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品德与生活》教材更名为《道德与法治》以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就成了教学研讨的热点。法治教育,应与学生生活相结合,与学生的理解能力相适应,应创设常态化生活情境,如此方能培养既有道德情操又有法治精神的现代公民。  相似文献   

2.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脱离了丰富多彩的生活,语文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语文教学要想取得高效,就必须走进学生的生活,让教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如同埋藏在学生心中的烟花,教师就是点燃者。如果教师能将烟花点燃,学生的思维就会腾空而起,异彩纷呈,语文课堂也就亮了起来。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具体的做法。  相似文献   

3.
应用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实际生活的联系“因此在 初中数学教学中,就需要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潜移默化并 循序渐进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 绩。本文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有效策略 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4.
邱孝运 《教师》2014,(6):87-87
物理是与人类生产和生活最为密切的科学。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将物理知识与生产实践和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尽可能地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实际和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也就成了物理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本文从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物理应用于生活、回归社会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公交二三事     
周瑜倩 《新读写》2008,(2):37-37
上学读书,公交车是学生的首选。在上海这个繁华的城市里,挤公交车也就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课标中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相似文献   

7.
耿忠良 《文教资料》2009,(32):72-74
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离开了生活,语文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因此,我们提倡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让语文教学贴近生活,回归生活,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乐于汲取广泛的语文知识,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瞿陈婵 《成才之路》2012,(14):66-67
美术新课改实施以来,课堂已从原来单一学科化走向人文多元化。但在日常教学中,难免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一味枯燥而乏味地讲解欣赏。这样,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难让学生真正认识理解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标也就成了一句空话。而让学生从生活感受中来认识这些知识,你会发现,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唤起他们认知的良好契机。  相似文献   

9.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实际上,这里在强调数学"生活化"的同时,还突出了生活"数学化"。本文拟就数学"生活化"的几种表现形态进行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小到日常购物,大到国际国防工程等数据的处理。因此,在教学中,注重数学教学生活化便成了数学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谈一些自己的体会。一、创设生活情境,让数学教学生活化在数学教学中可综合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科学、有效地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卢娟 《快乐阅读》2012,(33):11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和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然而现实的语文教学恰恰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受"应试"的束缚,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上、课堂里,学生的语文学习窄化成了书本世界的浅层学习,语文与生活成了学生面对的两个互不相关的世界。生活里蕴藏的无穷无尽的语文教育资源无法与语文教材内容融通起来,没有融合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造成教学内容的单调、乏味,语文教学失去了生活实践的情境和乐趣。  相似文献   

12.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这一理念,笔者在“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设计中,花15分钟时间,让学生通过对生活中车轮的探究,发现圆的特征,学习圆的知识,效果颇佳。首先出示问题: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可以设计成圆形,也可以设计成其他形状,但车轮就一定要设计成圆形,你知道为什么吗?这是出现在学生身边的一个“鲜活”的生活问题,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易激发兴趣。紧接着各小组按实验要求,进行了长达15分钟的探索实践的学习活动(学生按下…  相似文献   

13.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的理论研究中,大力提倡人人树立"与生活相沟通的写作观",并指出作文与生活相沟通的最有效途径,"每天的生活不同,就能使每天的文字不同".陶行知先生的这些主张体现了作文教学与生活相沟通的生活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写实是小学作文的出发点和归宿.观察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观察,学生习作就成无源之水.因此,培养观察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作文能力作为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教学中倍受教师关注。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展开,在具体的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大家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习作素材枯竭,与生活脱节。缺少了生活的依托,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空洞宽泛,蜻蜓点水,毫无意味。  相似文献   

15.
文言文与现代生活相隔久远,对学生而言,难学习,难背诵,难理解。学生从心里排斥古文,不愿学习古文。面对这种情况,让学生爱上文言文,就成了语文教师急需探究的问题。对文言文教学,教师要有正确的认识,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真正爱上文言文。  相似文献   

16.
作文内容体现的是真实的现代社会生活,使学生真实的感受生活是创作的一种先决条件,因此如何使学生能真正的感受生活、培养学生去感受生活当然就成了作文老师的首要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七年级是学生成长的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由于各种因素的共同影响,造成七年级的数学教学成了学生成长的分化点。一部分学生迅速适应了初中生活,适应了初中数学教师的教法,而另一部分学生则走向反面.成了班级中的“学困生”,不时遭受师生的冷眼。所以笔者认为,要搞好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就必须从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做起,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最重要的是在深入、准确的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好教师“导”的作用。具体就是:找准数学与学生兴趣的结合点;找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连接点;找准新旧知识的转化点;找准中小学数学知识、技能的衔接点;找准每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知识的突破点和的分化点;从教学目标中找准学生能力的成长点;  相似文献   

18.
董桂玲 《考试周刊》2013,(97):74-74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改变和整合教学内容;联系生活中身边的数学问题,设计数学实践活动;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结合学生的认知特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数学,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20.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出发点,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就充分体现了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理念.本文就初中数学中的生活化教学实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