19):1-8
"媒介环境学者是技术决定论者",是对媒介环境学派研究的流行评价之一。本文阐释媒介研究中对技术决定论的界定,讨论媒介环境学者被认为是技术决定论者的原因,探析媒介环境学主要代表人物格迪斯、芒福德、英尼斯、麦克卢汉父子、哈弗洛克、爱森斯坦、波斯曼、沃尔特·翁、莱文森、梅罗维兹、林文刚对待技术的思想。认为"媒介环境学者是技术决定论者"这一说法失之准确。只重视技术和只重视内容的研究同样不可取,对媒介内容和形式的研究同样必要,忽视内容和忽视形式都是有失偏颇的。  相似文献   

9.
芬兰著名媒介理论家尤西·帕里卡(Jussi Parikka)是丹麦奥胡斯大学传播与文化学院数字美学与文化专业的教授、英国南安普敦大学温彻斯特艺术学院及布拉格表演艺术学院(FAMU)客座教授,2021年当选为欧洲学术委员。其代表作为《媒介考古学》(中文版2018年出版)。他质疑媒介历史、技术发展及其与社会的关系,反对人与机器之间二元对立的传统理解,认为媒介是一种超越社会语境、具有自身发展规律的“独立力量”。在南安普顿大学的学术交流中,围绕尤西·帕里卡教授新锐的研究议题,笔者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对其进行了学术访谈,试图深度挖掘其在媒介物质性研究中较为“激进”的技术理论取向,以及他对中国本土化实践的见解。谈及中国本土媒介考古研究,尤西·帕里卡教授阐释了其著名的“媒介生态三部曲”的逻辑关联,认为这些作品都在集中探讨一个突出问题:为什么我们对数字文化的理解和数字文化的物质性被媒介生态渗透得如此之深?他认为中国学术有巨大的潜力。同时,他列举了“媒介考古实验室”这样一个隐喻密集传播的有趣案例,主张用艺术工作和策展工作等“理论”之外的方式思考。  相似文献   

10.
胡翼青  李璟 《新闻大学》2022,(9):1-13+117
20年前“媒介生态学”的译名之争,揭示了实体化的媒介生态学和媒介环境学的根本差异。不过,在媒介极其体系化、复杂化和网络化的今天,它们都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前者对“媒介”和“生态”两个术语进行常识化处理,反映了一种实体化的媒介观,后者忽视“环境”与“生态”之间的微妙差别,走向了一种二元、静态和平衡的世界观。面向愈加强大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新的媒介生态学视角正在生成,该视角主张直接处理生成与动态的问题来重构媒介生态学,尽管其理论体系并不成熟,但深化了传播学界对媒介和生态问题的思考,为媒介哲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谭天  王俊 《编辑之友》2017,(12):5-9
在互联网的关系传播中,“连接”的作用日益彰显.在新媒体运营中,有必要认识连接这一重要概念,对它的内涵外延、构建要素进行考察,进而找到连接的路径和方式,为新媒体的关系转换和价值实现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2005年对于中国的传媒产业而言不是一个轻松的年份。太多的压力和变数一起堆积在这个年纪尚轻的产业头上,重重叠叠的问题和迷茫挤压着它,让它生平第一次感受到了生命的困惑。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22,(4)
当前的媒介事件研究大多聚焦于事件边界概念和社会功能属性的考察,忽视了戴杨、卡茨的理论创建是立足于大众传媒以讲述故事的独特叙事方式对事件的探索。本文以媒介事件研究的“叙事”为核心,围绕这一概念的应有之意、价值意涵等方面展开讨论。研究发现,叙事作为一种符号资源的结构系统,既是媒介事件的建构语境,也是实现社会中心神话权力的关键来源,系统内的诸要素在数字技术驱动下被再度分配,导致事件语义功能的割裂与语用关系的转型。将叙事的概念与媒介事件理论相勾连,不同于当下学者们对事件研究的细分领域,而是基于戴杨、卡茨“媒介事件”研究衍生而来的,重新考察媒介事件这一经典理论的分析视角,在方法论和理论创新层面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今网上"偷菜"较为流行,笔者由此想到我们当前的读书状况,本着普及大众教育、加强图书馆创新建设的理念,结合"偷菜"游戏的玩法提出了图书馆特色网站的建立。  相似文献   

15.
从媒介使用到媒介参与:中国公众媒介素养的基本现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研究聚焦媒介素养的两个维度——媒介信息处理能力和媒介参与意向,探讨个体政治认知、人际讨论模式、媒介使用、媒介评价和媒介参与功效意识对它们的影响。在对四城市2409名市民随机面访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发现:公民的政治与公共事务兴趣和开放型的人际讨论模式对媒介素养的两个维度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网络新闻和海外媒介的使用对媒介信息处理能力有重要贡献,媒介评价和媒介参与功效意识正向影响公众的媒介参与意向,而更高的媒介信息处理能力也预示着更高的媒介参与意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假设企业及其竞争对手拥有对称信息的基础上,研究如何从搜集到的公开信患中,掘取模糊信息,寻找有效信息,从而发现预警信息。  相似文献   

17.
写作与编辑规范手册 ,是国际上成熟媒体的普遍的管理形式和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是媒体管理现代化、精致化的一个表现。它对应着的 ,是一个在积累中进步的机制和一套把媒介方针政策、经验教训纳入日常操作程序的成熟的技术方法 ,是融汇在媒体文体中的规范意识  相似文献   

18.
对某课题组所发表系列论文中“假引”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某课题组所发表系列论文中“假引”现象的分析,阐述以期刊影响因子作为单篇论文学术质量评价指标的局限性及正确认识“假引”现象对单篇论文学术质量评价的意义。认为对于单篇论文应运用期刊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并结合同行评议及论文的社会价值等进行综合评价,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甚至杜绝“假引”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广播电视理论界,“新闻播音”本来是一个不言自明 的简单概念,它是对广播电视新闻稿件以及深主报道节目稿 件进行有声语言的再创作。然而这几年来,随着“主持人” 和“说新闻”等节目形态的出现,“播音”一词似乎有一种扑 朔迷离之感.因为她的外延扩大了,播音的内涵也有了新的 调整。人们发现,无论是一板一眼的宣读,字正腔圆的播报, 还是娓娓道来的侃谈,抑或是有稿无稿的脱口发挥,都可以 纳人大的“播音范畴”。北京电视台的《元元说话》,一口地 道的京腔,京城人听得舒坦过瘾.即使在《第七日》也不休 息,还接着说;湖南电…  相似文献   

20.
People are more and more using social media to express themselves about the different services that their governments are delivering. They can either provide positive or negative comments on government services. Hence, it becomes important for policy-makers to have the necessary tools to extract this valuable knowledge in a comprehensive way and that they may consider in their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This paper provides a generic framework, based on semantic analysis of text, to extract valuable data from social media in order to provide new information for government policy-makers. The proposed framework is based on a text semantic analysis tool that collects data from social networks and extracts valuable data to be presented to government policy-makers. The proposed framework is applied to analyze Facebook posts from a page that is managed by citizens in Tunisia. This page aims to report various problems and issues occurring in Tunisian c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