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借助本世纪初以来的有利社会背景,中国的字幕组以其特有的组织方式聚集有条件的爱好者进行外语影视片的译制和免费发布工作。在批判研究领域,学者对字幕组组织从文化资本积累、新自由主义工作伦理等范畴进行了分析,而对于字幕组的知识劳动基本持正面价值判断倾向。本文将从数字劳工理论角度出发,将字幕组的知识劳动置于互联网和资本控制的环境下,阐明其被淡化和否认的资本控制和剥削本质。  相似文献   

2.
随着对数字经济理解加深,数字劳工(digital labor)议题不断受到国内外传播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的广泛关注。然而,数字劳工本身又是一个内涵与外延皆牵涉广泛的复杂包裹。当前许多相关研究的视野受限,存在对概念本身无节制地滥用。因此需要对数字劳工的理论渊源与现实应用进行梳理以厘清个中关系。此外,当前数字劳动存在概念的模糊与边界的矛盾性,其揭示了传统没有被纳入价值生产领域的受众劳动,但在解蔽的同时又遮蔽了“非物质”“免费”之外更为重要的雇佣劳动形式,故提倡以数字时代的劳动来作为总体性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吴妍 《新闻知识》2021,(11):49-53
数字劳动作为"受众商品论"在数字化媒体时代衍化而来的新的理论形态,代表着一种崭新的生产与劳动形式.本文探究数字劳动在劳动形式、劳动产品、劳动时间等方面的独特之处;并结合马克思的生产与再生产理论、布尔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福克斯的四重异化理论,进一步揭示数字劳动过程中互联网平台对人的社会关系、情感价值、社会阶层方面的异化...  相似文献   

4.
Web2.0时代以来,云计算、物联网等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网络信息交流的变化,线下的政务服务、教育购物、娱乐追星都逐渐开始被网络世界代替,网络社会的诞生使得对于受众的研究开始摆脱传统受众商品论的框架,转入更为宏观的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数字劳工研究,其中不仅包括网站建设者、游戏产业玩工、字幕组工作者,还包括在养...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据"数字劳工"的理论基础,以"头条号"官方账号为例,探讨自媒体平台对用户的劳动引导下的商业化逻辑,发现平台在内容生产、分层盈利、优化参与体验来多方位动员用户参与,而参与数字劳动的用户面临自媒体平台对其劳动意识、劳动时间以及对劳资关系的"遮蔽"利用与"隐形"控制。  相似文献   

6.
在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及新冠疫情的影响下,人类社会的媒介化进程加速,人的异化程度也不断加深。在对数字劳工的范畴进行符合时代发展背景的延伸后,本文试图在推动社会媒介化与人的异化过程中建构资本-技术协作体的基本框架,并指出时空和价值占有成为数字资本和数字媒介引导人们进行过度劳动的主要剥削手段。数字劳工难以复返田园牧歌的时代后,在话语、技术、制度方面采取的回击行动收效甚微,数字生态建设仍需国家、法律和技术合力进行。  相似文献   

7.
李霞飞 《东南传播》2018,(3):107-109
在互联网倡导自我表达的语境中,自媒体人通过内容聚集了庞大的粉丝群体,他们不仅仅是自媒体内容的受众,更是自媒体的"商品"、自媒体内容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在自媒体书写的话语体系中,他们成为互联网资本的"免费劳工",进行着数字生产。本文以微信公众号"咪蒙"为例,分析其内容生产方面存在的"元"逻辑,及其粉丝的生产、消费活动,以此来揭示自媒体粉丝"产消合一"的"劳动"行为及其商品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张孝远 《视听》2021,(7):132-134
短视频平台在庞大的用户体量的加持下,利用用户的生产力、消费力和用户数据实现巨大的资本增值,将用户的观看和生产行为异化为劳动,进而实现对用户的剥削.本文以数字劳工理论为视角,从双重商品化、异化和强迫三方面入手分析短视频平台的剥削方式;从平台和用户两个角度分析剥削的动因;最后本文认为,要突破短视频平台的剥削逻辑,需要政府、...  相似文献   

9.
李瑞卿 《传媒》2024,(6):91-93
“数字劳动”在媒介技术的升级过程中成为学界的热议话题,智媒时代的来临也使得“数字劳动”变得更加灵活多样。文章梳理了“数字劳动”的发展历程及内涵形式,同时分析了智媒时代“数字劳动”中隐藏的问题,并提出了提升大众的反“数字劳动”意识、强化数字治理保障合法权益、落实相关企业及平台的责任、利用智能化技术实现数据共享等策略,以期为我国数字经济智能化发展过程中应对“数字劳动”危机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5,(23):4-9
本文从传播政治经济学视角,引入"数字劳工"这一概念重新审视被神话的"公民记者",提出"公民记者"的新闻生产与传播行为其实质是在互联网商业意识形态召唤之下,自觉自愿加入"新闻众包"的劳动过程,并由此成为廉价甚至是免费"贡献"自身劳动成果的"数字劳工"。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8,(10):56-64
对于劳动议题的研究,传播政治经济学在早期的研究中一直处于盲点期。随着达拉斯·斯迈思等一系列学者的研究,劳动议题慢慢进入学术视野。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的媒介环境下劳动议题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本文从思想史的角度出发,试图研究在整个传播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劳动议题是怎样发展的,其内在发展逻辑是怎样的。研究发现,关于劳动议题的研究,由于媒介环境的变化,传统媒体时代的劳动议题遵循着商品经济的逻辑,关注的是受众劳动与媒体以及广告商三者之间的商品交换关系。而到了互联网时代,数字劳动关注剥削问题,注重受众劳动与媒体的资本积累之间的关系研究。而对于数字劳动的争议,传播政治经济学以及文化研究学派之间两种不同的研究路径:经济路径以及社会文化路径,能够帮助我们全面理解数字时代劳动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互联网的技术赋能之下,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受众转化为传播的生产者,"数字劳工"被纳入到网络平台的免费劳动体系中,成为一种现象级的存在。他们的内容版权、注意力、社会关系、元数据等都成为了网络平台的获利来源。但在现有的网络平台机制之下,实际上暗含着对用户的隐性剥削。本文试图从网络平台机制的角度,借助区块链技术,对"数字劳工"的保障机制的可能性提供新的思考。区块链技术可以从生产、交易、分配三个环节对网络平台机制进行全新建构,通过建立微版权体系、智能合约劳动网络、加密共享数据价值等方式,以达到平台和用户之间的权益平衡。  相似文献   

13.
周骏 《传媒》2023,(18):90-92
随着数字经济、数字产业、数字文化等相关领域的研究逐渐深入,数字劳工(Digital Labor)问题逐渐被很多学科所关注。文章从近五年国内数字劳工相关研究出发,基于知识图谱分析认为,数字劳工领域相关议题正逐渐发生转向,政治经济视角、文化视角不断丰富该领域研究;为推进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有必要进一步厘清不同研究视角及关切问题,以持续丰富该领域的理论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21,(8)
内格里和哈特主要从劳动生产的角度去寻找抵抗帝国权力的力量,提出了"生命政治劳动",生命政治劳动是劳动与生命政治的接榫,主要以非物质劳动为"一般智力"的具体劳动形式,生命权力模式从中心化转变成去中心化,劳动对资本的从属从形式转向实际。数字劳动正是数字生命政治的实现形式,因为首先,数字劳动的生产性构成了数字生命政治的前摄基础;其次,数字劳动构序了数字生命政治的合理性权力基础;再次,数字生命时间的侵占形成了数字生命政治的权力机制。数字劳动扩展了剩余价值的内涵边界,形成了数字生命时间的剥夺,促成了思想无产阶级化,从而也加速了数字生命的赤裸化祛序,呈现出数字时代的治理术。  相似文献   

15.
裴珺 《传媒》2020,(2):91-93
随着新传播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新型媒介的出现,“受众劳工理论”逐渐成为新媒介环境下传播政治经济学派研究的最新范式。网络直播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社交工具,虽然部分主播通过该途径获得了一定的经济补偿,但网络主播依然面临着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剥削,而作为看客的受众也面临着为广告付费、闲暇时间创造剩余价值以及理性批判思维丧失的多重剥削。因此,网络直播的主播、受众应理性分析自己在信息交换过程中的收获和损失,并主动承担各自的社会责任,打造风清气正、和谐共生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6.
李源 《新闻前哨》2014,(10):36-38
媒体在市场化激烈竞争的态势中,新闻同质化问题日益明显。新闻同质化突出表现在新闻内容的千篇一律,极大地影响着媒体的生存和发展。从文学理论中引入的"陌生化"理论,对于破解新闻同质化有很好的借鉴作用,这与新闻报道中的"独家新闻"有着不谋而合之处。如何有效的运用"陌生化"理论,可以从差异化报道、转化思维方式、培养知识复合型记者等方面着手。然而物极必反,过度强调"陌生化"理论,罔顾新闻报道的原则和规律,也会造成新闻失实等危害。  相似文献   

17.
数字资本主义时代,数字劳动呈现出甘愿劳动的异化形态,强制的外力剥削转化为主动的自我剥削。女性的数字健身实践不仅是服务于平台资本增值的数字劳动,而且是一种积极参与、自愿付出的甘愿劳动。文章以“帕梅拉女孩”这一健身群体为研究对象,试图理解其甘愿劳动的过程及结果。研究发现,自由、自信的新女性气质激励“帕梅拉女孩”自愿追求外在身体的健康与内在精神的自信,在量化自我、自我书写以及关系性凝视的数字技术支撑下,她们试图优化自我,但无止境的甘愿劳动同时也在剥削自我,为平台资本的无限增殖贡献力量。数字资本、性别、劳动交织下的女性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生存处境,健康、生命经验被简化为客观的生物学数据,自信崇拜所导致的内在暴力掩盖了关于结构性问题的根本反思。  相似文献   

18.
杨博 《档案》2015,(4):52-55
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回顾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尤其是被强征、捕抓、诱骗去的中国劳工所受的非人待遇,令人不寒而栗。不忘历史不是复制仇恨,而是为了不忘国耻,反省历史,汲取教训,珍视和平。但是,日本极右翼势力至今漠视甚至想抹杀其侵略历史,敬拜供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多次修改历史教科书,混淆视听,篡改历史,把其侵略行径冠冕堂皇地说成是为了"把中国等亚洲国家从欧美的殖民统治下解放出来,建立大东亚共荣圈",这就严重伤害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人民。  相似文献   

19.
数字阅读的兴起和快速发展成为21世纪阅读领域最大的变化,数字阅读已成为我国国民阅读的主要方式。文章分析国民数字阅读现状,发现数字阅读存在内容质量较低、碎片化娱乐化明显、作品版权和读者隐私权常被侵犯等问题,通过引领价值、优化内容、创新形式、保障条件等举措,实现国民数字阅读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沉浸式数字叙事是融合沉浸式叙事与数字叙事的新兴叙事形态,目前已在数字人文项目中得到应用。本研究对沉浸式数字叙事进行全面调研,旨在为沉浸式数字叙事实践提供参考。调查总结沉浸式数字叙事的应用场景和实现路径,发现当前沉浸式数字叙事的应用场景主要涉及四大领域,实现路径综合采用了多种叙事主体组织形态、叙事策略和技术手段。基于调查结果,建议沉浸式数字叙事实践可向平台化、多技术栈、多模态方向发展。最后,以“闽台缘历史文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为例,提出一种实用的沉浸式数字叙事项目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